2013-11-13 12:32:59麥克雞塊

舉手投足皆自在的人生風景



比利時設計師 Vincent van Duysen 安特衛普自宅




比利時設計師 Vincent van Duysen 安特衛普自宅

這幾年居家雜誌網站看了挺多、家居用品也買了不少,心裡一直在想,怎樣的家居居家特別能夠吸引我,是紐約上城窗外望去有如電影場景的 Loft,還是義大利 Como 湖畔充滿歷史氛圍的宅邸大院,是如爵士女歌手 Stacey Kent 溫暖如糖蜜般的北歐療癒風格,還是如馬友友演奏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像比利時設計師 Vincent van Duysen 那般凝觀內斂。

中國版AD 安邸雜誌上介紹過幾件台灣的居家室內,之前曾經引用過一篇【大隱於市的人生風景】,這次再引一篇麥克雞覺得很精彩的,介紹的是設計師關傳雍先生自宅,文中未附完整平面,但佈局簡單看圖說故事大概八九不離十【以下所有照片引自 AD 安邸雜誌 官網】。

開門望去的無限綠意

回望大門,入口處的餐廚空間

廚房空間一角,牆上畫作臨摹入門左側的衣帽掛勾,尋常的工業鐵架上面放塊大理石,質感亦挺好

臨中山北路某老寫字樓的四樓,開門望去一整排的樟樹,如屋主所說:不用自己照顧就有得欣賞。此等免費的城市園林,只怕一坪單價2、300萬的超豪宅也未必得此風景

老寫字樓室內不高,索性不作天花,屋頂刷白,空調照明管線外露;入門後先見長餐桌、開放大廚房,關老師做過兩年廚師,專業級的廚藝加上好吃好客的個性當然還要有等量齊觀的舞台才行。

再往裡走是客廳,舒適的L型沙發和幾張設計單椅,獨身男人的成熟況味大概就是如此吧!臨窗處是比較少見的 Eames chaise lounge,之前看過義大利設計師 Antonio Citterio 的studio 裡也擺了一張;稍右一些,帶輪的那張是Marcel Breuer 1928年設計,完全機械概念的 F41 Couch on wheels 充分表達了當時建築師以自行車概念設計家具的想法。

關老師做了幾十年設計師,甚麼設計家具沒見過,這些東西在他家裡是家具物件、活動雕塑還是工業擺飾早也隨心所欲,有名無名也無所謂了,這些東西倘若堆堆雜雜放在別處,肯定看來突兀,但在這個家裡就有種”就是這兒了”的悠哉。

受台北花博啟發所做的保特瓶罐輕隔間,質輕易拆也能透光,也有關老師偏好的工業感





臥室與更衣衛浴空間以拉門隔開,用檔案櫃來做衣櫃,既實用又簡潔、右側以 Bulthaup 金屬高櫃充作浴室櫃也是一絕,不是現在流行的粗糙仿舊感工業風,利用非居家的既成品來滿足生活機能才是不退流行的熟男工業風

往右轉進臥室,臥室更衣與衛浴位在房子的右半邊,和左邊的公領域以保特瓶製成的隔屏相隔,用大型活動檔案櫃當作衣櫥是一絕,既可爭取最大儲物空間,貨真價實的百分百工業感更是無可取代,角落的金屬高櫃來自於德國廚具 Bulthaup 知名的 System 20 系列,原本用來放廚具食材的高櫃換個地方拿來放衛浴用品和毛巾也是恰如其分,這又是關老師活用家具、實踐工業感的又一實例。

綜觀室內,簡單合理,彷彿本該如此不作他想的空間分配,由外而內從公到私的流暢動線,充分表現了居住者的生活樣貌,家中的一物一件有如書法中的一撇一捺,構築出關老師的個人喜好,外有迤邐的綠意,內有輪轉的生活風景,隨性隨興如此,甚麼空間語彙主義宣言早就拋到九霄雲外了吧!

網路上剛好有段影片,是大陸電視節目來台灣取景訪問關老師的片段,裡面也拍了關老師的自宅,最讓人佩服的是,風度翩翩的關老師完全看不出已近70,風格從來不是由哪個設計師演繹出來的,而是從居住者自身活出來的,關老師對 Life Style 這件事真的做了最好的詮釋。

http://v.ifeng.com/news/society/201205/b3e4b19f-3a1c-4cd5-91d4-8fbcc6c69793.shtml


Design Mania 粉絲頁

(悄悄話) 2014-03-09 12: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