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7 17:30:29mkaws86666

南京女孩獲艾美獎,致敬抗擊大屠殺的庇護英雄

南京女孩獲艾美獎,致敬抗擊大屠殺的庇護英雄

摘要:這樣一段歷史,忘記就是一種背叛,所以我特別希望有朝一日能把這樣的主題搬到大屏幕上,能達到像《辛德勒的名單》這樣的效果,讓世人知道。


在美國留學的南京姑娘駱翼雲,外婆是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她通過一分鐘的短片,告訴世界上不同膚色的人,有這麼一段歷史,應該被更多的人知道。



今年國際艾美獎青年創意組評獎中,這部出自於留美南京女孩之手,講述南京大屠殺的短片,在全球征集的兩百多部入圍競賽短片中脫穎而出,成為“女性和平使者”競賽單元最高獎項三名獲得者之一。



12月11日,國傢公祭日前夕,記者聯系上駱翼雲,這位南京姑娘告訴記者,她外婆是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從小到大,外婆講述的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故事一直影響著她。

?

拿著獎杯的駱翼雲



留美的南京妹子獲得國際大獎



記者最初獲得這一消息,是駱翼雲一位朋友告知的。他說:“真為她高興,能獲得如此大獎。”



駱翼雲本人告訴記者,這個獎項比賽設置是國際艾美獎舉辦的,向全球除美國以外的所有國傢的18至30歲的青年導演去征集一個一分鐘的短片,它的內容是“女性和平使者(female peacemaker)”。為什麼除美國之外呢?因為艾美獎是專門針對美國,而國際艾美獎就是針對國際上的電視影視,是兩個不同的區域。

?

獲獎短片時長隻有短短1分鐘



記者觀看瞭影片,一開始看到一個中國女孩,她在一個美國大學接到一個電話,內容是“恭喜你,去伊拉克志願的一個項目錄取瞭你”。鏡頭裡的她很高興,接下來的蒙太奇中可看到她換瞭伊拉克貨幣,去申請伊拉克的簽證,還去學阿拉伯語。這些都是通過蒙太奇的交叉手法來展現。最後她打電話給外婆,站在她自己的學生宿舍裡。



駱翼雲介紹,短片中的女主角是她的一位朋友,大連人,制片是哈爾濱人。影片還有一個蒙太奇是她站在南京地圖前面。她外婆用南京話問她:“你什麼時候回來啊?”她說:“我這個暑假不回來瞭,我要去伊拉克做志願者,就像魏特林小姐(華小姐)當時那樣。”結尾的時候,告訴觀眾當時有南京大屠殺這件事情。



魏特林小姐英文名叫Vautrin,因為V字像華字發音,因此她給自己取名華小姐,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她從美國去中國做志願者當老師,她積極營救中國難民,利用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保護瞭上萬名中國婦孺難民,其中就包括瞭片中女主角的外婆。

?

影片截圖,結尾的時候,告訴觀眾當時有南京大屠殺這件事情



根據自己外婆親歷的故事改編



導演駱翼雲是南京姑娘,是南師附中2010年畢業的,2010至2014年在美國埃默裡大學,2015年至今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當記者問她怎麼想到要拍這部影片?她說:“應該是從小長大的過程中,深受那段歷史的影響,因為我的外婆,我們傢是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從小就聽到這個華小姐的故事,我外婆說華小姐是南京人的活菩薩。”



“我小的時候,老師組織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我也說不忘歷史,要珍愛和平,我覺得南京就是這樣一個歷史的象征,在百年浩劫後,咱們南京人對和平的珍愛是不比猶太人差的。”駱翼雲說,她到瞭國外留學後發現,說到大屠殺,大傢都知道猶太人的遭遇,因為猶太人的遭遇占據瞭西方主流媒體。西方人都知道《辛德勒的名單》,但很少人知道南京大屠殺,有些人甚至不知道中國是二戰的國傢之一。所以她覺得有必要做些什麼。



學金融轉向學電影



駱翼雲在大學本科階段學的是金融類,研究生改學電影制片。記者問她為什麼有這樣的轉變。她說,自己一直喜歡電影,上研究生階段有瞭這個機會,所以抓住機會去學電影制片。她認為,電影是資本與藝術的結合,所以自己並不後悔一開始學金融,但在拍《金陵止戈人》時沒有任何資本介入,她怕商業化或娛樂化,因為這是一個嚴肅的題材。



“我們沒有任何錢,都是自掏腰包,也沒有器材,我當時拿著自己的手機,用自拍桿跟拍,酷暑天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校園,女主角就在前面走,我就拿著自拍桿跟著她,成本大約一百美金吧。”駱翼雲說,拍攝過程非常辛苦,有一個場景是女主角需要從四十多級臺階上走下去,她在後面跟拍她走的過程,表現她當上志願者後非常激動,想回去告訴她的外婆,走得非常快,在烈日下走瞭許多遍。因為當時哥倫比亞大學校園有很多人,經常有人觀看,所以要趁沒有人的時候再拍一遍,為瞭這個鏡頭她們走臺階走瞭二十多遍。



影片女主角

?

“拍攝的時候就我們三人,剪輯來來回回剪輯瞭一個多月,因為想要達到最好的效果,找過很多外國朋友,學電影的朋友、老師來給些意見,一分鐘的短片剪瞭幾十稿,其實時間越短,越難講好這個故事。”駱翼雲說,剪完就拿給外國朋友看,看他們能不能看懂,怎麼讓他們能夠看得明白,成為剪輯突破的痛點。



拍攝時也沒有想過是沖著獲獎去的,完全沒有想到。拍攝前,駱翼雲采訪一些身邊的朋友,他們在東南亞、中東做過志願者,問問他們出訪前會幹什麼。他們說去換錢、申請簽證、會去給傢人打電話什麼的,然後就按這些細節去拍攝。



在宣傳的時候也受到高中朋友,南師附中的朋友支持,因為第一輪是海選投票,要在兩百多個一分鐘短片裡海選投出前二十名,然後第二輪才是評委選,評委的投票把這部短片選成瞭最佳短片,所以當時她挺感動的。



希望將真實故事拍出國際影響力



“我一直很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南京大屠殺,我本身是學電影的,所以我更多的是從電影角度考慮這件事,我之前跟很多猶太人聊過魏特林女士以及生平事跡。猶太人說,他們很想瞭解這個人,然後他們也很感興趣這個故事,覺得像中國版本的《辛德勒的名單》,所以他們一直很鼓勵我把這個事情做出來,包括我在美國很多朋友,我跟他們講這個故事時,很多人被震撼,他們這才知道,原來在二戰時的中國戰場有這樣的感人事跡。”



在看到female peacemaker 女性和平使者這樣一個題目時,駱翼雲第一件事情就想到華小姐、她的外婆、南京大屠殺,於是想以某種角度把這樣的故事拍出來,但南京大屠殺的體裁已有像《金陵十三釵》、《南京南京》這樣名氣很大的電影,所以她在尋思一個新的角度。



魏特林小姐在1919年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教師學院畢業, 20多歲時決定去中國做志願者,建立金陵女子學院,南京淪陷後,救下瞭這個女孩子的外婆,並通過外婆影響瞭她,把這個故事傳承下去。最後這個女孩子在她20多歲受到瞭華小姐的影響,去另外一個國傢拯救另外一群人,所以《金陵止戈人》其實是一語雙關。



華小姐把金陵女子學院變成瞭一個難民營。當時,外婆隻有六七歲,逃難到瞭難民營。外婆的媽媽在災難中去世,外婆當時隻有六歲,具體細節她並沒有多問,因為不忍心讓這些老人再陷入到當時那種痛苦的回憶中。



在逃難路上,外婆的大舅抱著她,她看到一地死人,還看到一個人在動,就對大舅說那個人還活著呢,去救她吧。然後大舅說,別,那是貓在吃死人腸子呢,後來果然一隻貓從死人肚子裡鉆出來。



駱翼雲說,她聽到這個故事後,從導演的角度來說畫面感很強,但她覺得這樣的記憶對於一個六歲的孩子來說實在太沉重瞭。同樣,30萬同胞的生命對於南京這個城市來說也太沉重瞭。



“我覺得這樣一段歷史,忘記就是一種背叛,所以我特別希望有朝一日能把這樣的主題搬到大屏幕上,能達到像《辛德勒的名單》這樣的效果,讓世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