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子小金剛」是手塚治虫最受小朋友喜愛的作品,位於東京的手塚治虫工作室,陳設許多小金鋼的大型玩偶等商品。 記者胡經周/攝影 |
若要在漫畫家手塚治虫一生創作中,選出最高知名度與人氣的角色,「原子小金剛」當之無愧。圓臉大眼,一飛沖天的紅靴,這個形象不止深印進日本的國民記憶,也是當今亞洲動畫史上重要的身影。
許多人不知,手塚幼時第一個志願,其實是動畫師。二戰前後,世界動畫產業仍是迪士尼的天下。熱愛迪士尼的年輕手塚,在大阪梅田的黑暗劇院裡,即使日日以麵包果腹,也要反覆觀賞「白雪公主」、「小飛象」。一九五一年「小鹿斑比」在日上映時,他甚至看了一百三十次以上。
紙上的「原子小金剛」,就誕生在這一年。漫畫中,發明家天馬因遭逢喪子之痛,以兒子為藍本創造出機器人「小金剛」。他頭腦精密、五感超人,能飛天入地、說多國語言,唯獨無法傷害人類。這位協助人類解決各式困難的小少年,成為日本孩童心中共同的英雄。
一九六二年,漫畫創作的豐碩成果,讓手塚成立虫製作公司,實現他的動畫夢。隔年一月一日,虫製作推出首部日本正統國產電視動畫「原子小金剛」,收視率高達百分之四十點三,象徵日本電視動畫量產時代的開端。
手塚考慮到戰後資源不足應付迪士尼大規模的長篇動畫製作,選擇適合電視時代的低成本、快產出的短篇製作模式。雖各界日後褒貶不一,此手法至今仍被日本動畫界沿用,催生無數作品。
目前定居於寶塚市內的廣瀨登美子,現年六十一歲,曾親眼見到小金剛最活躍的時期。她說,「小時候看到小金剛首次飛上天的那瞬間,我感動到大叫!在科技發達的現代,飛行這件事也許很好想像,但當時的『天空』,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
聯合報系主辦的「手塚治虫的世界」特展,7月9日至10月6日在中正紀堂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