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2 03:01:30尼可拉賽

鄭大為事件

原本一項單純的運動演變成失焦狀態。而且主角還不是運動員本身,而是平日可能最不受注目的裁判。

簡單而言,這件事情就是我國選手與韓國選手的跆拳道比賽中,我國選手疑似被對方以違規的方式造成落敗,我方非常不滿,認為判決不公。

然後事情演變到最後變成裁判當中有一名中華民國籍的,不認為判決有問題。於是演變成『愛國』劇場。

而且更誇張的是,開始有人騷擾他與他的家人,網路上的人還發動什麼『人肉搜索』。

就我的角度來說真的是太超過了。

『受人尊重不是比拳頭,受人重視不是比野蠻。』我一直有這樣的體認。

可是從我懂事至今,我覺得台灣人總是少了些理性,然後多了點衝動。而衝動中又帶懦弱

先撇開國籍問題,運動場上本來就有誤判發生,如棒球、籃球甚至其他運動,這回換成跆拳道。

一位稱職的裁判總是希望不要有誤判,可是人不是神,不是儀器,總是會有看錯失誤時。

如果今天比賽是發生在國內,而對象都是本國選手,那會有多少人在意?

本質其實是不變的—『有沒有誤判』。

如果是國內性的比賽,就不會牽扯出『愛國』、『國籍』等等一大堆跟場上無關的枷鎖。

只會注意在裁判的素質,裁判的專業性。

或者,依照台灣人熱愛運動的程度,連關心都沒有人要關心。

裁判當然有裁判的專業與傲氣,運動場上裁判總應該受到尊重的,不是嗎?

如平日最常看的棒、籃球,看過很多國外比賽,沒有人可以挑戰裁判的判決,無論是多糟糕的判決,挑戰下的結果就是出場。

反而是國內的運動比賽會有比較激進的行為,敢挑戰裁判的專業與權威,如罷賽、衝撞裁判。

我也聽過一些聲音是這樣的:裁判水準不高,要怎樣尊重?

我想會認同這種『理由』的人根本是本末倒置。裁判水準的『高』與『不高』如何判定?由誰判定?

回歸到原始的比賽,比賽就是要有運動精神,要服從裁判。

未開始比賽就先懷疑裁判的質,出發點來說就已經錯誤了。

我能體會鄭大為身為裁判所有的傲氣,如果裁判判決是錯誤的,那誰相信裁判?如果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誰來相信你?

無論事實上他是判對或是錯,我都能認同他。

也許他這次判決是錯誤,但不能保證他下次會判錯,如果他今日判決是正確,也不能擔保他有天會誤判。

如果這個不確定的因子始終存在,那對大家而言不也是一種另類的公平?

我忘記誰說過的話了,一篇新聞報導寫的是一名運動員說的:誤判也是比賽中的一部份。

我很推崇這樣的說詞。當誤判成為比賽的一部份時,它就會變成公平。

除非這世界開始由電腦科技掌控一切判決,不然我很推崇那句話。

最簡單的例子,棒球。

光一顆球投過來有沒有進入好球帶,都時常有爭議,講爭議是客氣一點的說法,正確果斷的說詞就是誤判。

看MLB轉播,電視媒體會運用各種角度來『印證』裁判的判決,一場比賽看下來,光是投球就有很多是誤判,可是我幾乎不曾看見有任何不滿的激烈抗議行為,甚至造成裁判恐慌的後續行為。

NBA也是,有沒有撞人、有沒有打手許多時候的慢動作重播來看裁判都是錯誤的,可是他們欣然接受。

連NBA史上相當經典的鏡頭-Michael Jordan 推 Bryon Russell 投入致勝一球。MJ事後都承認順勢碰了一下,可是裁判卻沒有吹哨。

有因此看到NBA裁判人人喊打,人人喊不公平嗎?

還有足球場上的上帝之手,有下文嗎?

鄭大為的堅持判決,無論真實性為何,我肯定,雖然我們因此輸了比賽。

他堅持對方得分在於:1.他的經驗判斷。2.有經過事後的攝影機確認與其他裁判的討論。

他有理由讓他相信自己的判決是正確的,於是我必須肯定他。

裁判不需要從觀眾角度去看待事情的真相,因為他們是裁判而觀眾不是。也許他們的攝影機角度是模糊的,也許這是一個誤判。

如果他的判決是搖晃、猶疑的,那我才覺得可怕,他才是不適任的裁判。

如果拋開國籍、拋開情感,會有多少人激動?會有多少人衝動?

所以我說台灣人民少了理性,多了衝動

為何其他國家球員、球迷能認同誤判,為何我們不行?

為何一個單純的比賽判決『對』、『錯』,會演變到裁判本人的『愛國』?

不斷地擴大鄭大為『不愛國』、『對國家忠誠性』的人身攻擊,進而騷擾不相關人士,那些躲在電腦前、或是打電話騷擾不敢露面的人會獲得什麼?國家認同?身體強壯?腦袋變精?

這是一種很可怕的另類暴力,台灣人民近來很流行這樣的行為。一群人說A=B,於是A就成為B。

最簡單的就是『愛台灣』這口號。怎用都不會爛。因為一大堆人腦袋都不會轉。

如果真的要有骨氣的話,台灣人民應該要拒買韓國商品,從即日起。很可惜,幾乎所有人都做不到。

衝動完之後又展現懦弱

他們會告訴我一大堆理由。

這是民族性的問題,沒有辦法改變。

我看電視節目,韓國人說他們以買韓國車為榮,如果買進口車會受人家異樣的眼光。

台灣人有多少人有這樣的觀念?這種觀念被許多人昇華到『封建』、『專制』、『八股』等等詞彙,其實骨子裡藏的就是對於國家強烈的凝聚力,韓國有,我們沒有。

所以嚴凱泰先生成立納智捷汽車,想作自己的品牌,台灣人有很大的一群想法是:做得很爛,等它好一點再買。

還記得韓國現代汽車以前也是不佳的,可是現在卻是世界的大車廠,沒有幾年光景。

幾乎沒有任何一項產品一推出就是完美的。韓國人的國家凝聚力造就了現代汽車,反觀,我們多數台灣人希望納智捷先強壯我再來挺你。問題是,沒有傻傻地灌溉,哪來茁壯?

錢花在刀口上。台灣人精明的很。你也可以說韓國人這方面笨。

可是最後笑的是他們。這也是我們為何做代工,他們忙做品牌。

又提一個日本。除了日本好商品留日本,次等品銷國外的言論流傳之外,日前在綜藝節目中,中日混血明星川島茉樹代說了一個我不知道的事情。

他說日本人不取英文名字的,取英文名字讓人覺得很怪很糗

真讓我驚訝,反觀,台灣人流行取英文名字,在都市更是如此。尤其喜歡在交談中夾雜一兩句英文字。造成中文也不是中文,英文也不是英文。

或看到有人去法國,跟當地人用英文交談結果當地人假裝聽不懂,非要用法語。

很多很多的一些小地方其實都顯示,許多國家雖然開放,但某些地方卻不會妥協。可是台灣很容易就接受外來,並迎合外來,也很輕易拋棄自己的文化。

所以,藉由跆拳道事件來拒絕韓國貨是行不通的。

韓劇還是一大堆人看,手機還是搶手的很,偶像團體也像20年前的香港藝人來台一樣隨便都紅。

所以剩下什麼?

只有剩下批判鄭大為是最舒服最沒有壓力的事情。對外沒辦法只要對內。沒有辦法對外,只好內鬥,跟政治一樣。不斷妖魔化他和他的家人,逼到他出來道歉,逼到他態度軟化、逼到新聞熱度散去。

他道了歉,又如何?冠軍也不會回來。韓國也不會因他而倒。

扼殺了他的生計,逼走了一名中華民國的公民。

於是乎,世界持續轉,韓國依然在,唯一變的是台灣人民。一名失去在台謀生的機會,一大群滿足了內心的慰藉—無力抗外,回頭拳頭向內的情緒發洩。都是台灣人民。

「娶韓妻」網友人肉搜 鄭大為護清白

堅持判決 鄭大為:調影帶證明

鄭大為沒誤判? 曾敬翔:我最清楚,對方犯規

鄭大為改口 稱曾志朗愛國


相關鄭大為報導

上一篇:150萬的掙扎

^ ^ 2013-07-23 13:55:21

「韓劇還是一大堆人看,手機還是搶手的很,偶像團體也像20年前的香港藝人來台一樣隨便都紅。」這句話真中肯阿!當初我還是懵懂國中生時,也曾迷過一些韓國藝人,幸好現在我醒了......
這個事件或許當初我也是在電視機前面罵的那個,但剛才我一看到「鄭大為」三字,瞬間熟悉,卻忘了他是誰。新聞的炒作總會讓人失去理智......
時至今日這些暴力似乎不減反增。

版主回應
當下的智慧其實是很重要的。十元硬幣,正反兩邊都不同,只看過單邊就評論,彼此都會爭論十元的面貌,但其實拿起來,就是個圓。

若有更多有智慧的台灣人,社會就會更美好。
2014-03-27 14: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