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8 22:39:18→☆ 魅格格 ★←

打破7條恐同歪理,誰跟你說同性戀遲早要滅亡?(2017.07.07)

打破7條恐同歪理,誰跟你說同性戀遲早要滅亡?
合作媒體--wezeit / 作者:烏潘潘
洪嘉鎂/編譯 2017-07-07



公元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名單中剔除,自此每年的這一天成為了「世界不再恐同日」。

 

公元2017年7月,全世界已經有23個國家和地區承認同性婚姻合法,這兩年新增了美國、台灣地區和德國。最近幾年,同志團體更加活躍,不光在娛樂界、時尚圈和媒體業裡閃閃發光,不少人也走上了世界政治大舞台,為整個人類的未來添磚加瓦。


 

 

 

 

這兩年在互聯網上,同志團體揚眉吐氣,國際輿論大力支持,每年6月都用驕傲遊行洗板,婚姻平等早已成為政治正確,各國都生怕被貼上「恐同」的標籤,這個群體在歷史上被壓迫的日子似乎早就一去不復返了,但......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有人發出這樣的聲音:

 

 

中國頒布了這樣的通則:

 

 

在微在君以為「同性戀不是病」是個常識的時候,竟然發現就在我們身邊,不少人對同志團體還懷有極深的誤解和敵意,甚至是根深蒂固的封建和偏執。「撐同志反歧視」掛在嘴邊說了這麼多年,不僅是一句隨隨便便的口號,許多人不明白,到底為什麼要「撐」,為什麼要「反」,就一哄而上地支持或批判,不過即使說到海枯石爛,還是得掰開了揉碎了,再再再給21 世紀的大清國子民講一遍道理。

 

 

下面這些關於同性戀的謠言和judge ,你一定聽過幾條。

 

1. 同性戀不符合進化論,是違背天理的,遲早要滅絕!

 

同性戀自古就有,而且每一代人中都有,不是從這幾十年才出現的。人類歷史上存在過多漫長的愛戀史,就存在過多漫長的同性戀史。毫無疑問,同性戀的生育率肯定比異性戀要低,大約只是異性戀生育率的20% 左右,但是同性戀一直尚未被自然淘汰。不止人類,同性性行為在動物界也是普遍存在、稀鬆平常的,從果蠅到鱂魚,從鳥類到獅子,從海豚到猩猩,目前已經發現1000多種動物存在同性戀傾向。

 

這是因為,同性戀並不逆天,也不特別。

 

 

 

 

 

不僅不逆天,同性戀不是對物種的毀滅,反而是物種進化的結果,生物學家早就把物種的同性戀行為視為一種重要的進化驅動力了。

 

同性戀的進化之謎。

 

在關於親緣選擇的田野研究裡發現,同性戀者更願意幫助種群撫養後代,使與TA 有相似基因的孩子更好地活下去。雖然整個種群的後代數量相對減少了,但由於長輩的共同撫育,更有效地分配了現有資源,增加了食物總量和安全保障,反而增加了後代的生存機率。

 

這其實是一種隨著進化產生的生存博弈,種族中的同性戀者消耗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撫養親屬的後代長大,提高種群後代的質量,讓自己的部分基因也得以延續,是完全符合自然規律的,甚至是必要的進化驅動。毫不誇張地說,每種生物的祖先,都曾經得益於種群中同性戀者的撫育。

 

我們常聽說,同性戀是由先天基因決定的,其實也有可能是由進化決定。加拿大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一名男性的親生哥哥越多,那麼他是gay 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每多一個哥哥,他成為同性戀的可能性就會增加三分之一。

 

 

研究認為,當母體懷上男胎的時候,子宮的免疫環境會被胎兒改變,產生一種名為HY 的反男性抗原,這種抗原會進入母親子宮的循環系統。如果下一胎還是男性,抗體就會通過胚胎屏障進入弟弟的大腦,改變他的基因,增加弟弟成為同性戀的可能。一位母親生過的男孩越多,循環系統中的抗原就越多,最小的弟弟是同性戀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這種在子宮裡競爭而造就的同性戀,正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結果。

 

男同性戀者的取向與兄弟的出生順序有關。

 

 

而且,同性戀基因可能是隱性的,也許此刻你的體內就攜帶著同性戀基因,但你未必是同性戀。少量同性戀基因並不改變性取向,反而可以讓攜帶者獲得跨性別的優勢,比如男性更加溫柔細心,女性更加果敢干練,反而更加吸引異性,提高繁殖的成功率,對種群整體是有益的。

 

2. 同性戀都傳播愛滋病,會帶來一發不可收拾的社會問題。

 

愛滋病最早在男同性戀社群中爆發,確實是因為他們的高危行為方式:性生活頻繁;不用擔心受孕而缺乏保護措施;採用的肛交方式更容易傳染;不了解愛滋病的危害和傳播途徑。

 

但現在,隨著防愛宣傳的普及,男同性戀社群已經改變了行為方式。反而是這十幾年間,異性之間的愛滋病傳播佔了整體傳播的絕大部分。

 

via @週醫生/知乎

歷年愛滋病傳播途徑構成比,CDC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報告

 

但對於女同性戀者,由於生理構造的因素,她們的性行為沒有那麼激烈,也沒有那麼多的體液交換,她們感染愛滋病的機率也要小很多,傳染機率甚至小於異性戀者,但不意味著我們就此要倡導女同性戀。

 

所以,導致愛滋病傳播和帶來社會問題的,不是性取向,而是毫無保護的性交行為,異性性交中也有同樣採取肛交方式的,愛滋病感染率也會升高。

 

3. 如果連同性戀都能合法,那麼戀童癖、性變態、性虐待是不是也能合法了?

 

 

首先,同性戀的重點不是「同性」,而是「戀」,這不是病也不是症,和異性戀一樣,是雙方自願發生、同時滿足、彼此愉悅的愛情;而戀童癖、性變態、性虐待是一方通過脅迫另一方,通過暴力傷害他人生理和心理,而產生的病態性快感,只有一方感到滿足和愉悅,屬於性混亂和性倒錯。

 

說白了,同性戀和性變態的關係,就是自由戀愛和性變態的關係,也就是沒什麼關係。

 

況且,只要人類有性衝動,無論什麼取向,都有可能產生戀童癖、性變態、性虐待。

 

4. 不要被西方同性戀平權的思想洗腦,我們要守護中華文明。

 

中國同性戀的歷史淵源流長,從《詩經》到《聊齋》,從《儒林外史》到《紅樓夢》,裡面都有同性描寫,「龍陽之好」「斷袖之癖」「分桃」 「自梳」「磨鏡」......都是代表同性關係的詞句,中國歷史上數位帝王都有男寵,尤其是推崇儒家三綱五常的漢朝皇帝。從劉邦開始,西漢的歷代帝王都男女通吃,到了魏晉時期,更是攪基蔚然成風,中國古代社會對同性戀的態度是默許的,氛圍相當開明。

 

 

5. 同性戀的家庭都有毛病,幸福的家庭是不會出現這個問題的。

 

對於同性戀的成因,有種種解說,有許多人天生就純粹地愛慕同性。也有很多實例都能證明,家庭環境和性取向沒有必然的直接關係。

 

 

via 中國日報網

 

此外,同志家庭培養的孩子也可以同樣優秀和幸福。路透社在2009 年9 月報導,研究人員對美國近1400 對夫婦進行了調查,其中包括155 對同性戀伴侶,結果發現,不論領養者是什麼性取向,其性取向都不會對孩子在情感方面的發展產生影響。

 

 

6. 對於同性戀,我不反對也不歧視,但是請不要高調宣揚。

 

「我可以理解,還是覺得噁心。」

 

「我支持你們維權,但對同性戀不要過度渲染。」

 

「雖然我支持同性戀,但我不希望我孩子的性取向出問題。」

 

這些說法你或許已經十分耳熟了。

 

不客氣地說,這不是理解支持,甚至不是包容憐憫,這還是異性戀者自居正統的冷酷和傲慢,是站在道德高點對少數人的審判。換個角度,同樣的語言,如果說「對於異性戀,我不反對也不歧視,但想想就噁心,請不要高調宣傳」,是不是也產生了歧視感呢?

 

 

 

在各種媒體的報導裡,這些說法表面看來理智中立客觀,但是使用「誤導」青少年,性取向「出問題」,「滋生同性戀的溫床」......種種飽含抵觸的貶義字眼,擺明了還是認為同性戀是疾病和犯罪,而且真正讓孩子出問題的,恐怕不是性取向,分明是裡面露骨的色情描寫,這和沈迷地攤小黃書一個道理啊。

 

正是因為社會缺乏對同性戀的正確宣傳引導,才導致了這些毫無常識的叫囂。

 

首先,性取向不會「出問題」。無論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無性戀……沒有任何一種性取向「異常」或者「有問題」。僅僅像有人喜歡吃辣,有人不喜歡,有人是左撇子,有人是右撇子。

 

 

其次,「宣傳」和「渲染」改變不了性取向。同志也是從小在異性戀環境下長大的,經過那麼多男歡女愛的耳濡目染,或者親身試過陰陽交合,為什麼有人還是九曲十八彎,又有人寧折不彎?那是因為TA天生就是同/異性戀。

 

2015 年,研究者做過調查,在中國90 多個大、中、小城市的腐女群體中,徵集了367 個有效樣本。結果顯示,腐女大多是異性戀,她們熱衷的腐文化,並不會對性取向上產生根本性的動搖,她們更多是從審美的角度欣賞浪漫,這反映的是青春的衝動。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問題,同時規範耽美文化、腐文化中低俗內容的傳播。

 

 

而且,僅僅刻意忽視,「取締」市面上的一切腐文化,或者切斷同志發聲的渠道,就等於這個群體人間蒸發了嗎?蒙上眼就等於看不到了嗎?並不是,該存在的一直都會存在。

 

一般研究認為,同性戀者佔總人口數的5% ,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較為公認的數據是,同性戀群體的規模在7000 萬左右,意味著每20 個中國人中就有1 人是同性戀,或許就是你的朋友、鄰居、同學、上司或家人。與其刻意選擇忽視,不如教會孩子如何與不同的群體相處。

 

 

目前的事實是,我們不僅不該抵制同性戀宣傳,而是應該把同性戀內容加入性教育課本,教孩子正視同性戀群體,堂堂正正地通過科學的渠道認識和學習人類的性知識,規避那些色情和低俗的內容。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的《珍愛生命》性教育課本

 

當然,也完全能夠理解,為人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傳宗接代,晚年子孫滿堂。尤其是在同志團體無法享受權益和保障的地方,更不想看到孩子被排斥、歧視和打壓。於是,有些家長選擇像矯正左撇子一樣矯正孩子的性取向,但可惜,情感方式不像吃飯寫字,即使「矯正」和「治療」,也是無法改變的,如果性取向可以被「治癒」,世界上早就沒有同志了。

 

 

計算機之父艾倫·圖靈,在二戰中貢獻巨大,曾幫助盟軍破譯了納粹的通信密碼。因為同性戀身份,晚年因不堪凌辱自殺。

 

 

而有些家長沒有打算「治癒」自己的孩子,而是選擇以微薄之力幫孩子治癒這個不公正的世界,即使會承受更多的壓力和白眼,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沒有錯。

 

 

 

 

 

7. 同性戀是值得自豪的時尚嗎,幹嘛非要那麼高調?

 

「撐同志,反歧視」,撐的不是同志的性取向,撐的是弱勢,反的是歧視。沒有任何性取向值得驕傲和唾棄,需要被支持或反對。

 

同志團體也不一定代表酷和時髦,我們既不抨擊同性戀是妖魔是病態,也不吹捧同性戀是新潮是純愛,性取向沒有高下之分。那些衣著暴露,舉止大膽,號稱驕傲的人,他們不是真的在為同志身份而驕傲,而是在今天這個大環境裡,同志依然是弱勢群體,權益仍舊得不到保障。

 

同志們標新立異的穿著,是為了爭取正當權利而採取的宣傳,就像女性爭取平權、黑人反對歧視、殘疾人爭取保障一樣,這是同志團體的維護基本人權的發聲,就像是當霸凌發生時,對施暴者回應。

 

 

他們真正感到自豪的是:作為一名同性戀,明明知道會遭到社會歧視,卻更要真實公開自己,甘願承受來自社會輿論的壓力,也要讓世人知道,同性戀這個群體是怎樣真實的存在。否則得不到正視,怎麼消除歧視?

 

說點最實際的,我身為一個異性戀,為什麼要去支持同性戀維權?

 

中國直到2015 年11 月才將猥褻犯罪受害對象由「婦女」改為「他人」,意味著受性侵害的男性也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但針對戀童癖的法律約束,尤其是14 歲以上未成年男孩的部分,還有一些空白有待填補。同志團體的維權,是希望權益受法律保護,同時行為也會受法律約束。

 

via 騰訊評論《別讓戀童癖從病態走向罪惡》

 

 

此外,同性戀者隱瞞性取向和異性結婚,造成的同妻同夫現像也是許多家庭的隱痛,這更是「弱勢製造出的弱勢,悲劇製造出的悲劇」。

 

 

世界上沒有一樁愛情是錯誤的。

 

只要是愛,就不是錯。世上沒有錯誤的戀愛對象,沒有錯誤的愛。愛本身就是它存在的充分理由和確鑿證據。

 

--李銀河

 

愛是一種本能,任何兩個人之間都可以相愛,這和性別無關,他們不更高尚,也不更齷齪;不更美好,也不更陰暗;不更輕浮,也不更艱難。就是兩個人表達他們愛的一種方式,僅此而已。

 

相關來源: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8506X01916812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23/A%3A1014031201935?no-access=true

http://www.chronicle.com/article/The-Evolutionary-Mystery-of/135762/

http://lib.cqvip.com/qk/80031X/201504/665046605.html

http://view.news.qq.com/original/intouchtoday/n2663.html

http://language.chinadaily.com.cn/news/2012-01/18/content_144636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