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致瑋(政大教育系大學部學生)
「性別教育會把我家小孩教成同志」「性別光譜亂教小孩惑亂學生性別認同」,許多家長在LINE群組或Facebook社團裡獲得這些訊息,使得人心惶惶,將性別教育視為是吞噬教育神聖純潔的洪水猛獸。噢,親愛的家長,我想這之中一定有什麼誤會。
性別教育或同志教育的初衷非常簡單:認識自我、尊重差異、包容不同。而且一個人不論在性別認同、性傾向或性別氣質上都應該獲得相同的重視與對待。
使孩子學會尊重,是親師之間的共同信念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存在。而學校教育所要努力的,就是讓每個學生除了學習知識、學會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能夠「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使其在逆境中仍保有自信、在順遂中能快樂成長。我想「以學生為最重要的主體」應該可以說是家長與教育工作者之間最初步的共識,對吧?
在學校裡,教師在性別教育的工作不是告訴學生「應該要成為什麼」,而是做為訊息和不同思考方式的提供者,告訴學生「可以成為什麼」,那個做選擇的人永遠只有學生自己,老師會一直支持你/妳的決定。任何人應該尊重他人對於自我不同的選擇。因為不同而詆毀或因為差異而歧視,都是一種不尊重。不尊重他人,也不尊重自己。
性別光譜絕對不是「最好」的教材
教材終究是人發展出來的,沒有完美的人,當然沒有完美的教材。教育不像數學、自然科學一般有絕對的標準答案,總是存在詮釋的空間。因此教師的重要性便在於此,對於教材的高掌握度,教師能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和方法去解讀教材背後隱含的意義,以及為什麼要使用這個。
性別光譜的設計打破了一般人對於性別二分的既定標準,世界上不僅只有男女兩性,更有許多以不同性別形式的人真實的在這個地球上存在著。關乎氣質沒有絕對的陽剛或絕對的陰柔,在不同的生命階段、不同的情境場合,每個人都可能展現不同的面貌。性別光譜不是最好的教材,而是目前解釋性別「較好的」選擇。
此時會有一些疑惑的聲音:性別教育有可能將孩子「誘導」為同志,如果不提供孩子這些資訊,就不會讓孩子有「誤會自己是同志」的可能。 喜歡同性或喜歡異性都是孩子的主觀感受,而教育要做的事是幫助孩子找尋自己內心的聲音。
「教育」沒有SOP
學校是孩子離開家庭進行次階段社會化的場域,是孩子學習與他人合作、一起成長的地方。但這不代表他們必須被變為是「一樣的」。學校不是加工廠,教師、教材不是鑄造模具,學生也不是標準化生產後的產品。在學習的歷程中不能扼殺每個孩子特有的形狀,因為學校也是讓孩子發現自我、培養自尊、學習信任的地方。
恐懼和害怕是來自於不了解。了解的第一步是「認識」。因此我們需要性別教育、需要同志教育。脫下有色眼鏡、走出同溫層,運用五官覺察並開啟「好奇」的本能,去觀察、去傾聽、去感受。別急著去貼標籤、別急著去評價好與不好、別急著去劃清界線。透過教育的途徑,讓台灣成為更多元、友善、包容的國家,一個讓孩子能夠做自己的活力島嶼。
請相信教育工作者,他們不會藉由性別教育把你的心肝寶貝「變成」同志,而會讓孩子成為自己。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