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又宗觀點:我們活著不是錯─專訪織田紀香。(2016.04.09)
可能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對於跨性別的族群並不陌生,畢竟在演藝這個圈子,什麼類型的人都有,加上身邊也有變性過的朋友,對我來說,我比較能夠區分這些性別屬性的不同。早期我們台灣比較常聽到的女T,是由美國的維吉妮亞(Virginia Prince)在1970年代創造的,用來與變性者(Transsexual)作對照,指稱那些尚未或無意願進行手術來改變生理性別的族群。時至今日,我們也發現,許多跨性別者也透過手術轉為變性者,尤其在男跨女的這一族群。另外,變裝癖跟網路遊戲跨性現象亦是不同層面的心理現象,他們會透過網路上的偽裝,來體驗不同性別的溝通方式,比如說男性玩家會使用女性角色,佯裝與其他男性玩家談戀愛,藉以獲得額外的保護或是優惠。
2014年, ,包含了跨性別(transgender)、陰陽人(Androgyne)、雙性人(Bigender)、心理認同為女性(Cis Female)等。Facebook其中一位工程師哈里森本身也是由男性變成女性,因此她立即將自己個人檔案中的「女性」改為「跨性別女性」,哈里森說:「這鼓勵人們跳脫傳統二元範圍思考,也意味我們不必再強迫自己選取錯誤的選項。」
我簡單講了一些定義的不同,其實只是想說明一件事——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隨著個性跟成長環境都不相同,人本來就有「不一樣」的權利。亞洲社會其實有一點不太好,就是小孩常常會聽到大人講:「你應該要像誰一樣」、「要以他為榜樣」、「爸媽都是為你好。」,卻很少聽到長輩說:「你應該要做自己。」、「你應該要去找尋自己要什麼」。我們在意的大多是別人對我們的眼光,很少真正面對自己的需求,這是亞洲教育本質上跟歐美的差異。
在我看過電影
後,就決定要訪問織田紀香,雖然電影中的主角莉莉是在婚姻中追逐自己的真實性向,而織田紀香是用跨性姿態步入婚姻。兩人是不一樣的情形,但兩個人都勇於做自己,並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織田紀香算是打破了許多大家對於跨性刻板印象,女性向的外貌、高階經理人的工作、娶妻生女、社群行銷名人、還出過書。這些就大眾的眼光來說,誠可說得上是人生勝利組了。因為一些媒體報導的影響,外界總是把跨性別者貼上「八大行業」的標籤,但織田紀香說,如果跨性者能靠正常的工作讓過得優渥,誰又何嘗不想?今天也許是環境、也許是壓力,迫使某些跨性者流落風塵,其實也反映了我們這個社會還沒辦法完全將跨性者視作一個「正常的人」,不只跨性者,日前麥當勞的同性戀議題廣告也引發了軒然大波,正是這個社會還需要努力的方向。
就像我們今天還是會用「人妖」這個貶抑詞來稱呼跨性者,這就是他們面對到的社會困境,甚至連最普通的上廁所這件事都困擾跨性者,世新大學在2011年就推出了「性別友善廁所」,這無疑地對性別平等是一大進步;社群網路的出現,也幫助跨性別者能夠凝聚在一起,讓這些人感覺到不是孤身一個,甚至每天臉書上的跨性別社團都能看到許多跨性別者自拍的美照,也越來越多的跨性別者願意追求自己的意願、並朝著自己的夢想努力。
織田紀香最後提到,社會是公平的,不論你在什麼階層跟什麼性別,一切都是公平的,所以認真面對自己,並且為自己爭取,最後對自己負責。這一段話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受用,今天一般的人也好、跨性者也罷,一個人的價值絕對不是在性別,而是在於面對人生的態度。
所以,我們沒有什麼不一樣。
*本文選自
作者李又宗為導演、影像工作者。現為牡羊座創藝影像有限公司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