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人群在職場的遭遇(組圖)。(2015.12.24)
當LGBT人群遭遇職場:有的尋求理解,有的被迫“隱身”
LGBT是由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s)的英文首字母縮寫組成。1990年代,由於“同性戀社群”一詞無法完整體現相關性少數群體,“LGBT”一詞便應運而生。2015年初,李銀河在媒體上大方回應自己伴侶“大俠”的身份,隨之走入公共視野的還有特殊的跨性別群體。面對媒體,李銀河把這次事件戲稱為“跨性別者的偉大勝利”。然而在談論LGBT群體時,媒體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個人生活,而作為職場一員時,面對工作和同事時,他們有的不得不選擇“隱身”,有的選擇在態度更加寬容大城市或者外企工作。
據媒體報導,在工作人口總量里約有超過5%的人屬於LGBT群體。據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工作人口總數為91583萬人。一家名為“WorkForLGBT”的非營利組織發布的“ 2015年LGBT社會環境調查報告 ”對4000名上班族的訪問顯示:大多數受訪者對“LGBT群體”持正面看法,近五分之四的人表示“職場上應該尊重每一個員工”。
44歲的金姐是一名跨性別者。他告訴記者,在其成長的那個年代,“人們完全把我們當作精神病患者看待,我只能隱藏起來已保護自己”。他做過電焊工,倒過海鮮、開過網吧,從事的都是“沒有同事的”個體工作。2012年他賣掉一套北京的住房,開了一家用他的話來說是“虧錢的酒吧”。他僱傭跨性別者在這個酒吧里擔任調酒師與服務員。“這是我們的避風港,”金姐將酒吧看得很重,“一名從小離家的調酒師以嗔怪的語氣告訴朋友'在工作,晚點回電話'時,將'工作'兩個字念得很重。”對於很多LGBT人士來說,有一份工作,是被社會接納和認可的開始,是他們從邊緣慢慢回歸“社會人”的起點。
今年32歲的Joker有著豐富的職場經歷。目前是一家現場演出互動平台的文案主編。她告訴記者,在2008年剛入職場時自己都會繞開關於“找男朋友”的話題,這樣的職場生活讓她一度感到焦慮。2009年,在跳槽到潮流行業後,她明顯感到行業對“LGBT”群體的看法有了明顯的變化。“我感覺周圍的同事都開始接受(LGBT)。”做為公司的中層幹部,在公開LGBT身份後,Joker坦言自己的工作更放鬆,但在招聘時“只看能力,不會因為應聘者的LGBT身份而加分”。
23歲的Shane在一家海外新媒體公司負責版權及內容合作。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在大學時代她就是一名校園“彩虹活動”的活躍份子。時尚並多才多藝的Shane深受同事們的歡迎。臨近年底,她正利用工作閒暇時間為公司年會準備一場搖滾樂演出。
醫藥代表張雷在病房外等候與醫生交談的時機,今年27歲的他已經在北京打拼六年。在他看來,相比遠在1500公里之外的老家來說,這裡對待“ 同志 ”群體的態度更加包容、友好。由於藥代工作的獨立性,張雷選擇在職場之外公開“同志 ”身份。
25歲的Gin在一家互聯網搜索營銷公司工作。這是她的第二份工作,雖然入職兩個月,但周圍年輕的同事們並沒有絲毫驚訝於她的性取向。交往兩年多的女友會像大多數情侶一樣來接她下班。
“然然”向心理諮詢師一番傾訴之後顯得有些疲憊。她已經失業三個月。做為跨性別者,她在職場裡會遇到無法想像的困難。2013年大學畢業後她一直以兼職工作為主。近期在應聘一家商場的導購時,主管看過她身份證後以一句“你的形象與我們產品不相符”為由拒絕,讓“然然”感到很受傷。
31歲的Sean是一家美資企業的人力資源專員,他曾服務過數家外資企業,在工作不會向同事刻意隱瞞自己的“ 同志 ”身份。2013年,剛入職的Sean在內部網絡上得知美國總部設有專門的“LGBT”協會,此後他開始積極參與,並在中國公司開展服務“LGBT”同事的工作。
35歲的許喆在辦公室裡望著窗外林立的大廈。他擁有伯克利的MBA學位,曾在數家國際頂級諮詢公司就職。目前,他正在籌備上海自貿區首家外資醫院的開業。2013年,他與相伴10年的同性伴侶在美國結婚。做為一名企業家,許喆有力量為群體做更多的貢獻。他時常以“彩虹企業家”的身份出席演講,為“LGBT”人群諮詢工作方向,捐助公益活動。
37歲的健身教練Vali在訓練場上練習舉重。在青春期時,他明確了自己的“ 同志 ”身份。Vali在經歷過數次工作調整後選擇了健身行業。“因為在20歲之前對自己身份的不確定。在迷茫時,是朋友和運動讓我重新找回了自己。”“雖然在尋找自我道路上曾經失意過,但是覺得自己有信心去面對彩虹色的未來。”Vali希望自己成為一名健康“ 同志 ”生活的推廣者,目前他正開始推廣一種名為“Corssfit”的混合健身方式,並以此為契機開始創業。
27歲的理財顧問王明海在等待向客戶介紹產品。由於同性婚姻無法得到我國現行法律的保護,很多“LGBT”人群在購房、保險等個人金融生活中遇到困難。身為“同志”的王海明感同身受,他註冊了一個理財顧問公司,專業幫助“LGBT”群體提供財務規劃方案。在家鄉,他曾在國有壟斷行業內工作,領著令周圍人羨慕的薪水。但在那份工作裡,他完全無法融入一群年紀相差懸殊的同事們的飯局社交。下班關手機,遠離人群讓王明海一度患上抑鬱症。2015年初,他辭職來到北京開始創業。“這是一份新的工作,也是新生活!”王明海說道。
( 澎湃新聞 記者徐曉林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