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讓我先把話講在前頭,這篇文章不說理、不講道,純粹感情用事。)
如果算起我參加同志遊行的時間,今年已經是第十年了。
說參加其實有些名不符實,因為這十年來我半數以上的時間都身處異鄉,實際在每年的這一天走在台北街頭的次數並不多;不過說參加了十年的同志遊行卻又也不算誇大,因為這十年來,我確實每一年都在這一天,回到我心底的這個柔軟地。
同志遊行是我心底的柔軟地,我一直這麼覺得。是那個豔麗而光芒四射的台北街頭,孕育了我這十年來的種種堅韌,也是那一個個叛逆大膽卻又溫柔的秋日下午,撫平我的種種尖銳。
我還記得那一年的同志遊行,十五歲時跟我出櫃的男孩,在終點舞台上舞著他二十歲的青春,我在台下看著前所未見的他,想著,多希望這樣的鮮豔可以一直停留,這樣的燦爛永遠不會不見。我記得我和幾個同志朋友一起走在忠孝東路上,一起大聲喊著口號,覺得自己好像又理解親近了他們一些。我記得我在遊行的尾端與當時的男朋友碰面,看著身邊喧嘩張揚的笑臉,頭一次認知到,如果沒有這些人義無反顧的舉手投足、談情做愛,我的愛情、我的平凡與我的庸俗也終究只是樣版,毫無自由可言。
我的人生如果後來曾經領悟過甚麼大道理,我願意相信大約都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同志遊行看起來是一場嘉年華會,華麗冶豔的裝扮、放肆的高喊、暢快的笑容,都符合一場歡慶的想像。但我比較喜歡把它想成一場祭典,以肉身奉獻,汗水入土,好在腳下劃出一筆痕跡、建立自己的存在的一場祈求,又彷彿是一場呼喚同袍,攜手並肩,不讓彼此孤單的祝禱。我更無法忽略其中的叛逆、等候、渴求和衝撞,是一年才有一度的理所當然,是一年只有一度,就算狼狽也不會被嘲笑的不顧一切。
但這可能都只是我自作多情的想像。對於一個異性戀來說,同志遊行當然是脫離日常生活的奇幻異境,然而對於許多一年三百六十四天都活在異性戀大遊行裡的同志來說,這一天是扎扎實實的生命吧?是濃縮了不能再濃縮的,生命實踐啊。於是當我站在人群裡,站在那麼多人最真實的生命之中,被這麼多的期待與意念包圍著,怎麼可能不感到渺小與柔軟?
我從小就是個害怕與眾不同的人。長大的意涵就是走上眼前那條筆直的路,沒有疑問、沒有分岔,更不能回頭;身邊所有的聲音都告訴自己,如果和這個世界不一樣,如果我沒有變成這個世界渴望的樣子,就會失去所有價值,甚至成為眾人追打唾棄的對象。後來我認識了一些對於自己的不同很勇敢的人,他們也曾經因為那些不同迷惘、掙扎、遲疑過,甚至因此承受過很多很多的惡意,經歷很多很多的傷痕,可是當他們來到我面前時,卻還是願意坦承的面對、擁抱自己的不一樣,或許其中仍有尖銳,或許偶爾還會痛苦,可是沒有欺瞞,沒有假裝。
和他們走在一起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奇形怪狀可以被原諒,甚至被喜歡。和他們走在一起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可以少一點防備,多一點誠懇。和他們走在一起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有勇氣用柔軟的一面回應世界。
今年的同志遊行以《擁抱性/別・認同差異》作為主題,於是又帶我回想起這十年來自己怎麼認識自己,怎麼看見自己和主流想像的落差,怎麼面對自己那些在別人眼裡不可說不能有的性格特質與慾望,怎麼擁抱自己的異質和瘋狂。
恰好今年我有緣有幸在英文主題的翻譯選擇上出了一點小小的力。”Walk in Queers’ shoes”照字面上解讀,是希望所有參加遊行的人可以設身處地的感受、理解同志族群的處境,從平等權益的不可得,到恐同情節仍在社會上蔓延。若再深究,我也希望”Walk in queers’ shoes”喚起的是人們對於所有非常態非正典的「異數」們、所有魑魅魍魎非我族類們的靠近,不只是遙遠的傾聽而已,更是走進彼此的鞋裡、模仿彼此的步伐、看見彼此的風景。而最後的最後,我其實私心想用這樣的一個短句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和所有心裡有這樣一塊柔軟地的人們,不只是talk the talk,更walk the walk。不只看見酷兒,或許更當一個酷兒。
十年了。很多時候我擔心時間走得太快,而這個世界卻變好得太慢;很多時候我心疼我所愛的人們還在被汙名與歧視折磨著,我卻只能臉書聲援;很多時候我看見那些惡意與傷害,那些挫折與眼淚,而無法原諒與理解。但有些時候我意識到十五年前我想都沒想過的同性婚姻已經在今天成為家喻戶曉的話題,有些時候我看見身邊的另一些人悄悄默默的在改變,有些時候我會放任自己感情用事(例如今天),相信只要一直走下去,終點總會到達的。
因為如果這十年來,同志遊行教會了我甚麼事,那就是越難的路,越要溫柔又熱烈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