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3 01:51:31→☆ 魅格格 ★←

(轉貼)「從《 Let It Go 》跟著音樂出櫃說起:同志國歌和 Gay Icon 」(補:2014.03.06)

出處: http://www.danlan.org/disparticle_46431.htm

  

MV 視頻:《冰雪奇緣》主題歌《 Let It Go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kpEhZnGs-c

  
本屆奧斯卡頒獎禮上,迪士尼動畫電影《冰雪奇緣》主題歌《Let It Go》以眾望所歸的勢頭拿下了“最佳原創歌曲獎”。有意思的是,《Let It Go》還被網友們戲稱為“出櫃之歌”,認為它是擺脫束縛擁抱內心的典型之作。藉著這個由頭,讓我們來細數一下那些曾被稱為“同志國歌”的熱門金曲——你可能一眼就能看出來《彩虹》、《勞斯·萊斯》等歌曲會受到同志們歡迎,但你知道,像梁靜茹的《勇氣》和《屬於》、蔡健雅的《原點》、皇后樂隊(Queen)的《We Are the Champions》等名曲也被Gay友們視為“自己人”嗎?直人們請收好下巴,來看看這些被圈內公認的“同志國歌”以及它們暗藏的Gay情結吧!

Lesson 1:從《Let It Go》說起——奧斯卡喜歡,Gay們更喜歡!

  《Let It Go》究竟有多火?它能以大熱門的姿態一舉問鼎今年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就是佐證。它在美國Billboard排行榜連續兩週18名,iTunes排行榜排名第七,堪稱近年來打榜成績最優秀的電影原創歌曲之一。甚至,連中國的社交網絡上也出現了包括台語版、東北話版、四川話版等各種方言版的惡搞視頻。優美激昂的旋律、與角色性格發展的高度結合、在電影中出現時配上的絕美畫面,足以讓每一位觀眾在觀看過動畫電影《冰雪奇緣》後哼唱著“Let it go, let it go”的調調走出影廳。不過,對於宅腐二次元及廣大同誌群體來說,它的暱稱卻是“出櫃之歌”——Why?

原來,電影中《Let It Go》響起的時機,正是片中女主角之一Elsa於眾目睽睽之下首次曝光了自己那能夠製造冰雪的強大超能力之後。她的超能力一曝光,從親妹妹到路人甲都為之震驚,還有人視其為怪物。獨自逃離人群的Elsa只能在雪山上百感交集,一邊唱著《Let It Go》一邊開始各種思想活動,從驚慌到冷靜,從壓抑到釋放,從否定自己到達成內心和解,最後決定坦然正視自己的“天賦”——這一系列的過程,被腦洞大開的網友們評價為:像極了“一個天生就是Gay的人糾結了半天終於公開性取向”的心路歷程。

再加上外型氣質高貴美豔的Elsa在片中始終不近男色,一直到最後陪伴在身邊的也只有親妹子,這種不走迪士尼尋常路的角色設定,也讓有心人感到“女王的性向很可疑”。更加“火上澆油”的是,連本片的主創人員,也在訪談中將這一片段解讀為“(這是Elsa)昂首闊步向前的自由時刻”、“這樣一種時刻,你昂首向前,你說沒有人在看,我並不懼怕我的性向,我不怕我自己,我接受自己的一切”……如此曖昧的回應,簡直是讓大家的浮想聯翩根本停不下來。

Lesson 2:這些歌也出櫃——你知道它們都是“同志國歌”嗎?

在“同志亞文化”的語境中,有一些大受歡迎的流行歌曲被視為擁有特別的象徵與代表意義,而這樣的歌,行話裡叫做“同志國歌”。既然《Let It Go》已經被廣大宅腐二次元及基友們蓋章定義為“出櫃之歌”,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很快就會成為新的“同志國歌”。那麼,還有哪些流行金曲同樣會被劃歸到這個範疇中呢?有些機智的直人朋友可能會馬上想起來張惠妹演唱的《彩虹》、何韻詩演唱的《勞斯·萊斯》、范瑋琪和張韶涵合唱的《如果的事》、黃耀明的代表曲目如《春光乍泄》和《禁色》等等。沒錯,它們是。不過,當知道連《勇氣》和《屬於》等歌曲也是的話,可能就會讓直人朋友們驚掉下巴了。為了歸納總結方便起見,我們貼心地將其分成以下四種類型——

因為唱作人:創作者是同道中人(Gay或是同志平權運動的支持者)

如果創作者本身是同志,他們的歌曲理所當然就會虜獲了眾多同道中人,已經公開出櫃的瑞奇·馬丁(Ricky Martin)、艾爾頓·約翰(Elton John)、張國榮、黃耀明、何韻詩等在Gay圈都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即使他們有些歌曲不是直接表述同性戀情,也有可能被視為“國歌”。英國搖滾樂隊皇后樂隊(的《We Are the Champions》就是典型例子。這首每逢重要體育賽事就會在CCTV5響起來的金曲,在直人們耳中歌頌的是昂揚向上的體育精神,但這首歌的創作者與樂隊主唱弗雷迪·默丘里(Freddie Mercury)的雙性戀者身份,讓同誌群體將此曲同樣當做作為了自身爭取權益、表達驕傲的讚歌。而黃耀明的《春光乍洩》和張國榮的《我》也是典型,這兩首歌並未局限對象,卻也因此被視為同志的代表曲目。

還有一些支持同志平權運動的歌手也頗受同志喜歡,比如美國上世紀著名演員和歌手朱迪·嘉蘭(Judy Garland)堪稱是“教母”般的存在,而她在其電影代表作《綠野仙踪》(飾女主角Dorothy)中演唱的主題曲《Over the Rainbow》,也成為全世界同性戀者的聖歌。她不僅是同志影迷們的偶像,對身邊基友們的友好也是盡人皆知。當年美國的同性戀者用“多蘿西的朋友”(friends of Dorothy)作為彼此辨識身份的暗號,1969年她的去世更引起了西方Gay圈的普遍哀慟,甚至被認為是促成歐美現代解放運動開端的標誌性事件“石牆暴動”的誘因之一。有如此的淵源,就很容易理解為何《Over the Rainbow》的地位會這麼不一樣,由此也促成了“彩虹旗”成為同性戀者與同志平權運動的標誌。

順便一提,除了祖師奶奶朱迪·嘉蘭之外,麥當娜(Madonna)、Lady Gaga、凱莉·米洛(Kylie Minogue)、凱蒂·佩里(Katy Perry)、克里斯汀娜(Christina) 、張惠妹、王菲、張懸、莫文蔚、田馥甄等同樣也是公認的“Gay Icon”(同志偶像)。她們(因被視為“同志偶像”的以女歌手居多)本身並不一定是同性戀者,但通常擁有強烈鮮明的個性與叛逆的反傳統形象,在大眾眼裡富有爭議,這和Gay們的社會境遇與投射性向不謀而合,由此會受到同志圈的大力追捧——總之,鮮明而強勢叛逆的個人形像是這個“俱樂部”的准入標準。這也是為什麼同樣走性感路線,克里斯汀娜是Gay見Gay愛的偶像,但布蘭妮(Britney Spears)卻被一些基友們吐槽“是個bitch”的原因。而那些“Gay Icon”的歌曲很多也同樣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同志國歌”,《Vogue》、《Firework》等金曲的江湖地位皆是如此而來。

因為歌詞:這些歌詞都唱到同志心坎上去了

除了第一類歌曲之外,有很多“同志金曲”是因為創作者的歌詞而被同志接受的,這類型的歌曲大多突破禁忌,用詞大膽,表達了邊緣人的勇氣和自我,非常直接。譬如張惠妹的《彩虹》、范瑋琪和張韶涵合唱的《如果的事》、五月天的《雌雄同體》、達明一派的《禁色》、何韻詩《勞斯·萊斯》等等。何韻詩在《勞斯·萊斯》中的描繪尤其直白,她寫道,“能成為密友大概總帶著愛,但做對好兄弟又如此相愛”,便是通過歌詞表現真愛無需拘泥於性別

此外,有一些歌詞本身並不具有同性色彩,而是聆聽者找到了情感共鳴,因此便被賦予了特別的意義,譬如麥當娜的《Justify My Love》、蔡健雅的《原點》、周華健《傷心的歌》,甚至KTV唱爛了的煽情歌曲——梁靜茹的《勇氣》和《屬於》,都是同志圈公認的“國歌”。它們看上去很勵志很唯美,主題大多是“克服愛情困難”、宣揚“你不是孤單一人”,“煩惱應該拋到腦後”,“自尊來之不易”等等,這讓苦苦尋愛的Gay們迅速獲得了共鳴,並從中找到了認同感。坐擁該類型“苦情歌”無數的梁靜茹,甚至都因此被推舉為2009年台灣同志遊行的彩虹大使!

因為影像和曲風:電子舞曲是Gay最愛,配合影像根本停不下來

除了歌手和歌詞賦予的意義之外,還有很多歌曲因為MV中引用了同性情節、用在了同志題材電影中或者是曲風投同誌所愛而成為“同志國歌”。看過Lady Gaga的《Alejandro》、凱蒂·佩里的《Ur So Gay》、克里斯汀娜的《Beautiful》等歌曲的MV都非常直白,華語部分也有蕭亞軒的《類似愛情》、許志安的《情人甲》、張智成的《暗戀》等。至於電影賦予同性戀色彩的歌曲也非常多,就像五月天的《盛夏光年》本身是一首講述青春期的歌曲,卻因為同名電影而變成男同歌曲,楊丞琳的《想幸福的人》也因為同名電影變成了女同歌曲。蕭亞軒的《夜》則因為電影《夜奔》而大受歡迎。至於被用作過電影《春光乍泄》主題曲的《Happy Together》,它的江湖地位更是毋庸置疑,讓Gay們喜歡得根本停不下來!

另外,由於同誌群體對電子和舞曲的偏愛,很多這類型熱門歌曲乃至歌手也會成為他們的心頭好,除了前文已經提過的凱莉·米洛、Lady Gaga,在內地素有“迪斯科女王”的張薔也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人物。每次張薔一開唱,那就是全國Gay圈總動員的節奏:去年12月她發行的專輯《別再問我什麼是迪斯科》更是讓眾多同志刷屏,而年底的那場演唱會也成為京城名Gay的聚焦場。看大家互相問候著“原來你也在這裡”,邊跟隨迪斯科節奏舞動,真乃是一道盛景!

Lesson 3:沾點彩虹更拉風投巧裝Gay正流行

這些年來,出櫃的明星簡直是數不勝數,哪怕是在華語圈,勇敢無畏者也越來越多,前有張國榮、蔡康永,後有何韻詩、黃耀明。他們的出櫃雖然曾引起軒然大波,讓聲譽受到一些影響,但終究獲得了大部分人的認同,成為社會平權運動的先鋒代表,獲得了廣泛關注,也贏得了同志圈粉絲的死忠。在華語地區,張惠妹、蔡依林、蘇打綠樂隊等也因為廣受Gay們的歡迎,所以每逢發片或開唱,都有眾多同志捧場,聲勢浩大的程度頗令圈內人羨慕嫉妒恨。

社會發展的大方向如此(不過內地的風氣還顯得頗為滯後),自然難免也有一些是投機取巧的。既然“斷背”目前仍是一個時髦話題,明星如果想保有話題度,不用非公開出櫃,只要保持一個“疑似斷背”的狀態就行。由此,他們不僅能和傳媒永遠玩著一個“質疑”與“闢謠”的遊戲,還能爭取廣大的同誌群體認同。這其中有真Gay,也有些是“裝裝更健康”,其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格。

當年曹格出道宣傳策略一直是從Gay吧入手,新歌發表會就曾在台北著名Gay吧Funky舉行,還常帶朋友去該酒吧玩,興起同志圈支持他的一股熱浪。當時他刻意讓很多歌迷都以為他是Gay,並對他報以支持態度。直到他在2008年金曲獎頒獎舞台上,說了一句“我不是Gay”引起軒然大波,深感被欺騙的同志們以抵製手段封殺他,紛紛拒買曹格專輯,或是購買演唱會門票前一天再集體辦理退票的舉動。這也成為該圈直到現在還津津樂道的典型。

刨除部分試圖濫竽充數的,越來越多的音樂人樂意在作品中歌頌“同志情感”的本質原因,其實是與逐漸開放的社會形態有關係。一方面許多音樂人本身就是Gay,他們越來越希望勇敢做自己,不再被這種“禁忌”束縛——當然其中有些已經出櫃,還有些仍是含羞半遮面;另一方面,大眾意識層面的開放,讓許多人不再對同性戀抱有異樣眼光,很多知名音樂人都宣稱支持同性戀者,成為了為同志爭取社會平權的先鋒,他們身邊圍繞著很多“Gay蜜”,也樂於改善仍有的歧視現狀,更樂意為促進立法呼籲——既然是真愛,為何不祝福? “撐同志反歧視”的口號,將在娛樂圈越來越響亮。 (策劃/背背山 文/肖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