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9 23:04:13→☆ 魅格格 ★←

同性戀者歷經多少苦難?(圖)。(2014.05.18)

同性戀者歷經多少苦難? (圖)

攝影:Dale de la Rey/法新社

  作者:鄧明昱原題:讓彩虹旗迎風飄揚——寫在國際不再恐同日
  

  (談性說愛中文網特約專欄) 5月17日,“ 國際不再恐同日 ”(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and Transphobia),一個極為重要的日子,世界各國到處飄揚著色彩繽紛的彩虹旗。這是代表“同性戀驕傲”的旗幟,它集彩虹的色彩——紅、橙、黃、綠、藍、紫——代表了同性戀社區的多元性。

  同性戀者——我們的兄弟姐妹,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歷經了多少苦難啊!

  曾記否,在中世紀,歐洲的教士們認為同性戀是魔鬼附身。他們使用了所謂驅魔術來驅趕魔鬼,大多數同性戀者受鞭笞、火燒和其他人身凌辱與虐待,因為人們相信軀體痛苦難受時魔鬼就會飛離。在法律對同性戀處死刑的中世紀歐洲的某些國家,常常有用火刑燒死同性戀修士的事件發生。這個時期,同性戀成為一種罪惡!1871年5月15日頒布的德國刑事法第175條,將男同性之間的性行為定為刑事罪行,60年後,成為希特勒納粹政府屠殺同性戀的法源。

  曾記否,自19世紀末期以來,同性戀從“罪惡”變成了精神疾病,並持續了近百年。1886年,奧地利的精神病學家和病理心理學家克拉夫特-埃賓(Richard von Krafft-Ebing)出版了《性的心理病》(Psychopathia Sexualis)一書,第一次把同性戀歸為疾病,賦予了它們科學研究的嚴肅性。病理化使同性戀脫掉了“罪”冠,戴上了“病”冠,從此醫生可以出庭為同性戀等“病人”作證,使他們脫離牢獄之災。從人道主義的立場來看,克拉夫特-埃賓的研究有其進步的意義。然而,也正是由於這本書,讓同性戀正式病理化。近百年來,醫學界一直把同性戀作為精神疾病進行治療。

  國際不再恐同日

  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這標誌著同性戀和異性戀一樣,都是正常的性取向。“國際不再恐同日”的設立,也是源於這個日子。其實,美國精神醫學會界早在1973年就投票通過,把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分類系統中去除。

  目前,同性婚姻在15個國家受到全國性的法律認可,五個國家的部分州或省政府認可同性婚姻制度或同性民事結合製度。在美國,同性婚姻也已經被聯邦政府承認,但各州仍掌握合法化同性婚姻的權利。目前在全美50個州中有18個州以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承認同性婚姻。

  但是,全球還有多個國家,同性戀者會受到不公平待遇。還有很多人表現出對同性戀的曲解、侮蔑、排斥、仇恨、敵視、甚至暴力。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和地區,對同性婚姻的法律認可還有很長的距離。

  每年,中國慶祝“國際不再恐同日”的活動都在增加,這顯示了男、女同性戀者,雙性戀者和跨性別者(LGBT)不斷增長的自信,以及中國社會日益開放和寬容的心態。然而,LGBT人士依然在經歷著由於其性傾向和性別身份所導致的歧視和暴力。

  據“聯合國新聞”5月15日報導,在今年5月17日“國際不再恐同日”即將到來之際,數名聯合國和區域人權機構的人權專家發出呼籲,要求各國政府結束對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者的歧視,並採取措施消除針對其權利捍衛者的暴力行為。聯合國促進和保護言論自由權問題特別報告員拉盧(Frank La Rue)、和平集會與結社自由權問題特別報告員基艾(Maina Kiai)、健康權問題特別報告員格羅弗(Anand Grover)、人權捍衛者處境問題特別報告員塞卡格亞(Margaret Sekaggya)、美洲人權委員會、非洲人權和民族權委員會以及歐安組織媒體自由問題代表等在5月15日發表聯合聲明指出,

  當前,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地方,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者仍然遭受歧視、侮辱和暴力行為的侵害,保護並促進他們言論、結社與和平集會的權利對於結束針對這一群體的歧視以及侵權行為至關重要。

  “國際不再恐同日”的設立,正是為了創造一個沒有同性戀恐懼、也沒有跨性別恐懼的世界,讓所有人都能夠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社會性別身份、實現性的自主。“國際不再恐同日”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它標誌著一百多年以來醫學界和心理學界“恐同”的終結。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的自由作為一項基本人權,正在向國際認可邁進。

  作者簡介

  鄧明昱,醫學博士、健康科學博士。紐約市立大學教授、東西方人類性學研究所所長、博導。國際心身醫學院院士、世界性健康學會註冊性學家、國際中華性健康研究會會長、世界華人性學家協會副會長。

  (本文由淡藍網合作媒體“ 談性說愛中文網 ”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

  同性戀者歷經多少苦難?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