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4 04:19:07→☆ 魅格格 ★←

【轉po】揭穿「八成中學生向同性戀say no」的語言偽術。(2013.09.11)

揭穿「八成中學生向同性戀say no」的語言偽術

2013年9月11日 10:54

文: L.L. (女同學社/G點電視義工)

 

偶然看見一個報導[i],指有近八成學生不接受同性戀者,此現象當然令身為學生的筆者大為驚訝,深感香港歧視之深。但本人仔細調查後卻發現,此實為記者以偏概全之果,而作調查用的問卷[ii]亦有未夠完善的地方,故特意撰寫此文,並特意「修改」了新聞犒,讓大家看看同一個調查結果,以不同的立場去報導,會有多大分別。修改後的新聞如下︰

 

同性戀?近三分二學生接受

多名政治人物及城中歌手早前相繼承認「出櫃」,掀起一陣同志熱潮,年輕人亦此逐漸接受同性戀者。有機構向中學生調查發現,近三分二受訪學生接受身邊的同性戀朋友,亦有逾四成中學生接受同性伴侶在街上有親密行為。有社工認為,結果反映青少年對同性戀者態度日漸開放。

 

遵理學校早前以問卷訪問二千五百多名中學生,了解他們對同性戀、易服及第三性別等議題看法。調查結果發現,近三分二受訪者表示,身邊若有同性戀朋友,他們不會有特別感覺,只有約三分一人會「避忌」或「好奇」,而朋友間討論同性戀話題時,只有百分之一學生會選擇避席離開討論,反映學生不會避開同性戀話題。

 

八成受訪學生接受易服

對於同性戀者在街上親密表現,兩成七受訪者覺得反感,覺得「接受」或沒有特別感覺的有近四成。 在對待易服人士態度方面,總體而言有半人士會視情況接受易服者,當中學生對女性易服者的接受程度高於男性,有八成受訪者表示「接受」、「欣賞」,甚至有部分女性表示「曾嘗試」作易服,接受程度遠遠高於男性易服者,但仍有四成受訪者表示接受男性作易服。另外,對於香港是否應在男及女之外設「第三性別」,有三成四受訪者表示同意或沒有意見,不同意的有三成二,不過有接近相同比數的受訪者並不清楚甚麼是「第三性別」。

 

關於自己對性向的態度,近八成受訪者表示,如果與異性戀愛常常失敗,亦「絕對不會」考慮追求同性,有一成則覺得「一試無妨」,約半成則表示「異性、同性都不追」。

 

香港青協青年輔導中心單位主任吳錦娟指出,接受同性戀說明學生尊重別人選擇,不代表他們會輕易成為同性戀者,相信在調查中稱會“轉追同性”者,未必經深思熟慮。 大學高級講師歐陽偉豪則發現,受訪者對「第三性別」贊同及反對比率差距不大,反映第三性別對年輕人來說是較新的概念,社會可就此有更多討論。

 

為電視節目擔任形象指導的許嘉浩 (Karl,中)

為電視節目擔任形象指導的許嘉浩 (Karl,中)

 

中性打扮無關性別扮演

為電視節目擔任形象指導的許嘉浩(Karl)稱,社會普遍對「易服」有誤解,例如與中性打扮混淆,其實中性打扮多與文化影響及時裝觸覺有關,未必是刻意要扮演另一性別,典型例子是蘇格蘭男子愛穿裙,而近日香港「吹韓風」,對男性穿緊身褲亦較易接受。束有長髮、昨穿紫色短褲的許嘉浩笑言,自己常接觸時裝表演,對於不同打扮「思想比較開放」。

 

 

東方日報報導原文:

 

同性戀?80%受訪中學生say no

 

多名政治人物及城中歌手早前相繼承認「出櫃」,掀起一陣同志熱潮,但原來社會對同性戀並未完全接受。有機構向中學生調查發現,近八成受訪學生即使異性戀失敗,亦絕不考慮追求同性,逾四成中學生對同性伴侶在街上有親密行為覺得反感;調查亦發現,男生對於「易服」看法較女生保守。有大學學者認為,中學生對同性戀者「避忌」指數甚高,反映社會風氣仍講究傳統。 

 

遵理學校早前以問卷訪問二千五百多名中學生,了解他們對同性戀、易服及第三性別等議題看法。調查結果發現,近八成受訪者表示,如果與異性戀愛常常失敗,亦「絕對不會」考慮追求同性,有一成則覺得「一試無妨」,約半成則表示「異性、同性都不追」。 

 

32%反對設「第三性別」 

對於同性戀者在街上親密表現,兩成七受訪者覺得反感,另有約兩成對「男與男」或「女與女」其中一種覺得反感,覺得「溫馨」或「接受」的僅兩成三。 

 

對於男女「易服」作另一性別打扮,男女受訪者態度有明顯差別。對於男性易服覺得是「病態」或惹人反感的受訪者,男生有六成二,高於女生的四成六;對女性易服持相類態度者,男生有三成二,女生有一成二。另外,對於香港是否應在男及女之外設「第三性別」,只有一成七受訪者表示同意,不同意的有三成二。 

 

大學高級講師歐陽偉豪認為,男生對易服打扮以至同性戀的看法,都較女生保守,或與傳統「大男人主義」有關,使男性覺得性別角色不能動搖。 

他又發現,受訪者對「第三性別」贊同及反對比率差距不大,反映第三性別對年輕人來說是較新的概念,社會可就此有更多討論。 

 

中性打扮無關性別扮演 

為電視節目擔任形象指導的許嘉浩(Karl)稱,社會普遍對「易服」有誤解,例如與中性打扮混淆,其實中性打扮多與文化影響及時裝觸覺有關,未必是刻意要扮演另一性別,典型例子是蘇格蘭男子愛穿裙,而近日香港「吹韓風」,對男性穿緊身褲亦較易接受。束有長髮、昨穿紫色短褲的許嘉浩笑言,自己常接觸時裝表演,對於不同打扮「思想比較開放」。 

 

由此可見,「八成中學生向同性戀say no」實為記者為製造話題而特意炒作,與事實不乎。如此同時,我們亦不能忽視問卷存在的部分問題。

 

例如: 問卷第九條提到「假如你追求異性或與異性談戀愛常常失敗,會否考慮轉向追求同性?」就犯了一個最常見的謬誤 -- 性傾向並不會因為失戀而突然改變 。而在問題開首已假設受訪者為異性戀者,也不中肯。至於最後一條:「你覺得今次的話題有幾潮?」更容易讓受訪者誤解「性傾向」或「同性戀」是一種潮流。

 

坊間有很多機構都會發佈不同種類的調查結果,這些「即食」資料也挺受傳媒歡迎。然而這些數據背後是否有既定立場?傳媒報導又是否中肯?希望各位讀者能保持獨立思考 -- 細看問卷調查機構的背景、問卷問題及詳細的結果報告等第一手資料,以免被機構或傳媒誤導,作出錯誤的解讀。 最後,希望各單位以後也能以公正的態度報導有關同性戀的新聞。同性戀不是一種潮流或態度,它單純只是一種愛。

 

 

 

[i] 東方日報: <同性戀?80%受訪中學生say no>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908/00176_044.html?facebook=y

[ii] 9 月 7 日 Beacon 潮指數之「同性也相吸?」問卷調查結果

http://www.beacon.com.hk/presscon/p.pdf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