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女同父親:重塑父親含義。(2013.05.20)
(本文發表於Advocate雜誌,作者 Abby Dorsey,愛白志願者Jessica編譯)
當Polly Pagenhart的伴侶Jennifer懷上了她們的第一個孩子時,她們開始面臨許多同性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她們的孩子如何稱呼她們。對於現年50歲的Pagenhart——這位自我描述男性化、不認同性別規範的女人而言,這是一項不容易完成的任務。
「我被難住了」,她說,「如果不得不被稱為女性化的『母親』,那我覺得我沒法做家長。我甚至不能接受『媽媽』這個稱呼。」
在探索各種父母的稱謂時,Pagenhart決定使用「巴巴」這個詞代替「父親」,這個詞是德國法蘭克福地區的方言。她研究過稱謂術語后發現這個詞在許多文化中表示溫暖、愛或者保護。如今八年已經過去,她已是兩個孩子的「巴巴」,也是「女同性戀爸爸」的作者,這是一個幫助同性伴侶傳授育兒經驗的博客。
「她認為社會需要給那些性別不匹配的人並且一直堅持做自己的人一些屬於她們的空間,」Pagenhart解釋說。「 對於有些女人來說,包括我自己,就不能很輕鬆的地適應「媽媽」這個詞,即使有一個修飾語。但是「父親」就是我最明確的定位。 」
事實證明Pagenhart並不是唯一的一個在父親地盤上開拓空間的人。隨著越來越多的同性戀伴侶成為父母,非傳統家庭和女同性戀爸爸比過去更常見。
《同性戀家長和他們的孩子們:對家庭生活周期的研究》的作者阿比•戈德堡承認這種現象確實存在。「我相信每個女同性戀爸爸對她們的角色和身份的定義並不相同,我覺得女同爸爸傾向於讓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更符合自己對父母身份和角色的定義而不是傳統意義上對母親的定義。通過研究男女同性戀的父母,我發現她們對自己的性別認同和性別表達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同,女同性戀爸爸通常更偏男性化,因為她們展示出了一種更加男性化或中性的角色。」
儘管同性戀父親的領域仍在開創階段,女同性戀爸爸經常被看做是性別酷兒,並且往往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那位家長。雖然有些女同性戀爸爸堅持被稱為「媽」或「媽媽」,許多還是歡迎「巴巴」或者「papa」替代「爸」或者「爸爸」。
對於30歲的Jess Burgan,「爸爸」似乎是更顯而易見的選擇,她對「媽媽」或「媽咪」這樣的稱呼感到不舒服。好在她的伴侶Sandra非常支持她使用「爸爸」的這個稱呼。「最大的幫助是Sandra帶來的支持,」Jess說道。她目前正與她的伴侶在費城撫養兩個孩子。「當我小心翼翼地說『做爸爸』時,她的第一反應就是『當然』。」
今年47歲的Kris是一名消防隊隊長,她與她的愛人住在聖地亞哥並且有一對六歲的雙胞胎兒子。不過,她是更偏愛「媽媽」這個稱呼。她說:「我真的從來沒有想過用任何其他的稱呼,我發現大多數的『女同爸爸『都被稱為『媽媽』而偏女性化的則被稱為『媽咪』。有趣的是,在我的朋友圈裡,與孩子一起在地板上玩耍的往往是『媽媽』。」
Goldberg理解為什麼許多女同性戀對稱呼這麼重視。「名字能表達一個人的身份,包括性別,因此,偏男性化的女同性戀會反感孩子叫她們『媽媽』,因為這並不匹配自己的性別身份,他們想看到他們的偏父親的角色。」
對於Pagenhart,她不想使用「媽媽」或「爸爸」這樣的稱謂,而是完全使用一個新的說法。「我想更想用一個第三性別的名字而不是一個男性化的名字,因為我覺得我需要那種母親和父親身份的重疊。雖然我覺得對社會來說,我主要是承擔一個爸爸的責任。對我而言,這種父親和母親之間的空間或者並不需要區分父親和母親的事情,是讓我最覺得自由的。」
Pagenhart和女兒們在一起
現代異性戀父親的角色也在改變,所以在看待女同父親這一概念時也要考慮這些變化。異性戀的父親相比以前更活躍,更多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來。他們也給孩子穿衣,也換尿布,有時也會有人離開工作而專職待在家裡照顧小孩。正是這種文化上的改變和性別角色的模糊幫各種非傳統的家長角色打開了空間,包括女同父親。許多異性戀的夫妻正在採用所謂的平等撫養的方式,即雙方承擔相同的家務、提供等同的麵包、同等投入撫養子女等。在同性配偶家庭里,這些所謂的性別角色也許從來就沒有清楚的劃分過,這平等的撫養方式也就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
Goldberg解釋道:「女同配偶們一般在照顧孩子、家務和工作中共同分擔的程度要比異性夫婦多。所以如果認為一個女同父親和一個典型的異性戀父親是一樣的是不合理的。例如,雖然女同父親顯得更有活力,更喜歡和孩子玩或打鬧,但她們也可能做很多傳統上女性的育兒行為,比如餵養或穿衣。這部分是因為女同婦婦傾向於平分任務。當然,在這個群體里有可能有很大的可變性。」
在Quinones的家裡,Kris和她的妻子Leslie基於他們的喜好分配任務。「在我們家裡,角色是建立基於我們喜歡做什麼,我的任務不一定是父親一般做的任務——我負責做飯,而Leslie負責洗衣和保持地毯清潔。但是當我們外出做事情,我就是那個偏男性化的父親角色,比如我賺更多的錢,我負責修理東西,我帶著兒子出去玩等等。」
Quinone一家的育兒經驗並不尋常,這是因為不像其他女同爸爸,Quinone生下了她的兒子。她擔心懷孕會導致她脫離之前活躍的生活習慣,所以從沒好好想過要懷孕。而在她下決心準備懷孕后,她歷經了多年嘗試才成功懷上雙胞胎。
「這很奇怪,因為有時我不認為自己是媽媽,」她若有所思地說。「我認為自己確實是生下孩子的人,但我更像爸爸,因為我與我的孩子做的事情就是一個爸爸和孩子們做的事情。但在心底里我還有母親的本能,比如我們出去我會摸他們的頭,讓他們離我很近,也同意人們說這是我的兒子們。」
Pagenhart認為,正是這種混合的父親和母親的特質讓女同性戀爸爸如此吸引孩子,因為女同爸爸們提供了更加開放的性別自由度,讓孩子感覺更加舒適。
在女同性戀父親繼續在全國為自己開拓時,仍然有一些問題存在:世人如何看待這種新型的家庭關係呢?Goldberg承認這是一個需要謹慎地處理的議題。她指出,對這些家庭確實沒有很多文化上的支持,既沒有來自LGBT(女、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者)社群的支持,也沒有來自傳統父親母親的職場。「有很多的事實並沒有被了解,性別是很複雜的,性別認同也是複雜的,你可以是一個女人但你並不想被稱為『媽媽』,這些都是新問題。而目前人們僅僅能做到『好的,兩位媽媽,我覺得可以接受』這樣的程度。」
Pagenhart倒是不同意這個觀點,她說她最大的盟友倒是她在網上和會議上遇到的異性戀爸爸。在2011年,《女同性戀爸爸》被Babbles.com評為排名前50的博客;在2012年,她被邀請去參加每年爸爸2.0峰會社交媒體會議,探討了面對父親的變化。
Burgan提到,對她的女同父親身份的最好的回應是沒有回應。「事實上,我不想有任何特別的回應。對我來說,積極的回應就是中性的回應。」Pagenhart如此總結這種情緒:「比你想的有更多的人站在你這一邊,這一切都是因為愛。」
資訊來源:愛白網
作者譯者:Jessica 編譯
201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