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Lin
「拜託喔,他們又不是gay,那是拿同志來當話題炒作吸引觀眾。」因為某偶像劇很紅,就被問到同性戀照顧小孩是不是跟電視演的一樣,還順便延伸到我跟女友想不想生小孩等等之類的問題。結果幾位異性戀朋友當場被我潑冷水,外帶附贈酸檸檬一顆:「你們異性戀奇怪耶,看電視電影裡的帥哥美女同性戀,就覺得好美好浪漫,然後對於現實生活的同性戀就拚命歧視打壓!」果然我立刻被罵說這樣是一干子打翻一船人的歧視異性戀發言。
事實上我看到了該劇上映前大量的將主角包裝成男同志感覺的宣傳,媒體落標也多半是同志來斷背去的引人遐想。然而,當我看了第一集後赫然發現,嗯!原來這就是兩位異性戀帥男同在一個屋簷下照顧孩子的搞笑劇。當然依照羅曼史的設定,女主角一定是熱血傻大姐。這根本跟同性戀無關,就是個把羅曼史小說變成電視劇的異性戀偶像劇。
消費同性戀不能說是壞事,因為這就是商業行為,但也不值得讚許。倘若那消費是基於看重同性戀族群的高消費力,進而以分眾概念來做廣宣,那是想賺同性戀的錢,是對號入座你情我願。或是以同性戀品味為亮點,來吸引消費者購買商品,那是基於對同性戀對生活的高品味,也還是對號入座你情我願,認可這標籤的異性戀會被吸引到。但是,打著同性戀的幌子掛羊頭賣狗肉就讓人有點難以苟同。那不是漂亮的行銷策略,而且「先把客人騙進來再說」的小販式手法有點沒水準,只要劇本夠強、演員夠帥、演技夠好,根本不用拿同性戀話題當前導宣傳亮點。
異性戀主流社會的雙重甚至多重標準,造就了許多微妙的欺騙與歧視。當異性戀嚴苛無比地揮舞著道德大旗狂批同性戀時,卻又同時證明了同性戀帥哥有夠好賣、女女兩個字A片用到氾濫!或許身為同性戀,我們好像應該要感謝異性戀們願意拿同性戀題材當宣傳點,那表示同性戀的社會接受度變高了。可是,同性戀應該也有資格抗議說,難道這社會對於同性戀的認可,就得建立在脫離現實的異性戀至上的遐想嗎?
(作家、女同志網路廣播節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