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9 16:57:53→☆ 魅格格 ★←

「包容同性戀」背後的邏輯(圖)。(2013.04.08)

著名主持人許戈輝 (圖/新浪娛樂)

  文:談性說愛專欄作家 阿強

  摘要:哭訴式的悲情換不來平等權利,過度悲情只是在一遍遍地示弱罷了。示弱慣了,連自己都把自己當弱者了,當人從心態上把自己當弱者時,自卑和恐懼會束縛手腳,不敢為自己的權利發聲。

  許戈輝對女兒「大吃一驚」背後的邏輯

  上周在鳳凰衛視錄節目的間隙,著名主持人許戈輝講了一個小故事,讓我印象深刻。她說,她女兒曾問她,「媽媽,倆男的和倆女的在一起,要不要親嘴嘴啊?」孩子的姥姥聽到後,想要迴避這個問題,「寶寶,小朋友不要問這些。」但小女孩大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意思。許戈輝認為,這類問題不必迴避,應當讓孩子有更多的瞭解。

  於是,她帶上女兒一起去看《北京遇上西雅圖》,看完電影後,許戈輝問女兒是否看懂了海清飾演的角色,女兒說,「我知道,她們是同性戀。」許戈輝告訴女兒,「同性戀是正常的,我們要包容同性戀。」許說,沒想到7歲女兒的回答讓她大吃一驚,「媽媽,你說同性戀是正常的,為什麼還要說去包容他們呢?」

“包容同性恋”背后的逻辑(图)

节目录制现场

很多人在說到同性戀時,都會用到「包容」一詞,而「包容」的原意指「寬容大度」,在《漢書·五行志下》:「上不寬大包容臣下,則不能居聖位。」包容背後有高高在上的感覺,「包容」烘托了「我」多麼大度,多麼有大量,多麼能容人,各種怪人都能容下。看不出對包容對象的平等、平視之意。

  在同性戀社群內部,也常常聽到這類呼籲,「社會應當包容同性戀」。好長一段時間,總覺得這話怪怪的,卻又沒有去深思,反倒是一位7歲小女孩的一聲質疑,敲醒了很多成年人不曾面對的思維邏輯。

  談到「包容」,還讓我想起去年秋天,在成都舉行的第五屆同性戀親友懇談會上一位同志的發言,這位同志的故事非常感人,現場很多人聽後都掉下眼淚。他最後的一句總結是這樣說的,「我們同志只是想要跟大眾一樣簡單地生活,為什麼這個社會就不能包容我們的愛情,就不能給我們一個小小的空間呢?」

  很多場合,我聽到同性戀者的發言都充滿悲情,在一個歧視和偏見的環境下,同性戀的生活和處境艱難是事實。但哭訴式的悲情換不來平等權利,過度悲情只是在一遍遍地示弱罷了。示弱慣了,連自己都把自己當弱者了,當人從心態上把自己當弱者時,自卑和恐懼會束縛手腳,不敢為自己的權利發聲。

  其實,任何權利都是爭取來的,同性戀者的生存空間擴展,不是主流社會給的,更不是異性戀者們寬容大度,看同性戀可憐就會施捨一塊空間給你。同性戀者的哭訴和悲情,只能強化和襯托主流異性戀者的「偉大寬容」和「政治正確」。

  事實上,沒有一批批同性戀者前仆後繼地爭取,就不可能帶來同志權利的改善。西方社會如此,中國同樣也如此。

  同性戀者爭取的是平等,不是高高在上的一句「包容」。

  (原題:《包容背後的邏輯》,特約專欄。)

  作者簡介:阿強,同性戀權益活動家。現任同性戀親友會執行主任。同性戀親友會成立於2008年,英文簡稱PFLAG China,系中國男女同性戀者父母、家人和朋友組成的民間草根組織。

  (本文由淡藍網合作博客「談性說愛」授權發佈,轉載請註明來源。歡迎關注「談性說愛」微博,加粉有獎!口述感情實錄,請致信:2696161465@qq.com。)

  “包容同性恋”背后的逻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