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 & the City:喔!T的種類①(2011/11/03)
■AD. Lin
「T有幾種呀?」真的很常被問到這問題。有時候會搞笑地以東北有三寶的口氣說:「TT有三種,鐵T、娘T、婆變T。」但說實話,這真是個非常大,而且根本沒有正確答案的題目。因為所謂的T婆之分,個人認為基本上就是個貼標籤系統,而且是自己想貼啥標籤就可貼的自助貼,最棒的是也根本可以不用把這些標籤往身上貼。
「T」這一詞的來源已不可考,多年前曾經問過權威人士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她也說不可考。現在只知道這是至少50年前古早的用語,我們也只能臆測說這個T字可能是從Tomboy轉化而來,但這是台灣早期女同志發明的用語,Tomboy真的並不等於T,也並非所有的T就是Tomboy。
早期的女同志,在資訊封閉又非常艱苦的社會大環境下,對自我認同有極大的困難,根本無法好好定位自己,只好套用異性模式的二分法。所以早期「T」是用來形容在當時只有二分法的環境下,在同性戀關係中扮演丈夫角色愛女人的女人,是外型陽剛的、打扮穿著都像男人的、海派江湖的、居於保護地位的。就我個人來看,過往的「T」這一詞有著非常大的沉重跟不得已,是無法多元的選擇的二元。
但從隨著大環境變更,社會資訊開放,對於自我認同也有更多重的選擇了,「T」這一詞也跟「婆」一樣,有了種種變化型,比如說:「娘T」、「鐵T」、「不分偏T」等等。現在也有很多人寫成「踢」或「梯」。
國外其實沒有像早期台灣一樣,必須所謂的T跟婆才是一對,在舊金山卡斯楚特區,常常可以看到butch跟butch甜蜜走在一起的景象,就是所謂的TT戀或PP戀。國外對T的分類是:
GB – Gentle Butch
FB – Feminist Butch
CB – Classic Butch
BB – Boot Butch
EB – Extreme Butch
我自己一直覺得這自貼標籤系統是可以隨自己想法而變化的,2005年有幸跟Dr. Sandra Donnelly見面聊過這問題。Dr. Donnelly任教於美國德州休士頓大學明湖分校心理學系,也是美國同運者,她跟女友在一起超過20年。我們聊著美國跟台灣同運的相異相似點,還有對於TP跟不分及跨性別等議題。當時我跟她說我覺得自己是Sissy/Gentle T,但越來越靠近不分。Dr. Donnelly在紙上畫出一道線,一側是Fem(婆),另一側是Hard Butch stone(T),她在這道線的中間標了一條小直線,代表我們目前正在這個位置,笑著說這是會變動的。聽到Dr. Donnelly也認為關於自我標籤Label這點,是會隨著年紀跟所處世代而有所改變,讓我超高興。
現在很多同志越來越不想分,然而相對地,也有許多人因為不知自己是什麼,所以在還搞不清楚自己之前,就先急著要撕下可能身邊朋友為她們貼上的標籤,因為她們認為分TP不分等等是古早人才做的過氣行為,這並沒什麼好或不好。不過,在談到撕下標籤時,Dr. Donnelly說了一句非常棒的話,她說:「Before you take it off, you got to find the label.」
是呀,先找自己,再來貼或撕豈不妙哉?
(下周續,作家、女同志網路廣播節目主持人)
《版主的話》
我還是那句話吧!
【女生愛女生,不用分。】
分那麼多幹嘛?終究都是女人ㄚ!
沒有真心以對,說什麼"愛",都是騙人的花言巧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