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韓若訪談(上)
若在初期時曾對實驗性影片有著濃厚的興趣, 並以影片本身同時視為一物理實體與藝術素材. 之後延伸至雕刻領域, 他開始著手處理一些對於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關係. 以下將介紹韓若對於人類學的觀點以及關於對於後續的作品規劃.
您在國立高等裝置藝術學院時的學習重點是放在應用技巧及技能上. 這如何影響您現今的作品?
技術面對我來說是非常興奮的一件事. 對我來說, 作品本身與製作作品的方式之間必定要有一種關聯性. 在我的作品當中, 我特別對手工藝這項領域感興趣, 以及手工藝本身如何發揮其在全球經濟解決方案中的作用.
您在這次的秋季FIAC中會發表甚麼樣的作品?
這次會展出一些受胡利奧‧柯塔撒爾所寫的『正午的海島』這本書, 所激發的一系列作品. 這當中有一小部分已經在路易維登的《洞察》展展出. 這些主要是關注於處理不同型式的文化雜交, 慾望, 瓦解, 原型, 以及它們的蛻變. 這將以文化作為一 “詮釋的關係” 一概念作為起始點.
我們可以將藝術史描述為一段被誤解的歷史. 這樣的歷史的發展歷程類似於一段愛情故事, 包括慾望, 佔有, 缺乏了解, 而最終以解讀的現象做為結尾.
您將以甚麼樣的媒材再現於此次的會展?
這次將以雕刻以及影像的方式呈現. 影片能夠讓我呈現更複雜的概念, 一些需要以時間來慢慢的揭露出的東西. 在學校時, 我曾研究動畫, 因此我開始製作了一些實驗性的影片. 對我來說, 雕刻及影像是一種抵抗時間的方式. 因為影像可以將不斷進行的當下倒帶, 而且不需要任何的實體存在. 而雕刻, 作為一種保護性的嗜好, 可以表達一種永恆的概念. 這次的計畫將會探討影像的地位, 以及民族性對象. 它會呈現一個來自於五旬島的儀式. (一個位於南太平洋瓦努阿圖的小島) 它也是高空彈跳的發源地. 我認為這樣反向的影響其實很有趣. 巴甘維爾曾在五旬節時發現了這座島, 並且就以此節日為這個島命名. 但時機也是有意義的, 尤其是當瓦努阿圖也身為世界上使用最多語言的一個地區. 而在使徒行傳當中, 五旬之火的口舌是能夠賦予說各種語言的能力的. 而這也是全球化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