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9 13:25:34lai

關於皮紋檢測

1823年,捷克生物學家Joannes Evangelista Purkinji開始研究皮紋,並試圖將其系統化
  1825年,Breslau 大學醫學系Purkinje 教授第一個提出「皮紋具有基因以及診斷意義上的重要性」
  1880年,Henry Faulds及w.Herschel兩位教授提出了鑒定法作為人類的獨特判別方式
  1892年,Sir Francis Galton教授指出了皮紋的遺傳性
  1902年,美國學者Harris HawthorneWilder在形態學、遺傳學等學科方面對皮紋的研究,奠定了皮紋學完整的基礎
  1926年,Harold Cummins教授在「美國形態學協會」上提出皮紋學這項專有名詞,皮紋學正式成為專業研究領域內專門的一門學科
  1938年,美國Dr.Walken教授找到了皮紋和大腦的的基本規律
  1950年,加拿大教授Penfield研究進一步證實,分佈於大腦的腦細胞量值可經由皮紋採樣及演算得到結果
  1981年,Roger W Sperry教授及其助手提出《雙腦論》,獲得諾貝爾生物醫學獎,《雙腦論》中明確指出了大腦功能與左右手之間的關係
  1983年,以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Howard Gardner教授為首的教研人員將研究近二十年的多元智能理論推出,在歐美引起轟動
  1991年,美國INTIME公司推出皮紋多元智能檢測系統,在全球迅速被推廣
  目前,皮紋學已經成功地應用在刑偵科學、體育選才、醫學等領域.
  在美國、日本、新加坡、台灣等地皮紋多元智能檢測已廣泛被應用,並已成為指導孩子成長的科學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