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CPR 用力壓、快快壓

衛生署昨天公布新版心肺復甦術(CPR),重點在提醒民眾用力壓、快快壓,希望把握昏迷患者四到六分鐘的黃金救命時間。

三軍總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陳穎信說,創傷、溺水、服藥過量和小於八歲兒童發生意外等情況,最可能造成患者缺氧心跳停止,腦部若缺血四分鐘即可能因嚴重缺氧造成腦死,所以必須把握四到六分鐘黃金救命時間。

新版心肺復甦術的口訣,與舊版一樣有「叫、叫、A、B、C、D」六個程序,但其中的呼吸和按壓胸部兩個步驟不太一樣,執行按壓時,更有「用力壓、快快壓、胸回彈、莫中斷」的口訣。

以打開呼吸道來說,
舊版對無頸椎受傷昏迷患者,須壓額抬下顎,有昏迷者則抬下顎即可;
但新版一律都是壓額提下巴。

舊版吹氣前須先深吸一口氣,再做口對口人工呼吸,每次吹兩口氣,每口氣吹一到兩秒;
新版要求,吹氣前不必再深吸一口氣,趕快每次吹兩口氣,每口氣吹一秒即可。

按壓胸部的頻率,
舊版是每按壓胸部十五次,吹兩口氣為一個循環,每四個循環可換手,直到急救人員抵達;
新版則改為每按壓胸部卅次,吹兩口氣為一個循環,每五個循環換手,直到急救人員抵達。

「以前民眾做CPR,最怕把患者的胸骨壓斷,刺到心臟,所以不敢按壓。」北市政府消防局忠孝分隊隊員王玨瑋說,其實按壓胸骨柄,是壓迫肺臟去壓迫心臟收縮,使心臟打血出來,多數時候不太會壓斷胸骨去刺到心臟。

陳穎信則強調:「不按壓就完全沒有活命機會。」所以呼籲民眾,寧可先按壓兩乳頭連線中央的胸骨處,不要考慮胸骨會不會斷。

美國心臟醫學會在去年十一月公布新版心肺復甦術,國內經急診醫學會和紅十字會等單位討論後,昨天在衛生署公布。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薛瑞元說,民眾學心肺復甦術,時間久了容易忘記,最好經常複訓,所以最近可到衛生所、醫院或紅十字會等單位學習新版心肺復甦術。


新版CPR 六字口訣更易學

重大變革:先急救再求救,且壓胸30次,才吹氣兩次,大幅增加心臟按摩頻率;期能掌握最初4至6分鐘「黃金救命時間」。

心肺復甦術(CPR)是跟閻王搶人的重要「武功」,但時代在變,這項武功也要升級,衛生署昨天公布新版的CPR急救法,透過「叫、叫、A 、B、C、D」六個口訣,更簡單、更易學!

這項新準則是比照美國心臟醫學會(AHA)去年11月公布的新版CPR,
操作步驟依序為:
「叫(檢查意識)」、
「叫(求救)」、
「A(暢通呼吸道)」、
「B(檢查呼吸)」、
「C(胸部按壓與人工呼吸)」、
「D(去顫)」。

台北三軍總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陳穎信說,新舊版CPR差異之處,主要是「先急救再求救」。口訣中的「叫、叫、A、B」,就是要民眾先呼喚、輕拍患者肩部,確定有無意識;若無,先施作CPR五個循環後,再呼叫、求援;而施做CPR前,得先暢通患者的呼吸道,並檢查其有無呼吸。

至於最後一項步驟「D」,主要是針對救護人員使用心臟電擊去顫器,一般民眾可以略過。

此外,在胸部按壓時,新版也規定按壓30次後,吹氣兩次,這樣經過五個循環(約兩分鐘)後,再換手;相較於舊版壓15次、吹1次,大幅增加心臟按摩頻率,原因即在心臟按摩對心跳停止患者的救命效用比吹氣大;至於吹氣時,則不再區分大人、小孩,一律吹兩口氣,每口氣時間一秒鐘即可。

陳穎信表示,新版的程序與內容可說是舊版的簡化版,讓民眾更易上手,也因為程序與內容簡化了,相信民眾會更有自信去救人。

對於心跳、呼吸停止的傷患,掌握最初4~6分鐘的「黃金救命時間」,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儘早求救、施行CPR、施行電擊去顫治療與施行高級心臟救命術,將決定患者能否活命;而前兩個步驟多半要靠現場民眾的幫助。

台北市消防局忠孝分隊高級救護技術員王玨瑋表示,一般民眾在進行CPR時,最大的疑慮就是怕壓斷傷者的胸骨,但事實上,正確施行CPR的力道一定會壓斷胸骨,不過斷掉的胸骨並不會因此就插進心臟裡。

為推廣新版的CPR,衛生署強調,將連同中央各部會、地方衛生局及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台灣急診醫學會、中華民國急救技能推廣協會,共同推動相關的教育訓練工作,也呼籲民眾踴躍學習,達到自救救人的目的。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