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0 00:12:02海大富

裝裝樣子學寫引言

  Doig、Rauch、和Ofili三位畫家的畫,讓我注意到的其實是「邊界」的問題,而「邊界」在此的意涵其實是多元的──可以是如「海天一線」那樣明顯的邊界;可以是「有形」和「無形」的邊界;也可以是「圖案」和「物質」的邊界。
  如果以拼貼的概念來看繪畫;畫面由許多區塊組成──而會有區塊;畫面會被區分成許多塊──是不是因為區塊間已經有了明顯的邊界?而每個「區塊」可以是一個不同顏色的色塊、一塊不同紋路的花色;也可以是不同材質的物體;當然也可以是一個獨立的圖像。
  Doig、Rauch、和Ofili三位畫家的畫不只有明顯的「邊界」顯露,還經營、操作「邊界」造成的是刻意捏塑的穩定感背後一種尖銳的冷漠──而這冷漠的來源,可能就是區塊間的衝突感帶來的,而那衝突是一種「直接的轉變」造成的──好像整個家其實都是同一種變形蟲構成,只不過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媽媽,有的作兒子女兒。而你就看他們在那邊變、變、變,但整體卻又呈現一種穩定的家庭結構。
  三位畫家的畫都有其「同」和「求異」的部分。如果從上一段變形蟲的例子來講:「同」就是變形蟲群,並且這種同為變形蟲的「同質」同樣也是Doig、Rauch、和Ofili畫作裡的一個「介面」性質,可以看待變形蟲群為螢幕訊號的浮點。而「求異」則是講明變形蟲家庭裡面的「沒有身分」或者說身分其實是被形塑的。「同」和「求異」其實是一體兩面,在「同」之中「異」是缺乏的,但「求異」卻要從「同」岀發,而我比較好奇的是畫家們辛苦地在一片「同」中「求異」,是對本質的追求,還是回過頭來自我的隱匿?






Peter Doig(英)

Neo Rauch(德)

Chris Ofili(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