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04 18:25:00心心

台灣女人...你為何不生氣(中)

> 會陰切開術:台灣女人難逃一剪?
在台灣,孕婦常規剃毛是為了會陰切開術做準備,被視為可以降低會陰傷口感染、
方便縫合傷口,但這項說法沒有任何科學證據支持。
相反地,WHO在1996年公布「正常自然產照護作業規範」明白指出,常規剃毛非不但不會降低感染,甚至可能會提高孕婦和生產照護者感染愛滋(HIV)病毒和肝炎病毒的機會。
會陰切開是為了怕會陰擋住胎頭出來,寶寶卡在產道太久會缺氧。有科學證據的醫
學則說,少於20%的女人需要會陰切開。
根據調查,台灣會陰切開率高達98%,韋格納醫生更質疑,「難道,台灣醫生認為
每個女人都需要幫忙剪一刀,才生得出孩子來?簡直是落後20年的做法。」
台灣的醫生普遍認為,如果不剪,會陰還是會裂,自然產撕裂的傷口比剪的傷口更
難縫,而且以後容易尿失禁。
更有醫生將責任推給台灣的女人,台灣女人陰道比國外女人緊,產前又不愛做運
動,會陰比較沒有彈性,而且產婦怕痛會要求醫生剪。
但是,其他各國會陰切開率年年下降。英國的會陰切開率從20年前的50%降到14%,
美國也從25年前近100%下降到10年前的70%,持續再降到目前的33%。
3年前,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建議不該常規剪會陰。美國《婦科與產科》期刊批評,
美國的會陰切開率仍有3成,還是太濫用。
早在1993年,《刺胳針》期刊即有研究指出,常規會陰切開(每個都剪)比選擇性
會陰切開(等有必要剪再剪)更容易造成撕裂傷,而且產後會陰更疼痛。
此外,多篇研究證明,接受會陰切開的婦女比會陰自然撕裂的婦女在產後3個月發
生性交疼痛的比例更高,而且還會提高發生尿失禁的機會,因為泌尿道及骨盆底肌
肉強度會變弱。
為此,台灣也展開本土性研究,結果和國外一致,常規會陰切開所造的撕裂傷更嚴
重,產後24小時更疼痛。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助產所劉宜芳針對桃園壢新醫院婦產科唐雲龍主任64位產婦
所做的研究發現,常規會陰切開的撕裂傷主要是2度裂傷,傷及肌肉層,需要縫合。但是,選擇性會陰切開的撕裂傷則主要是1度,僅傷及表皮,並不需要縫合。
而且,常規會陰切開組的疼痛分數明顯高於選擇性會陰切開組,兩組的寶寶在健康
評分上是沒有差異的。
參與此項會陰切開術研究3個月,擁有12年婦產科主治醫師經歷的唐雲龍主任說,
我過去習慣剪,因為打從做住院醫師起,老師就這樣教的。」
但是,他現在儘量能不剪就不剪。「改變是需要勇氣的,」他說,「當我知道參與
研究的產婦反應不剪比較好,我才敢改變,因為傷口是在媽媽身上。」
唐主任每月接生二十幾個,去年剛開始試了幾個不剪的,孕婦的會陰反而撕裂得厲
害,還要縫上個把小時,他邊縫心裡還很嘔,「早知道就剪了。」
但是,一個月後,他發現有心嘗試,抓到技巧,不剪沒有想像的那麼難以接生,
「像打高爾夫球一樣,時間久了,自己就抓到那種感覺,」唐雲龍形容。
他表示,關鍵在於要「等」,會陰的延展性才會出來,因為自然生產就是慢慢來。
「其實,產檯上的產婦痛得失去理智,根本沒力氣理會醫師剪不剪,」唐主任說。
在產檯上,他以前習慣剪,接生一個要花2~3分鐘,現在他會想幫助媽媽保護會
陰,等到有必要再剪,多等上5~10分鐘左右。

>> 常規灌腸有必要嗎?
在台灣,除了剪會陰,灌腸、禁食、吊點滴,也被視為生產的常規作業流程。
醫生的說法是,生孩子是在血戰中求生存,如果沒有灌腸,孕婦一用力大便就出
來,還要跟大便糞戰,會造成媽媽傷口和寶寶的感染。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系副教授高美玲回憶前年生老大,她一入院就被灌腸,但待
產了兩天生不出來,最後不得已剖腹生產,但她在術前反而不必再灌。「我豈不是
入院就白白被灌了一次,」她說。
1980年代的研究指出,絕大多數孕婦就算沒灌腸,在產檯上是不會發生大便跑出來
的情形,只有極少數會發生,而且就算有,也不會影響孕婦會陰傷口或新生兒的感
染。
從未聽聞過生產需要灌腸的英國婦產科醫師葉學淵,聲調提高地說:「既然灌不灌
腸,都不會影響媽媽和寶寶的感染率,為什麼所有孕婦都要灌腸?意義何在?」
他直言,怕萬一有個孕婦在產檯上大便,充其量只影響產檯乾不乾淨,也無關媽媽
和寶寶的安全,竟然把所有孕婦都灌腸,這代價未免付得太高。
WHO把常規灌腸視為對孕婦有害、無意義的,甚至是該被淘汰的做法。

> > 台灣女人餓肚子生小孩
台灣醫生普遍以為,最好空腹來生孩子,因為他們把生產認定是危險的事,隨時有
可能需要緊急剖腹生產,如果沒有空腹,會增加全身麻醉的風險。
但是,台大麻醉科醫師王明鉅表示,剖腹產在預定手術前8小時空腹就可以。以自
然產而言,為了少數孕婦可能需要緊急剖腹產,在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媽媽和寶寶有 危險,要求每個孕婦禁食,實在不合理。
以台北市立婦幼醫院為例,產房待產室門口海報貼有「待產飲食須知」,鼓勵待產
孕婦多喝流質食物,像豆漿、牛奶等。產房護理長黃鶯滿說,「不吃不喝,哪來的
體力生產?」而且,產程愈到後來,愈需要體力。頭一遭生孩子的孕婦,產程平均可能要12~14個小時,而生過孩子的女人,產程也可能有6~8個小時。
孕婦一用力,容易口乾舌燥,喝水潤潤口,會滿舒服。「但是,醫院禁食是連水都
不可以喝,其實滿殘忍的,」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系副教授高美玲說。

> > 常規靜脈注射:有必要挨一針嗎?
當台灣的孕婦一入院就被禁食,不能吃也不能喝,沒有人知道孕婦到底什麼時候會
生,所以醫生用靜脈點滴為她們補充能量,以免脫水。其實,那瓶點滴裝的是葡萄糖水,「如果,孕婦自己喝水就可以,為什麼要打點滴?」高美玲問。
在台灣,99%的孕婦會被吊上點滴,令人擔心的是,媽媽和寶寶反而因此承擔了不
必要的風險。研究指出,靜脈注射葡萄糖液會使孕婦的血糖上升,導致腹中胎兒血
糖也跟著上升,而且胎兒臍動脈血液會變酸。如果,產程中靜脈注射超過25克的葡萄糖,刺激胎兒胰島素過度分泌,致使出生
後,寶寶容易產生低血糖、乳酸上升的情形
因此,常規靜脈注射也被WHO視為有害、無意義,甚至是該被淘汰的做法。

> > 常規持續胎心監視為了誰?

在台灣,孕婦手臂吊著點滴,肚皮上綁著胎心監視器的環帶,孕婦除了平躺,還是
只能平躺來待產。
醫生解釋,這是為了隨時監測胎兒。「重點是,我怕被告,萬一出事,我才有證據
證明,我已經盡力在做,」一位醫院婦產科主任也不諱言地說明他的心態。
胎心監視器,用來記錄胎兒的心跳與子宮收縮的情形,對於高危險群孕婦,有必要
隨時監測。但是,「台灣對每個孕婦都做持續性監測,是不必要的,而且沒有任何
好處的,」韋格納醫生說。

他指出,台灣的做法,只會提高剖腹產率。瑞典曾有一年把每個孕婦都裝上胎心監

視器,那年的剖腹產率提高至以往的兩倍,隔年隨即取消此項做法,剖腹產率就回
復到跟以前一樣。即使美國有70%的婦產科醫師曾經被提出一次以上的告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也不建議常規持續性使用胎音監視器。
最糟糕的是,胎心監視器會把孕婦綁在床上。平躺待產,是最容易增加孕婦疼痛的姿勢,而且會減緩子宮收縮強度,不利產程進行。
WHO的建議如下,如果胎兒心跳正常,應該每隔15~30分鐘,監聽胎兒心跳。除非是孕婦破水,而且胎兒產位還未固定,孕婦才需要臥床。
如果,胎兒產位已經固定,即使孕婦破水,也可以隨意變換姿勢,應該鼓勵孕婦不
要臥床,站立、側靠都有助於子宮頸口擴張,什麼姿勢舒服就用什麼姿勢待產。

> > 你的姿勢好生嗎?
韋格納醫生說:「評估一家醫院產科作業是否進步,光看他們的孕婦是採用什麼姿
勢生產,就可以知道。」
台灣現行平躺、兩腳跨高的生產姿勢,早在25年前,就被證明對孕婦是最疼痛、最
不舒服的姿勢,而且對胎兒也不利。當孕婦平躺,胎頭會壓迫到和子宮相連的血
管,減少供給腹中胎兒的氧氣量、養分。
台北護理學院護理助產研究所長郭素珍拿出去年參訪維也納所拍攝的幻燈片,大聲

說:「你看,歐洲製的生產椅還有扶手。國外女人可以坐著、蹲著生孩子,台灣女
人可以嗎?」
孕婦在產檯上,最常聽見:「用力推,用力推,就像用力大便一樣,」生產椅在椅
子中間挖個洞,類似馬桶蓋,方便孕婦坐著、蹲著用力生孩子。
研究指出,進入第二產程,孕婦上半身坐起,看得見自己肚子,以直立的姿勢來生
孩子,會比平躺更有助於疼痛減輕,減少會陰撕裂、傷口感染。
WHO建議,只要不平躺,孕婦用各種姿勢都可以,什麼姿勢舒服就用什麼姿勢生 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