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15 13:55:16歐貝泰

墾丁海生館旁邊的龜山坑道

墾丁海生館旁邊的龜山坑道
時間:2006年4月30日
地點:海生館旁邊的龜山坑道


海生館我想大家都不陌生要怎樣去,但是居然連那邊都有我想要看的東西,這就有點好玩了,這個景點是我看過的廢棄營區與碉堡中,最好的一個了(因為有國家管理處的經費與資源挹注)。

這邊的龜山不是桃園的龜山,是在地圖上海生館的北邊位置,因為日本在清朝時期從這邊登陸,日據時代後便在這邊設防,1945年後,國軍應當還有駐守在這邊,移防日期不清楚。

因為此地劃歸風景區的範圍,所以所獲得的經費相對比較多,入口處的登山步道有木板階梯,總計標高77公尺,爬到制高點後你就會發現為何要在此地設防了,此處位於四重溪與網紗溪的出海口交界處,在這邊設防可以監視這兩個出海口,同時還可以監視屏東舊城區域,砲陣地掩體恰巧在海生館左邊的山頭上。

整個據點的佈置為兩個砲陣地掩體,一般遊客所看到的也就是這兩個掩體,其實掩體上方也是可以爬上去的啦(當然啦摔下去我不負責),當然整個據點不可能只有這兩個掩體,於是我順著登山步道走到最高點,沿途有許多類似壕溝的東西,因為珊瑚礁石構形與植被日久的關係,說真的並不容易看出來哪些是人為開鑿出來的壕溝,那些是自然的珊瑚礁石。

這種礁石壕溝最危險的地方在於植被掩蓋過的壕溝,因為風蝕的關係,這些壕溝有可能是萬丈深淵,有些地形比較脆弱的地方,園區還會用護欄遮起來,這是相當可取的部分,沿著步道上去位於山頂的地方還有一個水泥碉堡觀測所,四周植被已經很多了,但是還是可以闢路進去的。

整個觀測所有4個開口方便觀測,應當假設這個觀測所與兩個砲陣地掩體間有電話聯繫,因為這個觀測所離兩個砲陣地掩體甚遠,另一種可能性就是,先前的兩個砲陣地與這個觀測所是不相關的,這些點只是整個龜山陣地的一部分,因為在爬到山頂頂點後,園方用一堆大石塊將山頂周圍圍起來,但是好奇的我卻還是探頭往下看並予以拍照(我不建議啦因為屏東的風很強勁,因為這樣被吹落山谷我可不管)。
好奇探望的結果引發出更多的問題,因為山頂整個腳底下是一個水泥建築物,也就是說,遊客登頂時會站在整個陣地的頭上,如果靠近海生館的兩個砲陣地掩體與山頂的水泥建物不相屬,那就可以假設,整個龜山山頂陣地異常龐大,遊客看到砲陣地掩體與觀測所以及山頂下的水泥結構物,都算是龜山陣地的一部分,因為安全因素,園方只開放最沒有危險的地方供遊客以及像我這樣的發燒友去參觀。

這又引發更多的問題:日軍設防的動機可以理解,但是這些火砲是哪些型式?可以打多遠?國軍接收後有無設置砲陣地?射程為何?於幾年撤掉的?這些都還有待日後的追蹤。


如何去?先去屏東墾丁的海生館玩,回程順著屏152-1的縣道回恆春,開車不久就會碰到海生館員工專用的馬路上,往這個位置的左上方那條路走,就可以抵達龜山步道登山處。


刊頭圖說:墾丁龜山坑道全景。
圖說二:登山步道入口,這樣子拍照再找不到,那我也迷有辦法了。
圖說三:砲眼特寫,就是根據這個砲眼,推定這不是一個機槍堡,而是配置岸防砲所用的掩體。
圖說四:岸砲掩體內部,通往上方小觀測所的樓梯。
圖說五:海生館全貌,從龜山坑道以及上方的制高點往下看,就可以看到海生館這樣子的面貌。
圖說六:圍牆,其實在有爭議或容易發生危險的地方,墾管處都會用這種方式告誡大家,不要調皮的私自前往未開放的壕溝與坑道探勘。
圖說七:山頂制高點的觀測所外貌,周邊的植被已經很濃密了。
圖說八:觀測所內部景象,所內有四個觀測窗。
圖說九:山頂景象,龜山坑道一方面可以監視海生館的海岸,也可以監視內陸事務,更突顯出這個陣地價值的就是這個照片,在此放炮(放置火炮)可以監督到周圍數公里內的海岸。
圖說十:龜山全貌,從海生館往上拍的龜山陣地全貌,說真的,一般旅客大半不會注意到海生館左側的這個小山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