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5 12:59:19  影視

《我的團長》結局揭秘 "炮灰團"僅存活四五人

《我的團長我的團》首播即將迎來大結局屏風隔間。昨天(21日),女主角上官戒慈的扮演者劉威葳接受采訪,揭秘了大結局。她說:“最后僅有四五人存活,迷龍沒有死,與上官戒慈和兒子離開了炮火,開始了新的生活。上官戒慈懷了迷龍的孩子。”
  劉威葳說,《我的團長我的團》最大的遺憾是她與段奕宏之間的感情戲由于資金問題沒拍成。她說:“劇本原來設計了段奕宏飾演的龍文章把迷龍(張國強飾)槍斃后,上官戒慈出于報復故意接近龍文章的戲份。由于資金問題,這個結局沒拍成。” (記者趙楠楠)  3月20日19:30中國教育臺(CETV-3)首播劇場將推出由喬振宇、鄭少秋、周麗淇、劉德凱等主演的新版電視劇《書劍恩仇錄》,該劇改編自武俠大師金庸的同名小說,講述紅花會英雄的血淚故事。
  紅花會的總舵主于萬亭過世,遺命由義子陳家洛接班。但陳家洛個性上游戲人間,風評甚差,紅花會眾當家極力反對,唯四當家文泰來全力 OA屏風維護陳家洛。經過無數曲折,當上舵主的陳家洛不辱使命,領導紅花會義士與乾隆展開一連串的周旋抗衡。
  總制片人王鵬舉表示,新版《書劍恩仇錄》最大的特色在于對于萬亭這個角色進行顛覆性的改編,著重刻畫乾隆、陳家洛、于萬亭之間的歷史矛盾沖突,并特意增加了七八集戲份,來詳細講述乾隆和于萬亭的身世之謎及陳家洛的成長過程,以及為何會加入紅花會的細節。
  1976年TVB版《書劍恩仇錄》中鄭少秋所扮演的陳家洛被奉為經典俠客形象之一,此次,鄭少秋再度出山,在新版中扮演陳家洛的哥哥乾隆皇帝一角,風采不減當年。
  而此次出演新版《書劍恩仇錄》中陳家洛的喬振宇則表示,劇本中這個人物非常地豐滿、鮮明,拍攝期間自己始終在不停地琢磨角色:“拍攝過程中,陳家洛與乾隆的對手戲很多,我所有空閑的時間幾乎都在琢磨怎樣去演好他跟乾隆之間的矛盾沖突,既 鐵櫃要有民族大義又要有兄弟情深的那種感覺,常常失眠,半夜睡覺還在想,真的是希望這次能把這個戲演好,給大家呈現一部耳目一新的《書劍恩仇錄》。”  關于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的感情糾葛,你身邊或許不斷上演,可是如果發生在傳奇的大理段氏家族,林心如、劉濤盛裝粉黛上演,還有千百年來神秘的茶馬古道和"馬幫"奇聞,你還不會心動嗎?
  《大理公主》
  "紫薇格格"林心如現身神秘茶馬古道
  "阿朱姐姐"劉濤燃情歡樂"火把節"夜空
  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她們 會有怎樣的命運糾葛?
  廣西衛視20:15【歡樂劇場】3月23日全國省級衛視率先播出
  清末,段沐海在云南大理富甲一方,且德高望重,最為得寵的三姨太為他生下了一個寶貝女兒段艾月。在艾月出生的同時,楊家村的貧苦寡婦楊玉姣也產下了一名女嬰,名叫楊阿細。七年后的一場大瘟疫中,段沐海失手將染上疫病的楊玉姣推入火海,被楊阿細認定為不共戴天的仇人……艾月對阿細一見如故,并贈以信物,且結拜金蘭姐妹。阿細充滿了仇恨,決心向段沐海報殺母之仇,面對結義姐妹阿細對自己家庭的報復,艾月將何以對待?
  一部田園風格的宏大史詩。
  一闕優美的田園交響樂。
  由著名編劇陳翹英執筆、香港導演蒲藤晉執導,林心如、劉濤、王斑、樊志起領銜主演的32集電視劇《大理公主》講述的是辛亥革命前后一個白 辦公家具規劃族家庭的興旺和衰敗。在大理如詩如畫的山水中,展開大時代背景下的愛恨情仇、報復與寬容、迷茫和成長,表現大理兩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女孩的命運糾葛。故事情節與大理白族文化、自然風情、人文歷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盡顯白族風情。
  "紅花還需綠葉襯"
  久違的"紫薇格格"林心如扮演性格潑辣任性的白族姑娘段艾月,與《天龍八部》"阿朱姐姐"劉濤扮演的阿細成為一對命運糾葛的姐妹。一個聰明慧詰,天真樂觀,一個少年老成、忍辱負重,倆姐妹與王斑扮演的劉伯恩,陷入了三人間的情感糾葛中。王斑儒雅的外表、帥氣的五官,配以劇中人物參與同盟會的血性和毅然退出政壇的堅定、正義,讓劇中兩位"公主"同時愛上劉伯恩,最終為了理想和抱負,劉伯恩放棄了艾月和阿慈,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而兩位女主人公也走上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怎奈事事無常,動蕩的時期總會讓三人之間衍生出種種糾葛。
  曾在《昌晉源票號》、《半路夫妻》、《目擊證人》等熱播劇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資深演員樊志起所飾演的段沐海,成為劇中矛盾沖突的導火索。樊志起扮演的是德高望重、仁名遠揚的大理首富段沐海,他有三子一女,尤其疼愛由林心如飾演的小女兒段艾月,同時又對找自己復仇的阿細產生感情,想以仁德感化阿慈,最后卻死在了自己不爭氣的小兒子手上。
  "馬幫"林心如徒步茶馬古道
  在云南的險山惡水和原野叢林之間,綿延著一條神秘的古道。千百年來,無數的馬幫在這條道路上默默行走,串起了眾多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這就是世界上地勢最高的古道之一--茶馬古道。茶馬古道全路由花崗巖鋪就,是一條用人力和馬的腳力踩踏出來的道路。早在漢唐時,這條古道就已經發揮作用了,如今在堅硬的路石上還可以清楚的看到馬蹄踩下的深深印記。劇中艾月同"馬幫"一起趕路的戲就是在茶馬古道拍攝的,劇里出現的馬幫都是大理當地真正的 高隔間馬幫,而非專業演員組成。
  再現云南"火把節"盛大場面
  卸下古道的沉重和勞累,火把節一場戲的拍攝又是另一番景象。火把節是白族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五日舉行。《大理公主》劇組為了能真實呈現出這一節日的盛大場面,將該場戲中的內容全部按照真正的火把節形式來組織拍攝,動用群眾演員超過500人。劉濤、林心如、王斑等男女主人公身著色彩艷麗的白族傳統服裝悉數到場,眾人圍成一圈,唱歌跳舞。熊熊的火把映襯著人們歡樂的笑臉,把夜空也點亮了。浩浩蕩蕩的人潮高舉點燃的火把,串鄉游寨,場面盛大,四處皆是一派歡騰的景象。
  《大理公主》盡顯白族風情
  從崇圣寺到茶馬古道,再加上火把節的盛況重現,電視劇《大理公主》似乎展開了一幅白族風情畫卷,這股白族風夾帶著來自滇西高原的芬芳,散發出既濃郁又清新的獨特氣息。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串角樓",這是白族民居最顯著的特色。如果說大理是一曲動人的樂章,那么飛閣翹檐鑲花貼金的白族民居就是這曲樂章里的美妙音符。《大理公主》力求將大理白族的民族文化、人文風情真實的呈現給觀眾,劇組對布景道具和服裝造型這些最能體現大理白族的"符號"都相當重視,可謂"原汁原味,精雕細琢"。
  盛裝粉黛 服裝絕美
  在服裝方面,劇組特別走訪了大理建川的7、8個縣,精心收集了許多人物造型和服裝樣式,對演員服裝和整體造型進行了創新的改良設計,做到了既保留傳統白族的民族特色又散發出別樣的現代氣息。林心如、劉濤、高寶寶等幾位女主演的服裝更是各具特色,時而清新淡雅時而濃烈喜慶,成為襯托人物、反映劇情發展變化的最佳亮點。
  《大理公主》對布景、服裝的高標準要求,是為了能夠還原和提升白族文化中的精髓。如此的精工細造,相信在播出之時,會讓觀眾分外"養眼",該劇也將成為獨具民族風情的經典之作。(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