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08 03:21:44flo

發現上海「下只角」領域情結

每個人都對於自我的領域保護得緊,這是動物的本能,你只要看看小狗沿街對著電線桿灑尿就知道,牠可不是對高大的電線桿情有獨衷,或是膀胱有問題,每根電線桿都灑一點,牠是在劃清自己的勢力範圍,告訴後來者,老大在這裡,行為要有「斬節」。

阿拉上海人

中國人對領域〈或地域〉觀念很重視,特別是上海人有明顯的優越感。是上海人,就代表著尊崇的身份與地位,這一招屢試不爽,你只要問:「你是那裏人?」,地不分東南西北,人不分男女老少,大家不約而同的說「阿拉上海人」,即使遠在大上海的郊區再郊區,鳥不生蛋的地方,打死也要承認自己是上海人。這樣的事不也是同樣發生在「紐約人」、「東京人」、「巴黎人」、「倫敦人」….嗎!
貼標籤、血統書的方式,住在這些地方的人,從骨子裡、外表上,都覺得高人一等,隱隱的讓其他地方的人討厭和埋怨,憤憤不平的說:「你是上海人,有甚麼好臭屁的!」,可是,等那天他成為那夢寐以求的上海人時,他又開始仰頭吹噓起來了,「上海人」這個名詞像是魔術師那根魔杖,真的有「一點就靈」的效果。

「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

上海改革開放前,是「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那時浦東是大郊區,到處都是農村和空地,我記得1991年的時候,我看到的浦東就是一片荒蕪,黃浦江岸就是低矮的工廠與倉庫,不然就是空地,那時,我的選擇當然是浦西的一張床。
現在浦東的發展可不是同日可語,浦東的摩天大廈旱地拔蔥,一棟棟生出來了,浦東的發展龍頭地位愈來愈明顯了,這誰想像得到呢?前一陣子,浦東陸家嘴的水岸住宅還創下豪宅超高價的紀錄,說甚麼:「無敵江景」,買房還要排隊,現在,我可是很想要浦東陸家嘴的一間房囉,不然一張床也可以。

「下只角」大翻身

人說:「育水則肥」,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甚麼樣的水,就培育出甚麼樣的人。
一江春水向東流,黃浦江的浪滔盡多少英雄軼事,兒女情仇,不管是鴉片戰爭後華人比狗不如、黑幫老大杜月笙的江湖野史、蔣介石與宋家三姊妹的恩怨情仇、徐志摩、魯迅、張愛玲的上海情結…..等,這些都已成往事,老城隍廟裊裊的焚煙還是百年的燒,彷彿這些還是昨日發生的事。
城隍廟位居南市區,是上海起源之一,老舊建築特多,環境窳陋吵雜,不知不覺成了「下只角」。不過,改革開放後,城隍廟一帶歷經幾次大改造與建設後,今天的城隍廟與豫園成為最受外國人歡迎的購物場所之一,愉悅氣氛在來往的外地觀光客都可以看到,只是「下只角」一直迴逿在這裡居民腦海中,不滿意自己是次等公民,可是莫可奈何。
沒錯,因為上海人很傲,上海人就鄙稱外地人為「鄉下人」,市區人睥睨郊區的人是「鄉下人」,連市區的「上只角」對「下只角」的人也瞧不起,這有點勢力眼,所以一般人當然不願意住在「下只角」,但要轉移這樣的觀念很不容易。這個世界終究是「窮則變,變則通」的,南市區前兩年歸併為黃浦區後〈上海中心商務區CBD〉,就一舉「麻雀變鳳凰」,原南市區居民突然變成另一種人,走路都有風了,「下只角」瞬間就變身為「上只角」,當地的房地產也是往上翻了幾翻,所以,「下只角」領域情結,可著實會影響上海人觀感的。
有些人認為楊浦與閘北區才是人們心中的「下只角」,特別是外環線以外的地區,不管政府或人民都很想轉移這個觀念,大力擴張,陸續進行各項建設,閘北區火車站不夜城開發,楊浦區的同濟大學、復旦大學的大學城規劃、副都心五角場的強力建設…..,城市風貌也愈來愈有個樣子,雖試圖改變人們心中的領域情結,不過有些根深蒂固的觀念,恐怕是要時間慢慢來改變的。

你家住在「下只角」嗎?

如果你哪一天皮在癢,你只要說:「你家住在下只角嗎?」相信你的下場一定會很悽慘,因為你挑起他心頭永遠的痛,那個深埋酗[不曾被挖掘的傷口,一旦曝光掀了底,那掩飾偽裝很好的身分,就蕩然無存。我可能說得誇張些,或言午沒這麼嚴重,我的重點是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領域感、自家的私密處,這是人人守護抵抗的最後球門線。

話再說回來,如果下次你在上海街道上看到某位人士,在路邊上或對著電線桿小號時,可不要說他跟小狗一樣在畫清領域喔…..,他可能真的是尿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