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6-22 20:55:18燃燒火玫瑰

【Movie】琴聲與海浪同舞

兩年前的舊作新貼。看完The pianist 想起曾經有部片,同樣擁有美好的配樂,但鋼琴師多了更深滴社會意涵…….




The Legend of 1900《海上鋼琴師》
編劇/導演:Giuseppe Tornatore
演員:Tim Roth、Bill Nunn、Melanie Thierry

「一個好故事比一個好喇叭有價值」;Legend of 1900 正是這麼一部片。

那是一個悶熱的午後,在不適宜的光候下,我盯著螢幕看著反光的「Legend of 1900」,配上老邁搖晃的座椅,讓我幾度以為也在船上見著海面上的波光粼瀾。

一直想寫一些東西,關於1900的傳奇;也一直擱著,用以等待片中的訊息與生活參雜著起化學變化,然後學農夫等著適當季節好收割。

隔著牆,聽到隔壁傳來觸動發酵的樂音;急急探頭,敢問是哪張專輯?卻是VCD撥放到科恩求職那段精采的SOLO;該是下筆的時候吧,我想。

撇開精采的配樂不提,Legend of 1900提供了高密度高密度的思考空間。這是很令人讚賞的一點,光就片中名言就可揮灑出一片天;

「我突然感到恐懼,因為我看不到這艘大船的邊際…..」

「陸地上的人,對人生充滿太多質疑;在海上追逐著遠方是有目的地的,所以我不嚮往陸地,陸地生活令我看不到盡頭。」

「鋼琴有88個鍵,琴鍵有限,但琴藝無限,可以彈出無限變化的音樂……但無限的鍵盤,卻無法彈奏;看不到的事物,充滿變數,毫無止盡…」


「海上鋼琴師」深刻地描寫疏離與異化,對盲目的資本主義社會做出嚴厲的批判。正如小布爾喬亞在【空間的零度】留言板上討論到Legend of 1900 所釋放的訊息,他說:

「….以命名來推測,1900是否想傳達20世紀初的什麼概念呢?往覆來往的移民潮,以及各種口音的"Amreica!!",是否想傳達一種美國夢的印象呢?(雖然那青銅製的自由女神像有點假假的)。還有,以小喇叭品牌為名的科恩,是否象徵著資本主義商品貨架的概念呢?細細咀嚼科恩話所透露出的價值觀似乎也隱含著美國夢的迷思。」;又說,

「另外,我想起前陣子看過的一段話,應該可以在這兒下個註腳;
”人自身同時都是他思索的障礙,許多時候,那些偏執的理論或信念,只是他們人格結構的傀儡或偽裝,而且,任何關乎價值的理論,都必須經過『作為實踐者的人』以實踐他做他最終最後的闡釋。”
羅智成,1978。」


對於生命的態度之外,1900也揭示了JAZZ的精粹;Fuck the Regulation/Jazz,and this is JAZZ!以蝶式滑行黑白向度間的音符與科恩吹奏出的厚實音質,可謂配樂精采度直與劇情傳奇性並駕齊驅。

下半段的劇情節奏稍稍脫序,與前半段緊密的步伐大異其趣。相較起細碎而龐大的社會現象探討以及每個用力反映1900年代的細節,片中對於感情的著墨上卻顯的肥重與贅累。

所幸,片尾1900與科恩的經典對話拉回了故事主軸--連天堂的守門人都找不到名字(呼應了片頭沒有社會性的身分認證),失了左手臂而補上的右手臂、怎麼彈奏鋼琴的雙右臂…..;給觀眾寬頻的想像空間,也給故事一個完美的註腳。

最終1900還是不願意離開即將被銷毀的船,其實是怯懦的,因為「城市看不到盡頭」、因為「城市是無形、無線鍵盤組成的..」、因為「太美的女人、太濃的香氣、….創造不出再好的音樂。」;或者跟三島由紀夫的自刎有相似的情懷。1900就這樣與承載著他所有生命的平台一起消失,但這樣的堅韌成就了這則傳奇。


故事說完了,天也快亮了。聽故事的小孩都睡出笑靨了。

後記:
親愛的小布,我終於還是落入情節的陷阱;無法精準的書寫附身符號的密語與觀眾情感。混雜交疊的意像盼能稍稍回應你留言板中的影評。



相關連結:海上鋼琴師官方網站http://www.legendof1900.com/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