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12 23:25:18Bleu Chat

【介書】基業長青:企業永續經營的準則

書名:基業長青
原名:Built to last :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
作者:Jim Collins; Jerry I. Porras
譯者:真如
出版社:智庫
出版日期:2002 年 12 月 06 日

年青時的職業生涯規劃,看中的是知名公司的名稱,覺得自己的性格及就學時培養的能力,足以讓這些公司青睬。彷彿置身這優秀群體之內,必有機會大展身手,再上一層樓,或許一天可以成為企業高級領導階層。這是個年輕的夢。

而今,雖然才30出頭,經過連串生活歷練,這才看到:當我們在傳說著這些知名企業的故事時,我們早已經賦予這些名字生命。當我們談論著他們的成功或是企業成果,其實是一個集體合作的結果,分一不可。即使其有強力領導,但體質乃是諸多細胞的組成,細胞間的配合度實為關鍵。如同個人健康,心智體能,均是不可或缺。個人力量在群體中的有限,也可以見得。也因此常人所說:天時、地利、人和,有其深刻的道理。

所謂企業理論如同一個架構、原理。行為做事符合原理,有助於計畫實踐。雖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只是缺乏理論的引導,事倍功半在所難免。那麼,在《基業長青》這本書中闡釋了什麼理論根基?

根據Collins的分析,企業的特色,可視為永續生存的天分。他描述這些特色為:
1. 致力於建構能永續經營的組織
2. 兼顧目的/利潤、延續性/改革、自由/責任
3. 清楚的核心價值觀和目的,並做為決策的依據
4. 固守核心,又設定大膽目標,與力求進步

Collins不斷強調企業內部核心價值與目的。但值得令人深究的是,如何能讓內部員工認同與實行?

二十歲中期,剛自校園畢業,滿胸抱負。管理雜誌、企業叢書常置案頭。只是年歲漸長,或是大勢已去。在讀此類書籍時,留下深刻印象的,已不是理論案例,反倒是作者不經意的隻字片語。

首先是Collins在前一本著作《追求卓越》之後所寫下的一句:「優秀是卓越之敵」。為人者,不可不慎。而另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關於記者詢問其出書熱誠,Collins回答:「別人得付我多少錢?我才願意打消出版此書之念頭?那即使有一億美元,仍不足以說服我放棄出書計畫。大概我骨子裡始終是個教師,我很難想像居然不把幾年來學到的知識和全球各地的學生分享。」

在享有名利之刻,他選擇著書來獲取心靈滿足。或許這也是讓我在書店裡眾多展示圖書中,竟深深為《講義》雜誌的宣傳詞感動。那是在櫃臺小角落,一個紙板寫著:「當其他人教你賺錢,我們教你幸福。」


*原寫於 2004年2月24日,改寫於2005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