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腳尾米紀錄片
建議可以點閱這個網址到原始來源觀看或給予意見: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7700256313069876518
腳尾米30分鐘版本 影片來源: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7700256313069876518
腳尾米49分鐘完整版
影片來源: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7402824432207128989&hl=en
當然,以製造假新聞作為測試的方法有其爭議性,但這件事也透露出:任何有心人士都能很簡單地做出類似的事。(製作這段影片的同學們,辛苦了......)
不,這件事可能大家早就知道了,或許政治人物尤其清楚明白?
我很好奇這件事接下來的發展(當然可能是我後知後覺orz,因為我本來就比較少看電視)
,比方這段影片是否也會變成新聞,然後出現在晚間的電視新聞中重複播放呢?
倒是裡頭提到原本答應不秀出當事人臉的那個部份讓我感到很害怕,因為每次我看到新聞裡有出現「偷拍對方說話」或「訪問附近鄰居」,甚至是打那種有跟沒有差不多的馬賽克時,都會想:這些上鏡頭的人會不會因此而被報復或產生什麼困擾呢?
嗯,我想說......幹得好!
--------這是後續補充分隔線------
剛剛查才知道,原來這是蘋果日報今天的頭版。XD
這就更有趣了......
(至少民視跟TVBS應該會特別報導這個吧,這兩家算逃過一劫的XD)
蘋果:http://1-apple.com.tw/apple/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NewsType=twapple&Loc=TP&showdate=20070620&Sec_ID=5&Art_ID=3575230
中廣:http://www.bcc.com.tw/news/newsview.asp?cde=482336
民視:http://www.ftvn.com.tw/2007620L07M1.htm
聯合:http://bookmark.udn.com/bookmark/1127 (不過這是書籤,還不是報導,但已經上網站首頁了)
蘋果的報導裡有東森新聞台發言人的話,不過到現在為止還沒查到東森那邊的網站上有相關的新聞。
還蠻值得觀察的是,在這個事件之後,目前媒體正要開始炒作、進行中的幾個新聞(例如楊儒門特赦、新店市長墜樓)會有什麼變化嗎?
當事人的網誌:http://www.wretch.cc/blog/tiff1215&article_id=8659134
上一篇:禁用雨傘的梅雨季?
下一篇:滑鼠點點點戰爭的意義
這位JERRY您的話很值得讓我們好好思
考,不過......這個影片並不是我或
這裡的網友們拍攝的,這裡只是轉載,
或許可以考慮到來源處來跟大家討論。
其實說真的,這部「紀錄片」的手法
確實有很多有爭議的地方,但就我自
己而言,我對影片前半部的新聞比對
很有感觸,我也經常利用新聞影片來
幫助教學,也因此察覺到新聞裡很多
煽情的鏡頭、配樂、情節,這些用在
教學真的很棒,但如果平常看多了......orz
我知道有很多記者與媒體工作者都很
用心,平常也真的都看得到。
不過總會有一種「被淹沒」的感覺......
不在其中,但能猜測出那種無奈感,
源自於觀眾、主管與其他同儕的壓力。
我不知道別人是怎樣,不過我在看這
部影片時,我沒有把焦點放在後面的
「假新聞」上,手法有其爭議之處,
但它也確實透露出很多東西,「查證」
是小事,但新聞為了效果所做的扭曲
卻是大事。
這是我的想法啦......
在我的認知中,記者的工作從來沒有被要求去要
證明哪件事情存在, 這可能是法官、刑警、科
學家或是宗教家的工作,我們是被要求在一定的
時間內去求証最多的線索,提供給民眾知道。
你們放消息,我們去採訪,這就是一種求証
的過程,只是很不一樣的是,往常我們遇的受訪
者,都是相對善意的,而不是設計好圈套刻意誤
導記者,在我六年深入採訪的經驗,當受訪者試
圖說謊的時候,我大多可以察覺,就算不能,我
還會針對他的說法去詢問其他關係人,以印証他
的真實性,直到截稿前一刻。
30分30秒,正好是半小時半分鐘。
這份意圖批評媒體的研究,我的評價是半
JREEY先生
請問你對記者使用BBS為新聞來源有何見解?
用網路上匿名的文章當作新聞來源是一種查證的
過程嗎?
請問你對"拍賣運氣"一則新聞中錯誤百出的敍述
和字幕又有何看法?
又對當事人所說,記者要求當事者作動作,表情,
宛如導演教戲的手法又有何說辭?
在這幾則新聞中我們可有看到"客觀的事實"?
這才是作記者最低限度的要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