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4 08:42:51閱寫協會

【青春名人堂】吃早餐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韋瑋

疫情年代,許多人的生活有了不得不的改變,大大小小的改變當中,是否有值得樂觀以對的?譬如,某種「好習慣」的養成……

我讀作家隱地的〈早餐變奏曲〉,裡頭提到:「從少年時的燒餅油條,紅豆湯和紅豆糕,我的早點從簡陋而豐盛,然後又回歸到最原始的蔬果粗食,我的人生曾經豐富,從未想像這世上的餐廳會一夕消失,餐廳也許仍在,但已不准任何客人進入……」這篇文章顯然寫於疫情爆發時。隱地從2000年開始每天自己做「快樂早餐」,每天在烘蛋上頭放著各式的「餡」,嘗試蛋的一百種作法:干貝絲、紅棗絲、黑橄欖絲、蘑菇片、小酸豆……再把這「蛋披薩」夾進全麥土司,當然,還得煮上一杯咖啡,配上音樂則更有滋味,這是疫情前。出了交通意外後,他暫時放下鍋鏟,早餐換成優格、酪梨、藍莓、毛豆仁……身體康復後,相信他老人家已能重拾自家版快樂早餐,至於外食版,大家都還得看疫情的臉色吧。

疫情前我多在早餐店解決第一餐。倏地,疫情把我關在屋內,移動減少,步調變慢,給我餘裕效法隱地「玩」早餐,加入「快樂早餐俱樂部」。自己做早餐的好處是,麵包、饅頭或蛋餅皮都可挑自己的最愛,若還沒找到最愛則可多方嘗試,從此逛市場、市集或超市都覺得目標無窮、充滿期待。蛋和蔬果儘量選擇人道飼養或友善土地的來源,農友家的鵝媽媽生的蛋口感Q彈,是雞蛋三倍大,光看就飽了。好咖啡是必備,手邊的豆子至少備有兩種產地以利輪番上陣,是水洗豆或日曬豆,是淺焙或深焙,就看當日心情,也可將兩款豆子自由比例混搭創造出第三款咖啡。即便連續幾天早餐皆同款菜色,咖啡不同就能帶來整體風味的變化。

每逢假日便往步道行去的朋友告訴我,他們爬山時總不忘帶上咖啡、飯糰,通常還有水果當附餐。有時米飯還是溫熱的,肉鬆包入,經過一段路程就不酥了,乾脆另外裝一袋,吃的時候咬一口米飯,再倒肉鬆入嘴。對自己好其實很簡單,放一點愜意、加一些細膩,涼亭下、石椅上,佐綠意、配清風,早餐時光就有那麼一絲不同凡響。

晨食,可靜亦可動,除了親近山林,也能和藝文結伴。幾年前,坐落霧峰林家萊園後山的「藏藝會館」成立,其院落外、步道旁,有個樹木圍繞的小平台,會館主人林錫銓挽起袖子除草鋪石整頓環境,號召各方達人不定期舉辦小市集,友善農產、二手好物、手沖咖啡聚攏……我們突發奇想邀請樂團來表演,爬山路經的民眾先是被意外的美聲吸引,接著撞見優雅詩句由飄逸書法謄錄在布旗上迎風翻飛,平常藏起來的藝文細胞這下子紛紛探出頭。有人手捧一碗「詩情豆花」當早餐——豆花如何展現詩情?除了買豆花送詩籤,還有優惠方案:朗讀一句詩,豆花現折五塊錢。

數年後,離藏藝會館不遠的「望月峰獻堂登山步道」完工,民眾可從木棧階梯拾級而上,抵達開闊觀景台俯瞰中彰投盆地,迎晨曦、伴夕陽、擁秋月,不論何時來都有美景。當年梁啟超受林獻堂之邀遊霧峰,曾在此留下歌詠望月峰的詩句。思及此,我恍然一悟,藏藝會館近年發展融合藝文活動的早餐會,其來有自,那正是回應場域精神,繼往開來呀。

(本文刊於2022/03/03聯合報繽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