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9 08:36:05閱寫協會

【寫給親愛的聯副 第五封】但願人長久 ◎徐國能

親愛的聯副,

昨天午後開始下雨,熱熱的雨一直落到黃昏,暑氣漸淡,晚涼宜人。我照例為母親送去晚餐,在一樓大門前越過一小潭積水,打開信箱,發現報紙已經為她取走,便知她今日有下樓活動,心中寬慰,逕自登上樓去。

這麼多年了,信箱中的《聯合報》是我一個小小的觀察指標,八十幾歲的母親若能下樓散步,把報紙拿回家,那表示今天一切如常;如果五點多了報紙還在信箱,我就要多關心她的情況,是不是暈眩,是不是跌倒,是不是昨天又失眠或哪裡不適……。其實這幾年,母親視力逐漸退化,很多小字已經難以閱讀,但她每天還是儀式性地翻過一遍《聯合報》,睡前寫日記時,除了自己記錄血壓,還抄幾條大字標題,我知道她會特別翻翻副刊,如果看到我的文章,她就拿出一把大剪刀,喀擦喀擦地剪下來保存。

親愛的聯副,我不記得最早在你這發表作品是什麼時候了,那時文學獎受人矚目,是初出文壇者一張必備的通行證,我獲獎時幾乎不可置信,遙不可及的作家夢近在呎尺。十幾年來讀讀寫寫,時光竟也這樣匆匆而逝,我想起「歲月靜好」這句話,也許能為聯副寫稿,期待登出,讓母親在睡前發現這些文字,陪她作一個好夢,就是我人生裡最靜好的一段歲月了。未來如何不可知,但這十幾年來什麼大事都沒發生的寫作生涯,也許就是我生命裡最燦爛的時光。

世上誰還讀報?誰還會在早晨翻閱這麼大一張紙,在其中知悉昨日點滴,或關心世界以外,寫作者心底的風景?親愛的聯副,那麼多的日子,那麼多的字堆疊成一座巴別塔,將通向何處呢?我讀博士班的時期,我的老師,還特別提到余英時先生在聯副上的文章〈文史互證、顯隱交融〉,那篇深刻的、學術性極強的論文,討論的是陳寅恪詩的解讀與研究方法,長文在聯副上連載五日,我想,那時的副刊,承載的不只是小規模的文藝興趣,而具洞觀歷史、紹繼文化的悠悠使命吧!

白日已逝,不知不覺,夏天,懷舊的時代、年輕的寫作夢彷彿都去遠了,留給我一片悠長的灰夜,每日在寂靜裡用電腦或手機點閱一首詩,慢慢理解一個巨大的隱喻,也許就是我與你,與世界的微弱聯繫。親愛的聯副,我每天期待這樣的尋找,像深海的鯨魚用聲納找到久違的童侶。信息微弱,綿延不斷,我但願世世代代都有這樣一片海洋,灰色的字無論用什麼形式展開,都讓沉思時代或抒發寂寞的人聽見回音。

在蕭瑟處滿懷感謝,在遙遠處送予祝福,心心念念不過平安二字,親愛的聯副,但願人長久,但願文字的河,永遠漂流我心底的故鄉。

(本文刊於2021/09/29聯合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