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7 16:31:46閱寫協會

英國的慈善二手屋 ◎黃珠芬

圖/LucKy wei

圖/LucKy wei

二手屋完全不輸百貨店

英國每個鄉鎮都有一個大街(high street),街上有書店、服飾店、肉店、蔬果店、銀行、郵局、餐廳……上一趟大街可把幾天家用買足,順便打牙祭。但是,自從大型購物中心興起,繼之網路商店夯紅,大街逐漸沒落;只剩下理髮、美甲和餐廳還能生存。此時,有一種商店悄悄地進駐,愈來愈多,那便是慈善二手屋。

英國的慈善事業很發達,企業以及一般民眾都樂於捐助。一些有名的慈善團體,如:紅十字會、樂施會、防癌會、救世軍、居禮夫人安寧關懷協會等,都經營二手店,撐起了大街的人潮。每隔一兩個月我會在信箱裡發現一個大塑膠袋,袋子外面寫著慈善機構名稱,希望收到的捐助品,像是舊衣服、玩具、手飾等。此時就是我的清倉日,把自己用不上、擺放許久的東西裝一大袋,在指定的日子一早放在門口,稍晚會有貨車沿街收集,而二手店的貨就是這樣集聚而來。

慈善二手屋都小巧精緻,舊貨經清洗、整理、擺設,完全不輸百貨店。這些商店大都是由年長義工排班輪流出來服務經營。他們雖然行動稍緩,用起收銀機或電腦略顯緊張,但是和藹認真。

逛二手屋有如逛跳蚤市場或骨董店,有閒慢慢晃,常會有小驚喜。通常外面的櫥窗會放一些精美的老鐘、祖母級的瓷器、古典畫飾、水晶酒杯……看到這些東西,我就不禁推門而入。店內最多的一般是衣服和書,如仔細翻找,有時會有名牌大衣一件只要三十鎊、約台幣一千兩百元,蒂芙尼的袖釦五鎊、約台幣兩百元,缺一兩件不成套的名牌六人份茶具六鎊、約台幣兩百四十元,一本一鎊的小說,看完再捐回去。在快時尚的風潮下,以前精雕細琢出來的餐具、水晶、掛飾早從百貨公司的貨架消失了,能在慈善二手屋看到這些好東西真是令人興奮。除了這些小東西,也有占地很大的二手家具店,運氣好的話,可以找到純木的厚重餐桌、維多利亞式酒櫃、法式沙發組,甚至古典精雕的老鋼琴。

她家每隔一陣子就改變樣貌

我的好友潔若有購物癖,口袋卻不深,二手屋最適合她。逛大街絕不空手回,有時買個小耳環,給愛犬買條圍巾,都能讓她高興幾天。參加宴會到二手屋花十鎊買套禮服,看起來也貴氣十足。別人家捐出來布料很好的舊窗簾,她改一改掛在自家窗戶,買多了,一個窗戶竟掛了兩套窗簾,她堅稱這樣冬天最保暖。有次,她接收了一台老鋼琴,勉強和餐桌椅一起放在六坪大的房間。過不久我去她家,發現她硬是在那房間再添一套四人餐桌椅,高級紅木,桌緣有精美雕刻,她豈能放手?

有二手屋源源不斷地供應,她家每隔一陣子就改變樣貌。客廳沙發全換成紅色,舊的黑皮沙發就堆放到車庫。樓上的客房漆成藍色,泳圈、貝殼、草帽,布置成海濱景色。另一個房間擺了嬰兒床和小木馬,雖然她兩個兒子都還未婚呢。她的車庫愈堆愈滿,有一天我逼著她整理,竟然找出六、七十個高腳水晶杯,十幾套不全的名牌餐具。我勸她:「這些都是好東西,但妳用不上,不如捐回二手店吧。」

二手店的貨品價錢都不高,賣得的錢扣除房租、費用等,能做公益的盈餘恐怕不多。我想,二手店讓許物資循環再利用,同時讓一些人老有所用,應該是它最大的公益吧。

(本文刊於2020/06/26聯合報繽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