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恩賜 ◎黃珠芬
圖/tank
豐原葫蘆墩魏家
我和外子開著車南下,心中有無限的感恩。我們何德何能,居然幸運地要去領受一筆「意外之財」?
外子魏家在第十六世祖渡海來台灣,定居豐原,經過兩代的經營,中藥材生意做得極為成功。業大家乃大,逐漸豐原區大片土地被魏家買去,直到今日,在豐原說起「葫蘆墩魏家」,還有人會豎起大拇指。
兩年前,外子收到一封信,內容約略是請宗親們支持處分一筆土地。一般祭祀公會的地產,因涉及人數眾多,處分的手續繁雜,即使有熱心的族人願意出面做事,最後分到的金額也不敷成本,大多不了了之。
我們收到信,初時也持相同看法,當它是天方夜譚。但公公早年即移居高雄,和宗親鮮少來往,以後外子駐外多年,更是沒有聯絡,如今我們回到台灣,飲水思源,這封信勾起外子尋根的念頭。
參加兩次開會和一次掃墓之後,我們漸漸聽聞到一些先祖的故事,也了解這次要處分的土地並不是直系祖公的,而是沒有後嗣的第十八世祖慶昌公的財產。大家擇日回到宗祠,虔心敬拜,擲筊請示,結果第一擲慶昌公就同意了。
接下來,才是更困難任務的開始。經過五代,子孫散居各處,還有遠在國外的,都得一一找出來,請他們簽字同意;各項法規、過戶買賣的繁雜手續,也要抽絲剝繭逐一克服。多虧幾位熱心的耆老不畏艱辛,居然在兩年內達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而且他們毫無循私,將售得的款項公平分給六十幾位法定繼承人。
一代富貴庇蔭數代
發放支票的當天,一位堂兄犧牲一天的生意,把他在豐原棒球場對面的餐廳用做辦事處。我們到達時已有多人手持身分證和印章在排隊辦手續。看著這一群和外子有血緣關係卻見面不相識的人,感覺真奇妙。先祖的恩靈,在一、兩百年後發功,把這些平日幾乎不來往的人湊到一起,彼此互問:「你老爸是誰?」或「你阿公是誰?」說出名字,就親切地說:「哦!知道,知道。」頓時,距離就縮短了。辦事處的牆上貼了一張家譜,魏家是鉅鹿堂,起源於河北,到外子已是第二十二世。
眾人領了支票隨即離去,只有外子覺得應該回到魏氏宗祠去緬懷、謝恩,於是我們等到中午支票發放完畢,和六位主事的耆老一起前往。
開台祖眼光遠大,除了購置地產,還設了魏氏宗祠。宗祠前花木扶疏,池塘裡養著肥魚,宗祠兩旁各有三列平房,號稱「護衛」,是用來給有困難的宗親子弟居住的。
魏家在台灣至今五、六代,子孫瓜藤綿延應有數百人,其中還有少數幾家仍承襲祖業,繼續經營中藥的事業,或改習西醫,唯規模不如先祖。
一位族長帶領我們各持十一支香,拜天公、拜觀音等,然後回到正堂,吟誦感恩文,虔誠地感謝慶昌公,他的英靈在冥冥之中嘉惠眾子孫,如今財產圓滿處分完畢,子孫們深得厚恩,敬上三炷香。最後一炷香,到門外拜土地公。
我生長於台北市,後來又僑居歐洲多年,第一次看到了台灣人最草根、愛鄉敬祖的誠心,整個過程非常感動。
分得的錢雖不是很多,但平日拮据的人可用來還貸款,或給孩子繳學費;生活無虞的人可捐做慈善,或買些平常捨不得用的東西。一張支票讓我們奇妙地連結上五代以前的叔公。先祖的仁厚和遠見,一代富貴庇蔭數代。
(本文刊於2017/09/13聯合報繽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