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8 20:00:00閱寫協會

老爸的理家哲學 ◎柯昱琪

這是我第一次跟著父親學做家事,他八十五歲,我五十五歲。

 

   媽媽病逝後,父親開始長達十多年的鰥居,他將退休生活過得精采又踏實,沒什麼時間顧及我們六個兒女各自的小家庭,也不需要我們擔心他的獨居生活;直到今年身體亮起紅燈,進出醫院頻繁,終至垮下來,無法自己照顧自己了。

   老人家拒絕外傭或是鐘點照護,只肯讓子女幫忙,這才讓我有機會跟著老爸學習,見識到他在教育界工作四十年、做學問一般的「理家哲學」。

 

   幫他去買菜的第一天,爸爸拿出他寫書繪圖的本領,畫了一張市場周遭鳥瞰圖,哪一攤哪一店清清楚楚。還不只是位置,就連一星期開幾天、老闆賣的菜從那兒來、排隊隊伍有多長、幾點會賣光…也一併交代。

 

   起初我不依他的動線,走我自己覺得順路的採買途徑,結果,錯過了搶破頭的中壢清晨送來的蘿蔔糕、買不到基隆運來的新鮮鯖魚。原本還以為換一攤買同一種菜可以蒙混過關,沒想到老爸才看到菜籃取出來的外包裝,就猛搖頭說我買錯了。

 

      買好食材,處理烹煮才真是門大學問。開始時,我自以為是養大兩個孩子的媽,應付爸一個人哪有什麼問題,但是這樣的自信在第一次踏進爸的廚房時馬上就消失了。不能久站的爸坐在廚房中央督軍,一句話一動作仔細教我做。

 

  「鯖魚不要買醃好的,新鮮的內臟容易氧化,一買回來就要馬上洗乾淨、取下鰓將腸肚清空,然後切掉魚頭,手抓小撮粗鹽抹一遍,一條魚切成三塊,兩塊兩塊裝小袋…袋口打平結放進冷凍保存。」

 

  「有機高麗菜要選尖挺又緊實的,刀子從蒂頭周圍五公分切下去,深度約半個刀刃,繞一圈挖出菜心,再用吸飽水份的廚房紙巾塞滿,然後裝進塑膠袋盡可能擠出空氣,袋口打結放進冰箱下層,這樣可放一個月。」

 

    不僅蔥的長度、薑片的切面角度、醬料的比例有規定,就連煮食的鍋具也要配合不同的食材改變,像是煎魚的和炒菜的鍋、蒸肉的和蒸蔬菜的缽…弄錯可是犯大忌的。

 

   老爸做料理也看食譜,但是他的食譜書可不簡單,除了有做法還要有營養成分、養生理論。最厲害的是,爸爸從不是給我看原書,而是他研究過後再寫出來的「筆記」。

    除了料理食物,要打點爸的花圃,得先去花市揹回三、四種不同的土 ; 要幫爸洗澡,得先要拿溫度計量出他指定的溫度 ; 要洗衣服前,也要小心弄清楚哪一堆是只烘不洗,哪一堆是只洗別烘。

   爸爸漸漸康復了,不知是習慣還是終於體會有人幫忙的好處,他不再堅持凡事自己來。而我也喜歡在做完家務後,陪伴他坐在窗前欣賞庭院的綠意,謝謝老天,讓我可以繼續享受這段亦師亦親的愉快時光。

            (本文刊於2017/08/18人間福報「悅讀人生」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