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6 10:16:07閱寫協會

淒慘的,無言的,嘴──再回首陳映真的歷史現場(上) ◎季季


2001年3月,參觀浙江紹興魯迅故居時,陳映真執筆寫下:民族宗師、半生向往。(季季攝)

2016
是猴年,世界不止七十二變,其中一變是我敬重的四位友人先後離世:五月楊絳(1911.7.172016.5.25),八月王拓(1944.1.92016.8.9)、顧正秋(1929.10.52016.8.21);十一月陳映真(1937.11.82016.11.22)。猴年是我本命年,雖然無病無災,半年多之間寫了四篇悼文,傷亡傷情傷心傷神,彷彿也病了四場。

「黨外運動」與「釣魚台賓館」

我跟陳映真認識最早,也因「民主台灣聯盟」案結緣最深。他去世訊息是我在臉書首發,海內外媒體迅速跟進,當天即有兩位副刊編輯約稿。一周間倉促完成〈回首陳映真的歷史現場〉五千多字,《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一字未易發表;香港與廣州報刊則大幅刪節。香港主編曾事先來信說明,廣州主編則刊出之後才來幾字:「因尺度關係,略有刪節,尚祈見宥!」

我的文字被刪是其次,引述陳映真作品的文字被刪才是重點。其中尤以198210月他在《現代文學》發表的中篇小說〈萬商帝君〉,描述197812月美國宣布與台灣斷交及立委選舉中止的「黨外」運動狀況:

——他認為黨外運動就是「台灣人」尋求新的「自我認同」的運動。

「康寧祥停止競選活動,昨呼籲國人保持冷靜態度。」老康說:「台灣一千七百萬人民的意識型態和政治經濟制度,與中共格格不容,強加合併,勢必引起可怕悲劇。──

這些引文(還有更多)全遭刪除。陳映真八年代末期與「黨外」漸行漸遠,終至分道揚鑣,但200110月洪範版「陳映真小說集」裡的〈萬商帝君〉,仍保留1978年「黨外」運動內容,可見他並未否定那段中年時代的政治認同;即使已被貼上「統派」標籤,仍珍視當年本於初心寫下的歷史現場。

陳映真哪會料到,他忠心以對的「社會主義祖國」的「尺度」,如今已使媒體編輯更為如履薄冰,在他逝後開始檢查他作品裡的「鐵板」並予剔除。(註:19846月,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曾出版《萬商帝君》單行本,不知是否保留那些「黨外」文字?)

陳映真臥病北京十年,被隔絕在種種「現象」之外,去世之後飽受台灣鄉民種種不辨真假的批判,竟還面臨了文字遭「社會主義祖國」檢查的「現實」。這使我想起二十餘年前他當「統聯」主席時,一家台灣媒體聽說某立委去北京,住在釣魚台賓館,必須向他查證一件新聞,但不知釣魚台賓館電話,託我去向陳映真打聽。他先問了立委的名字,支吾著說:「是嗎?他不可能住釣魚台賓館吧?釣魚台賓館,不是什麼人可以隨便住進去的──,我雖然住過,但沒把電話號碼記下來。」

以此邏輯推論,一般台灣作家在大陸出書都需送審甚至刪文,陳映真是有資格住「釣魚台賓館」的作家,怎會遭到檢查刪文?──希望這只是個案,否則,正在進行的「陳映真全集」,將來如在大陸出版,能否保留其各階段的不同論述?能否呈現未刪文的、完整的「全集」?

陳映真27歲發表了極為感人的〈淒慘的無言的嘴〉。他去世後的一個多月裡,統派,獨派;左翼,右翼;現代派,寫實派,本土派,種種「現象」與「現實」交錯攻防,那七個字的篇名不時晃過我腦海,晃著晃著,竟而漸漸斷裂為〈淒慘的,無言的,嘴 〉。──那被兩個逗號裂解了的七個字,於是成了一則陳映真的新隱喻。

1964年的小說與2004年的舞蹈

對我而言,陳映真最重要的歷史現場是他的小說。我就讀虎尾女中時代,無緣閱讀他22歲至26歲的初期作品。1964年來台北後第一次讀他的小說,是那年6月在武昌街周夢蝶書攤買到剛出的《現代文學》第二十期讀到陳映真〈淒慘的無言的嘴〉。那是以第一人稱「我」敘述的精神病患故事。「我」快出院了,獲准外出走走,發現甘蔗園旁的倉庫邊擠了很多人,湊近才知是驗屍官在檢視「一個細瘦但甚結實的女子的屍體,聽說是一個企圖逃跑的雛妓,被賣了伊的人殺了。」那女屍的傷口,「每一個斑點都是一個鑿孔」。「我」回到院裡的草坪時,突然想起大學時代上莎劇課《朱利.該撒》,安東尼(在該撒屍體前對群眾)的演說詞:

──…我讓你們看看親愛的該撒的刀傷,一個個都是淒慘的無言的嘴。我讓這些嘴為我說話。…──

我讀虎尾女中時,沒看過《現代文學》。〈淒慘的無言的嘴〉和我在虎尾看得到的《皇冠》、《作品》、《新新文藝》裡的小說有如天淵之別,其中的邊緣人苦澀與沉鬱尤讓我震撼。過兩天再去周夢蝶書攤,問他有沒有舊的《現代文學》,他找出十九期,有陳映真的〈將軍族〉,也是邊緣人的苦澀故事7月林懷民在台中考完大學聯考,到台北為鼻竇炎手術,我帶那兩本《現代文學》去延平北路林耳鼻喉科給他;他也沒讀過陳映真的小說。

2004918日,雲門舞集秋季公演《陳映真.風景》,林懷民在「演出答客問」形容他手術後看那兩篇小說的情景:

──「我一個臉腫得兩個大,用腫成一小縫的眼睛一字一字的讀,感動得唏哩嘩啦。讀完,再讀,再哭。那次手術不算成功,不知道跟養病期間激動的情緒有沒有關係。」──

《陳映真.風景》擇取了〈哦,蘇珊劮〉(1963),〈將軍族〉(1964),〈兀自照耀著的太陽〉(1965),〈山路〉(1983)等陳映真青年期與中年期的不同風格作品。923日,我的專欄發表〈林懷民的陳映真〉,以下是第一段:

──林懷民把他的偶像陳映真,珍藏在心底四十年,不時回味,左右推敲,終於在2004年的九一八,把陳映真的小說從幽微的角落,推向了燈光明滅,車聲隆隆的舞台。──

929日發表〈陳映真.阿肥.在高處〉則有如下之言:

──雲門舞集的秋季公演,幕啟處是伍國柱的作品〈在高處〉。然後是林懷民的作品《陳映真.風景》;那是對舊世代理想主義者的回首顧盼,殷殷寄情。在成長的歲月裡,六年級的伍國柱崇拜三年級的林懷民;林懷民崇拜二年級的陳映真;陳映真崇拜十九世紀的魯迅。而崇拜林懷民的,不止是伍國柱;崇拜陳映真的,不止是林懷民;崇拜魯迅的,也不止是陳映真。一代又一代,偶像從來不會消失。偶像不一定足為典範,卻必然有些特殊的形貌、語彙和思維是我們自身沒有的。……只有陳映真,依然毅力堅忍的拿著他的筆,在高處或在低處,繼續為他的理念發聲。那晚《風景》謝幕,走出了國家戲劇院大門,迎面仍是一條掌聲很少的路。然而歷經千錘百鍊的靈魂,從來不會孤獨。──

河南永別與「紅旗渠」弔詭

2006531日,陳映真住家面臨法院查封,61日遠行北京擔任人民大學講座教授。意外的是,過了一個多月,我在河南又見陳映真。更為意外的,那是我們的永別之旅(之前我們曾同遊昆明、大理、麗江、北京、杭州、紹興、烏鎮)。

那年73日至12日,台灣三十多位文化界友人參加「情繫中原-兩岸文化聯誼行」,陳映真與麗娜也從北京前去河南參加。他看起來很疲弱,「台聯」特為他安排醫療專車。下車後,他也大多坐著輪椅,身旁除了護理員與麗娜,還有「台聯」幹部及各地領導守護。我和他匆匆握過一次手,沒說上什麼話。──四十餘年老友,只能一路默然相望,黯然而別。(上)


                      (本文刊於2017/02/06中國時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