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6 19:38:01閱寫協會

【童年童趣】那些年,我們一起玩的遊戲 ◎黃淑娟



圖/黃鼻子

女俠出招,迷妹崇拜

搭上台南往高雄的客運,我和二姊興奮地跟著媽媽回娘家。

我有一群年紀介於學齡前到小學的表兄弟姊妹。當時政府鼓勵生育,每家孩子的人數都多,我們成群結隊在巷弄奔走嬉戲,玩的都是團體遊戲,隨便湊幾個人就可以分組比賽。遊戲規則大家不太在乎,總是最大的表哥說了算,反正重要的是一群人跑來跑去,跑得氣喘吁吁,叫得聲嘶力竭。

記憶最深的遊戲是「大背小」:年紀較大的一個孩子背著較小的弟妹自成一隊,誰先拍到對方背上孩子的頭頂便是贏家。於是遊戲一開始,攻擊加上防備,一陣混戰。這遊戲玩到最後,常常是先喊先贏,完全沒有公平可言,可是也沒人去計較輸贏,一夥人玩到暮色昏暗才肯回家。

另一種女孩們特別喜歡的遊戲,是「跳橡皮筋」。大家到處收集各色的橡皮筋,三條一捆或五條一捆,一捆捆串成一長條的橡皮筋繩。剪刀石頭布後,最輸的兩個人拉開長長的橡皮筋繩,像跳高一樣,逐漸升高高度。先從離地最近的腳踝高度開始,待其他人一一輕鬆跳過,然後是毫無難度的膝蓋高度。

接下來,大腿高度就有點考驗個人的身手了。彈性好的兩腳輕易跨越而過,矯捷的則是一腳先跨過,稍稍轉身讓另一腳曲膝壓繩而過;倘若不小心被繩子絆住,就只得悻悻然下場拉繩了。

繩子的高度漸次升到腰部、肩膀、耳朵和頭頂,考驗著我們的身體彈性和柔軟度。身形細長的千芳表姊是個中好手,每次見她從遠處助跑,一躍而起,右腳壓繩,再扭身輕盈地彎曲左腳,乾淨俐落地縱身而過,總覺得武俠片中的女俠身手應該也不過如此吧!這遊戲後來衍生了許多花招技巧,令人目眩神迷,那些身手矯健、運動神經發達的姊姊們,一一成為我幼年時期的偶像。

自製娃娃,滿足渴望

隨著兄姊們面臨升學壓力,又沒有新成員加入,團體遊戲宣告解散,我也進入了喜歡看漫畫和描畫娃娃的年紀,和幾個表姊妹開始製作「紙娃娃」。

我們先在硬紙板上畫一個身材姣好的女孩,接著便為她繪製各式服飾配件,從頭上戴的、脖子掛的、手上提的、腳下穿的一應俱全,更遑論那款式多變的洋裝衣裙了。

儘管六○、七○年代的台灣經濟逐漸起飛,一般家庭還是量入為出,女孩大都穿著簡單或是姊姊們穿過的衣服,無法自由選擇,於是將渴望打扮的念頭一股腦投注在這個遊戲裡,各自發揮創意,畫出一件件色彩繽紛、款式新穎的紙洋裝,隨心所欲地在娃娃身上替換搭配。而這遊戲的升級版,是請媽媽教我縫一個小枕頭和一件小棉被,放在漂亮的進口餅乾鐵盒裡,讓紙娃娃有她自己的小房間,似乎也反映了當時和二姊同床共眠的日子裡,曾奢求能有個自己的小天地。

慶幸爸媽都來自大家族,從小無論回到台南老家或是高雄外公外婆家,總有群年紀相仿的兄弟姊妹一起嬉戲。如今偶爾家族相聚,常在話說當年、調侃彼此年幼糗事的嘻笑聲中度過。不過,坐在身旁的兒女們往往是各自滑著手機,與不常見面的表親疏疏落落的對話。我不禁揣想著:若有那麼一天,他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遊戲,會不會盡是虛擬世界裡的記憶呢?

(本文刊於2016/04/16聯合報繽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