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5 09:00:00閱寫協會

怡.然.誌.得 / 愛繫兩國度◎蔡怡

我們和獨子住在不同的國度,他在太平洋東岸的洛杉磯,西經一一八度,我們在太平洋西岸,東經一二○度,從世界經緯度平面圖上看,我們和他相差十五個格子,時差十五小時。

無論通訊再發達,被經緯度與時區放在不同格子裡的我們,很難保持零時差的連繫。每當我興沖沖地拿起聽筒,想和太平洋彼岸的兒子分享生活點滴或情緒起伏時,手機APP替我算出洛杉磯當地正是他酣睡時刻,我不得不強壓下想和他懇切交談的渴望,耐心等待東西交會的吉時良辰。等到Skype螢幕上出現兒子時,我腦子裡卻經常只剩下一堆讓人嫌煩的瑣碎:「你忙不忙?累不累?」

不知是被地圖上太多的格子框住,或許是因跨越子午,晝夜更迭,原本高漲的情緒似乎也因時差,如海水到了特定時分開始退潮,幾個無情浪花沖打之下,什麼都被洗淡了。

而這一切都是我們大人造成的。

當年,我們隨著留學潮赴美念書後落地生根,把正港炎黃子孫生成滿口英語的華裔美人。怪不得現在身分證上不再講究籍貫,只注重出生地,原來生在哪裡,長在哪裡,就是哪裡人。

在美國生長十四年的他,隨著外子被調回台灣工作而跟著我們在台灣念四年台北美國學校之後,回美念大學。

彼時我們是沾上故鄉泥土之盆栽,暫時享受台灣暖風、雨露之滋潤,隨時會被跨國公司調走,所以,對在美國念大學的兒子不以為意,以為不久後全家人會再團聚。

沒想到,外子因表現優異外派台灣整整十五年,我們由黃金盛年邁入壯年,而故鄉之父母已垂垂老矣,不忍割捨他們,更依戀台北之種種美好,推辭了公司調我們回美國密西根州的安排,把留有兒子許多成長回憶的房子賣掉,選擇台北為我們永遠的家。

這一抉擇種下與兒子生活在不同國度、不同時區二十年的命運。

歲月無情,當身邊友人因病痛不斷,想請回在異國扎根的兒女而紛紛失敗後;當曾經鐵齒的獨居長輩都開始倚賴外勞照顧時,我們才意識到誰都不能抗衡大自然生老病死的循環,而認真考慮無法自理時該如何選擇的問題。

新世代開明的父母很多都學習接受老來住養生村與護理之家、不麻煩兒女的觀念,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有相同問題的老友就愛打破砂鍋問到底,一再追問:「妳到最後,會選擇自己熟悉的台灣養生村,還是兒女所在地的養生村?」

這讓我想起父親生命最後幾年失智到不認得我,我和他雖緊緊相依,靈魂卻早已天地永隔,隔在不同的時差裡;如果我有選擇,真希望能更早、更早,在他頭腦清醒時,天天陪著他、摟著他,說我愛他。

由此看來,生命重點根本不在最後,而是當下。願我們都能及時和親人分享親情分享愛,無論他在哪種時區、哪個國度。

【2015/1/12 人間福報.家庭版】

 

恭喜 2015-03-09 17:11:33

聯合報繽紛版和福報
今天都有怡姐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