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4 00:00:00閱寫協會

【怡然誌得】廚房人生 ◎蔡怡

我和先生在美國結婚時,兩人都是留學生,每天要面對的問題多到不勝枚舉,諸如,開學交不出學費、上課做不了筆記、打工怕移民局抓、思鄉卻路迢迢回不去……至於新嫁娘會不會下廚做羹湯,根本沒人過問。我很感謝自己從台灣帶來了大同電鍋,每日三餐就靠它,蝦米蒸蛋、鹹菜肉餅,每餐一菜一飯,一鍋解決。彼時,吃飯純粹只為了解決飢餓,沒有任何條件可言。

丈夫一畢業,進入世界級大公司,我們不但住屋大幅改善,屋內人也增多。在懷孕末期,公婆和我們同住,我這不喜歡下廚的媳婦,立刻現原形。

見面初期,公婆為維持良好關係而委屈他們的腸胃,每天中午硬吞我做的生冷三明治,生力麵配鳳尾魚罐頭算是豪華餐。久了實在受不了,婆婆動口不動手地下指導棋,沒想到,烹飪的第一課竟是「紅燜牛舌」這道大菜。先汆燙牛舌,用手撕去千層皮,再切塊,放入燉鍋,配番茄醬、紅酒、糖、蒜粒,慢火熬煮。

懷孕八個月大腹便便的我,站在灑滿陽光的廚房,內心卻陰鬱不堪。不懂為何不能直接切掉那層皮,不就省事多了。但婆婆說:「這樣會浪費太多好吃的肉啦!」

某日,趁婆婆不在,我大膽抗命,不消兩分鐘,切掉所有的皮,再計算被浪費的肉,不到兩小口。於是三不五時,我就宣稱本大廚要做「紅燜牛舌」,然後哄婆婆快穿上漂亮衣服,到小商場逛逛,回家等吃大餐。

印象中母親不愛烹飪,她花最多的時間是躺在床上休息,然後花最少時間應付三餐。但當她心情好時,拿手絕活可不少:燙麵蒸餃、鮮蝦餛飩、蔥油花捲,尤其,混著豬油、冰糖與玫瑰花瓣的甜包,那番綺麗甜香,我只在娘家吃過。

從揉麵開始的麵食,我缺乏信心不敢做,倒是全憑舌尖味蕾的回憶,我複製了母親另一拿手好菜——紅燒黃魚。每次烹調時,腦海中總是浮現母親美好的一面。

在美國中西部寄居十六年,吃不著道地的中華美食,為了解饞,為了和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同胞相依取暖,我和先生努力研究傅培梅食譜,於是北京烤鴨、干煎明蝦、蜜汁火腿、雞絲拉皮,都是家宴中少不了的大菜,只是這樣的武功,回到遍地美食的台灣,就全然荒廢了二十年。

待重新走入廚房,人生已邁入必須清淡養生的年紀,以魚代肉,化繁為簡,盡量蒸煮或水炒,為了減少鹽,我開始用香料,蔥、薑、大蒜、芫荽、九重塔、迷迭香、番紅花,增加口味的多元層次,烹出無疆界、無國籍的融合料理。

走過人生起伏,才領悟頭腦與四肢平衡之重要,每到做飯時刻,便趕快離開電腦,讓蔬果的紅綠取代藍光,洗滌眼睛,更揮舞鍋鏟,活動肩頸。在廚房裡開心揮灑不一樣的創意人生。

 

2014/12/08人間福報.家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