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1 00:00:00閱寫協會

【記憶的味道】外婆的私房素菜 ◎杜珍彤

外婆信佛,每天早餐,以及農曆初一、十五都吃素。吃素是為了長養不吃眾生肉的慈悲心,也避免放縱口腹之欲而傷身,所以外婆不在意菜餚是否好吃。

她的素齋裡常出現的只有豆腐、豆干、麵腸、蒟蒻等,它們價格平易、香氣平淡,口感幾乎都差不多,不軟、不硬、不脆、不Q,做法也只是乾煎或醬油滷,蔬菜類不是汆燙就是素炒。

年輕時對素食意義不甚了解的我,總認為外婆的素餐實在太單調。

有一天,外婆自創了一道好菜。食材裡只有日本花菇價格稍貴,其餘黑木耳、金針、嫩薑都是售價親民的日常食物。

依外婆口授,媽媽將乾香菇、金針、黑木耳泡軟,接著香菇、黑木耳、嫩薑均切絲。起油鍋,先放入一碗香菇絲及半碗薑絲翻炒出香味,接著倒進一碗木耳絲、淋下少許醬油和水,燜煮數分鐘,最後加入不耐久煮的金針一起拌炒,等湯汁略收乾,即裝盤上桌。

我被香噴噴的香味吸引,賴著外婆要分吃她的私房素餐。祖孫倆都是細嚼慢嚥一族,我們對坐花了一小時細品這道好菜;享受佳餚同時,外婆不忘對菜評論一番,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厚實的日本花菇香氣誘人,木耳絲爽脆,乾金針特有酸味配上些微的醬油香及嫩薑的辛香味,各種食材獨特的原味充分展現。這道新創素菜呈現油亮醬色,食後齒頰留香,我叫它「醬炒素絲」,是外婆素餐裡的第一名!

四、五十年前素食風氣未開,素菜館不普遍,除了家中自行烹煮外,通常只到寺院裡才有機會吃到素餐;我這小不點喜歡跟隨外婆參加法會,聆聽外婆和同參好友齊聚禮佛誦經,而多樣精緻的菜色更是吸引我!

用餐時,眾人有時會忘記「食不語」的戒律,對各道佳餚提出心得或意見。我也從中學到素食料理不是只能水煮或醬油滷,同樣的食材透過煎、炸、蒸、烤、燜等不同做法,加上不同的配料、調味料,就能呈現豐富的口感。

近年,素菜館處處可見,它們提供的菜色五花八門,然而,我卻沒有見過外婆自創的這道「醬炒素絲」,就算有,在我心目中它的私房地位仍是無可取代的。

(本文由「台北市婦女閱讀寫作協會」提供)


2014/09/27人間福報.疏食園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