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喘口氣」
捷運中山國中站是我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站,熟悉的是,要搭機回金門時,它是松山機場站的前一站;陌生的是,我從未在中山國中站下車,直到上週六跟清江約在竹里館喝茶。
坐落在都會區裡的竹里館,有「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鬧中取靜,平常喝咖啡的我們,煞有其事的泡起功夫茶,溫壺、砌茶、聞香、品茗,東方美人、高山烏龍,一泡、兩泡、三泡、四泡……泡到「無色聲香味觸法」,我不時看向對面牆上那幅心經書法。
那天下午,我突然想起「喘口氣」,在這裡,「喘口氣」不是動詞,而是名詞,是類似「等一個人咖啡」的店名,擬人修辭。查詢相簿,我至少曾於2013年12月14日和20日、2014年3月8日、2016年3月5日,與2020年3月1日造訪,還有幾次未拍照記錄。那時,「喘口氣」在國父紀念館附近,是適合觀賞舞台劇後喘口氣的地方。
2014年3月2日的蘋果副刊,以〈【喘口氣】慵懶舒適 貓咪為伴〉為題報導,首段寫著:「每間咖啡廳都是一個夢想,貝貝的夢想就是跟媽媽一起工作,也能給人一個空間放鬆。於是她準備了7年,開了這間喘口氣咖啡。」貝貝親手打造的裝潢,輕鬆柔和的黃燈光,或坐或臥的貓咪們,印著「喘口氣‧再出發」的餐巾紙,構成一個或放空、或充電的所在。
2022年5月23日,「喘口氣」在臉書宣布,5月22日起原地址不再是喘口氣經營,並預告她們正在前往屏東的路上;2023年4月25日,「喘口氣」默默在屏東潮州恢復營業;同年10月16日,宣告永久停業。
不再更新動態的「喘口氣」,像是從生活圈突然消失的老朋友,從此再無消息。但貝貝跟貝媽熱情招呼的聲音,笑臉迎人的表情,努力工作的身影,用心創作的作品,讓「喘口氣」有了另一種意義,讓我偶爾回想起,有人是這樣的生活著!
【圖:喘口氣咖啡】
上一篇:善意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