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6 14:00:00閱寫協會

【無能名焉隨想錄】古早味之戀(1)◎ 陳名能

 

常自詡是個古典主義者,聽起來好像很嚴重,說白了,無非就是喜歡一切古老美好的人事物,總覺得老東西優雅有規矩。

我常做一個非正式的民調,隨機問人:「你聽到『古早味』時有什麼樣的直覺反應?」回答大多是:「好吃。」又問:「那『創意料理』呢?」回答則多是:「好看,不見得好吃」,或者乾脆說:「不好吃。」

幾乎百試不爽,可見吾道不孤。「古早味」現在台灣幾乎成了「好吃」的代名詞,大約沒什麼人反對吧?

我絕非美食主義者,算不得老饕,價昂精緻的珍餚美饌,並非不愛,偶一為之即可,吃多了總覺得會膩。好吃的東西,我當然喜歡,但如要費太大的力氣,也就作罷了。平日還是以一般家常吃食為主,人貴適意,粗茶淡飯自有一種情趣,而且可長可久,清爽可口最好。

像我喜歡吃蛋炒飯,常在外面點來吃,如果一家飯館,不管大小,連蛋炒飯都做不好,其他的一定也好不到那裡去。我發現台北有兩家有名的餐廳,蛋炒飯特別好吃,多年前有一回開車聽收音機,廣播節目的主持人訪問一位美食專家談炒飯,他提到在台北有二家飯店的蛋炒飯最好吃,正是我認定的那兩家,使我樂到不行,大叫「吾道不孤」,逢人便說我有資格做美食評論家。

有關吃的,有兩個問題我一直很納悶,一個是到底「怎樣的好吃」?

也許是我笨拙,但我一向以為以文字去描述感情如憂傷或快樂,或其他藝術如音樂和繪畫,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譬如我始終不能明白所謂「彈牙」或「易牙」是什麼滋味?以文字形容美味,總像隔鞋搔癢,頂多是成就了文學之美。

「吃」是項重要的文化,不能否認,但是常被忽略,打開文化史,或每當我們講到某一個地方、時代的文化,建築、繪畫、雕塑、文學、音樂等,都有實體的呈現或複製的模擬;但是「吃」要如何呈現或模擬,非常困難,於是就不得不被忽略了(現在不一樣了,打開報章雜誌,都是色彩繽紛的美食美飲,電視中俊男主廚身邊總是圍繞了一大群美女助理。)

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好吃」?生理上,我們的味蕾,受到食物中某種成分的刺激,經由神經傳遞到腦部,產生某種愉悅的情緒,這是何等玄妙的機制;此外心理上及社會性的各種互動因素,對我們「美味」認知的影響,更為複雜,現代知識如此發達,也說不清其中的道理。

好吃與否和營養無關,現代的醫學告訴我們,好吃的東西都不健康,但人類經過億萬年的演變,為什麼沒有進化成只喜歡吃既富營養又有益健康的食物的人種呢?這才最符合物競天擇的法則啊!

好吃與否,和價格也無絕對的關係。價高是由於量少,「價高」和「量少」導致了虛榮感和新鮮感,因此覺得特別美味。我們都知道,再好吃的山珍海味,天天吃也會受不了,好久沒吃的又會想它。

「古早味」也代表了以前的生活情調和態度,現已離我們遠去,有的甚至再也不復返了,這是不是我們懷念不已的原因呢?因此有人形容「古早味」就像初戀,初戀總是使人難忘,但如果初戀情人就是眼前的糟糠妻,恐怕就沒有那麼浪漫了。

不過,「古早味」好吃,除了懷舊的情感之外,我認為還有個硬道理,它經過了時間的洗禮,就像好聽的老歌,都是經過長時間淘汰留下來的。

「古早味」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而且不只是幾十年或幾百年流傳下來的,而是幾千年或幾萬年智慧和經驗的累積,不像所謂的「創意料理」,還在研發實驗的階段。相較之下,「古早味」當然好吃得不得了啦!

2014/08/05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