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8 00:00:00閱寫協會

面對失業 ◎文霞

電視晚間新聞正在報導失業問題,其中一則讓我十分驚訝,不知該如何理解這個社會現象。

那是報導一位三十出頭的小姐,原本在化粧品公司擔任業務工作,月收入很不錯,大約七、八萬元,但最近無預警地被裁員。她沒讓家裡的人知道,怕他們擔憂,自己在外賃屋,房租兩萬多元,失業後,還維持著原來逛街、購物、做SPA的生活,花費的自然是以前的積蓄,訪談中,她提到約有十多萬元的積蓄。她的想法是,失業心情很苦悶,所以要藉著購物才能轉換心境。鏡頭前還展示她買的兩、三個皮包,其中一個就要兩萬多元。

聖嚴法師曾說,遭逢問題時,首先要「面對它」。失業期間固然苦悶有壓力,但不面對問題,調整生活方式,卻把積蓄耗盡,豈不更增添經濟上的壓力?

當收入中斷,該思索的應該是如何節流,而非擴張消費吧!家人的關心詢問,就算沒有助益,也不必一個月多花二萬餘元租屋在外;做SPA是一種被動式的紓壓,若改以自己運動,如跑步、做有氧操、散步,既省錢又健康;更重要的是,將逛街購物的花費省下來,讓自己進修新的職能,提升職場競爭力,才是轉「憂」為「優」的王道吧!

媒體做如此報導,真令人擔心會誤導年輕人在面對失業時,做出錯誤的解決方式。

 

2013/10/16人間福報.家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