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教養情】返鄉的陌生人 ◎郭玉霞
你曾有過離開一個地方,多年後再回頭造訪的經驗嗎?
小時候,我曾在桃園的鄉下住過一段時間,後來因為父親要讓孩子們接受較好的教育,舉家搬到了台北。記得大學畢業之後,第一次返回故鄉,印象中的大房子、大馬路,變成了小房子、小馬路,人事物的變遷,讓許多小時候美好的記憶似乎都變了樣。
當時眼中看到的景物,感覺既熟悉又陌生,我努力要在塵封的記憶中,搜尋出它們原來的風貌。我用探索、質疑的眼光,看著這一切原本曾是最熟悉不過的世界,但是,時光的流逝、經驗的轉變,卻讓我無法再將這一切視為當然,因為我的意識,已不是原來的意識,我是個返鄉的陌生人。
轉化自我意識有助教學
美國著名的哲學家 Maxine Greene,寫了一本《教師即陌生人:當代教育哲學》。在這本書中,她認為,身為老師必須要有哲學的素養,對人、教育、知識,都要有比一般人更深入的見解,因為教育是一件提升人類意識的工作。老師也必須提升或轉化自己的意識,而用的方法,就是將自己視為一個返鄉的陌生人。
多數的老師被教學脈絡的枝枝節節所困住,他們每天不斷的處理在教室中發生的瑣事:學生的東西掉了、作業沒寫、摔了跤,還要處理校長交辦的事項、行政單位的命令、各種各樣的考核,加上家長對小事的干擾,日復一日,老師們開始忘了他們工作的目的—給孩子適性的教育。
如果老師能把自己當成返鄉的陌生人,就能拉開自己和這些事的距離。他看著這周遭的教學瑣事,不認為這些都是理所當然,帶著探索、質疑的觀點,想著這件事情如果這樣處理較方便,但是犧牲了學生的權益,我把學生放在哪裡?
什麼是知識?我質疑過課本上的知識嗎?為趕進度而讓學生聽不懂,這理由是否正當?他思索著這些細節,想著背後的理由和價值觀,念念不忘自己的教育目的,由此提升或轉化自己的意識層次。他做出不同的決定,很清楚自己的理由是什麼。
因循常規生活難有進步
另一位美國著名的教育學者Sarason , 有一個類似的比喻。如果我們要了解學校的文化,要把自己想成是外星人乘著太空船,偶然間降落到地球上的一個空地,這正好是稱為「學校」的地方。這個外星人不懂地球的語言,他很好奇,這個地方為什麼在連續的五天中都擠滿了人,而接下來的兩天,卻是空盪盪的,一個人影都沒有?如果這是個辦教育的地方,這樣的安排是達到最好教育效果的方式嗎?為什麼不是四天和三天?或2-1-2-1-1的方式?
我們對學校的文化或是潛在的常規,不求甚解。不管新進教師或資深教師,都那麼自然地接受學校的傳統,隨著時間一年一年過去,待在裡面愈久,愈是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如果我們問每件安排背後的理由,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答案,因為自有學校以來,我們就都是這樣做的。於是日復一日,我們只是跟著常規在過生活,沒有質疑,沒有改變,也沒有進步。
用全新的心情過每一天
很多老師會覺得每天教學的日子都是一樣的,每天講固定的話、做固定的事。但是,如果,我們把自己視為返鄉的陌生人,或是從外太空來的外星人,我們帶著好奇、質疑的眼光,看著周遭的教學環境,重新考慮現有的安排或是既定的常規,想著這些背後的理由,反省自己的價值觀,認識自己的意識,進而修正它、改變它,那麼我們的教育或許會有不同的風貌。
我們常聽到:如果把每一天當成全新的一天來過,你會有很多新的發現,也會有很多新的樂趣。把你周遭的人當成新朋友來認識,你會看到他們不同的一面。如果把這些觀念用在教學工作上,你也會有非常不同的收穫!
作者:郭玉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
【2012/06/29人間福報.家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