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9 23:36:50顏尼歐

給予面對真實的勇氣 - R.P.G.

原名:R.P.G.(2001)
著作:宮部美幸
翻譯:黃心寧
總導讀:傅博
(書籍封面版權屬於獨步文化與日本集英社)
(本文涉及書中情節,請斟酌入內)

個人主觀推薦:★★★

故事大綱
網路上的虛擬家族「爸爸」慘遭殺害,這起凶殺案與三天前一名被絞殺的女子有關,這兩名死者身上竟然遺留下一模一樣的纖維物,警方於是展開聯合調查行動。由《模倣犯》的武上刑警與《十字火燄》的石津知佳子聯手出擊,一起解開兩起案子的謎團。


R.P.G(Role-playing Game)角色扮演遊戲
參與者扮演虛擬世界中的一個或者幾個角色,在特定場景下進行遊戲。參與遊戲者會因為選擇扮演的角色不同,被賦予不同的角色性格與能力,而這些屬性會根據遊戲規則做對應的改變。但是角色扮演遊戲因為其匿名性,以及互動對象為真人,亦因此產生許多新型態社會問題!

在成立本部落格之前,我曾經在舊家寫過一篇名為科技疏離感的文章,後來也將其原封不動的搬到新地方來。當初寫這篇的緣故,就是有感於科技的發達使得人們不需要面對面就可以完成許多事情,這樣雖然方便,卻也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時至今日,更多更方便的聯絡工具誕生了,我們有臉書、堆特與各式各樣的微網誌,尤其是臉書,其必要性大概已經跟過去的MSN不相上下了吧!我們被迫將所有個人資訊放在網路上、攤在陽光下,再多的隱私設定也阻擋不了有心人士的入侵,我們的私密空間蕩然無存。而到底有多少人是用享受的態度來面對這一切改變?我非常懷疑,至少我毫不享受。

結合社會議題與人道關懷,向來是宮部美幸作品中鮮明的形象,早在2001年,宮部老師就察覺到網際網路的發達必會造成現實生活的殘障,不過這其實有些「蛋生雞,雞生蛋」的味道,到底是因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或不滿足而依賴網路上的社群關係?還是因為有了網路關係,而忽略現實的周遭?宮部在故事中告訴我們的是,因為對現實的不滿足而尋求網路當作慰藉的結果,就是讓原本已有裂痕的關係,再次受到衝擊而碎成一片。

故事從一樁兇殺案出發,警方層層調查後發現這位現實中的父親,在網路上也擔任其他人的父親,他與其餘三人組成了擁有一對子女的父母,於是乎警方傳喚了現實與網路上的家人到案說明,一場精彩的心理攻防戰也就此展開。父親的死究竟是跟誰有關?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以下有劇情)
其實不論警方有沒有假扮這三個人似乎對案情影響不大,所以我不大懂得這樣設計的用意為何?
(以上有劇情)

兇手雖不難猜,但我認為那並非是這部作品的重點,宮部一直想描寫的,很明顯就是家庭的疏離應該從現實上去彌補、改進,而非把網路當作避風的港口。

其實我更好奇的是,究竟有沒有人做過統計,當網路蓬勃發展以後,原本那些躲在角落、我們暫且稱為邊緣人的人們,是否獲得了慰藉?是否因此減少了社會問題?還是說促使了更多人躲進黑幽幽的房間,整天面對唯一的光源?但有一點是絕對不能否認的,我們總是不能過度依賴某項事物,當它突然在生命中生活中消失,人們感到無所適從的時候,那才是最恐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