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談色戒的女性情慾
色戒的原文不過是短篇小說的文字,卻被李安導演拍出三小時的精采好戲。
在張愛玲的文字中,或者要做到的一點小小的工夫,就是去考究那個時代上流社會的文化。在上海那個吳儂軟語的燈紅酒綠文化空間中,以及在戰亂烽火的時代下,這情的位置是否存在,抑或只是燈火闌珊處才有的風景?
<色戒>這部戲把易先生跟王佳芝兩者角色情慾互動是整部戲的主軸。王佳芝的在此部片的角色背景頗像張愛玲的化身。若有看過張愛玲的自傳都知道,張愛玲的媽媽曾經到遠走英國,而她的童年生活不怎麼快活。王佳芝的生活就很像她脫離現實生活中去尋找一些令自己痛快的夢。
時局設定好了,故事的主角換了名字,只等自己用深沉的文字覆蓋著這隱約要被誘出來的內心渴望,其實從色戒的紙本文字中,其實很難去想像當時易先生與王佳芝間的情慾流轉。但是李安導演卻把影像重建了,不論是當時的上海麻將文化,還是十里洋場上的貴婦人勾心鬥角,重新呈現張愛玲小說中最真實的片刻
背景描述王佳芝當時還是女大學生,在那時候上海仍就是烽火連天。許多學生們紛紛到香港避難,那時候的張愛玲也便是如此。在愛國青年的熱情的邀約下,王佳芝心動的加入愛國話劇社。她為著鄺裕民的一股愛國熱情而加入,王佳芝當時因為欣賞鄺裕民才加入的。印象深刻的是,王佳芝在舞台上狂喊著中國不能亡的口號但是,這也真的是王佳芝的想要的嗎?但早熟的王佳芝,父親遠渡重洋離他遠去,獨立一人無依無靠的浮萍心情,也想找個避風港歇息。但,王佳芝把自己的感情隱藏地很好。碧月羞花的容顏,荳蔻青澀的年華,何不是想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麼?
然而,鄺裕民令王佳芝失望透了,他愛國比愛她還重要,甚至遠比犧牲她去刺殺一名漢奸還要來得帶勁。而處在國家遊走於灰色邊緣地帶的時代,鄺裕民的心態是可以被體諒的,因為國仇家恨才是最難從心中拔除的刺。然而,鄺裕民一旦將自己奉獻給國家之後,情愛的位置早已五霄雲外,一心只想殺掉汪精衛跟其部署的特務機關頭頭,這時鄺裕民的心中早已忘了王佳芝一名敢愛敢恨的女子。而這也是為何<色戒>的李安把情愛的鏡頭拍的如此淋漓盡致,其實在烘扥張愛玲的文字底蘊的情慾世界,雖然裸露,但情感真摯。也展現張愛玲對愛情的觀感是渴望的一段淋漓盡致的靈性愛慾融合,而情之所鍾,正在如張愛玲女子之輩也。
而當乾柴遇上烈火,當然是一發不可收拾。情竇初開時,荷爾蒙的分泌促使兩方相思,易生生與王佳芝的確是戀愛著的,王佳芝早已忘記自己的身分,她只想到自己好似戀愛中的女人,整天魂不守舍似按奈不住情郎的相依。
當王佳芝已經被易先生那股像蛇般的狡猾的挑逗,像是蛇找到獵物,總是會圈住獵物一圈一圈,直至獵物慢慢窒息時,王佳芝覺得這窒息的愛,才是真正感覺到被愛,被擁有。
王佳芝時常聽易先生對她說出在工作上的不順快,在她面前總是放鬆的心態,總是欲求不滿的需索王佳芝的每一寸肌膚,那才是王佳芝感到自己真正存在的時候,而當這些內心的欲望與愛國情操互相矛盾的同時。鄺裕民才恍然了解王佳芝失魂落魄的神情中,似乎被易先生蹂躪至極的憔悴樣,有些許的憐惜,這才發現他才主動對王佳芝動情。
劇情高潮至那幕送鴿子蛋鑽戒時,那時王佳芝的內心,早已在易先生送他鑽戒的那霎那間,完全掏了出來,並且融化在易先生把她惜如珠玉般的呵護憐惜裡。王佳芝完完全全的被易先生的愛意給緊緊套牢,且這枚貴重的戒指還難以一時褪下。但這時,暗殺易先生的人已經在外面佈了線。而錯就錯在王佳芝栽在這情字,而非色。
當易先生坐在那張曾經巫山雲雨的床上,被褥上彷彿還留有王佳芝的溫度、香氣。靜靜體會那一切的惘然,而易先生最後終不敵被欺瞞與背叛的不堪,而狠斷情絲,讓這錦瑟停奏,餘留的往事如煙,兀自神傷。
而此時,王佳芝已經在郊外,靜靜地伏在愛人簽字處刑的槍口下,並墜入那深深的懸崖。巧的是,我突然想起,李安的<臥虎藏龍>片尾最後當玉嬌龍墜崖時的表情,竟然與王佳芝的臨死前的神情堆疊在一起。在我看來,這兩部片的女主角,都被塑造成為愛犧牲的女性。玉嬌龍是懊悔失去真愛,而王佳芝則是落得自由生命兩頭空。
色易守,情難防。當愛情來時,恐怕連長江一號,都得拋頭顱、灑熱血。
承上文,當色與情無法協調時,就女性書寫角度/身份來說,死亡的慾望會很強烈,但張愛玲既然慣用冷筆淡筆寫些世俗中人小奸小惡,人之常情,於是這種衝突性在其作品是淹沒在時間/或大時代戰亂之流中失去意義,是以紅玫瑰白玫瑰可以無足輕重的將女人分成兩類,各有長短卻又不是那麼要緊(對男人來說只是口味輕重而已)傾城之戀更是諷刺,並非女子絕色傾人城國,而是時代動亂所以才能成就這一段愛情,因傾城而戀,而戀之後呢?
男人繼續保持外遇的可能,女人至少保住婚姻與財產了。這種情與愛的基礎建立在利益上,很難說真情幾分?或者說,這才見人性,真實的懦弱與退縮、真實的無法天長地久。
這也是色戒異於張愛玲其他作品原因,因為王佳芝最後的提醒與警戒,她不再是一個工具,一個中介,而是成為真實的女人,那一刻她戴上戒子,成為他的戀人,那一刻她是真正的女人,為情人憂心,如果照文本電影這樣拍的話,這一刻應該是張力十足低~
不過,照妳文章來看,電影將易先生與王佳芝肉體上的糾纏拍得難分難捨,我想易先生那種欲求不滿倒是真性情的表現,他在床上畢竟對她毫無隱瞞,要得徹底,這種纏綿其實與靈肉合一的狀態有相似之處,因為戀人彼此之間也需要這種熱度才燒得起來,男女相悅慕之情本來就是在床上死去活來作為結束,就像瑪格麗特莒哈絲的情人,因為戰亂、因為知道彼此最後不能在一起,於是求歡的片刻就燃燒的越激烈,近乎絕望。
色戒/戒色?其實都無關緊要了。
如果人終歸一死,那放手一愛又何妨?
所以王佳芝的死倒是一種成全,如她不死,我恐怕張愛玲又要將她寫成另一葛薇龍或白流蘇了~這樣就不乾淨利落啦!
承上文繼續寫啦(真是可惡,剛剛電腦斷線~喵)
小說最後易先生是很感激王佳芝的,內心獨白是感動中年的自己還有這番遇合(他知道自己的身份被刺殺是正常低,但殺手為殺他前情人不背叛他而提醒他,對他來說就是真愛了)
有趣的是他命人去圍封鎖線殺了那一區域的殺手時,是抽著煙想著王佳芝必定不意外自己會這樣做,若非自己是這樣決然的個性她也不會愛他(這個或許也可參看張愛玲另一部作品虞姬,張愛玲寫其自刎前的心情起伏,或許可對照看)
張愛玲雖然常寫愛情灰暗面,但她的愛情關卻是反其道而行,這點從她寫紅樓夢魘、與胡蘭成的戀情中可見一斑,色戒是其得意之作,而背景與胡蘭成的身份亦有關連(所以這篇小說亦不同以往作品風格)只是張作多是人物內心獨白,這也是其作品改編成電影最具挑戰之處(因為扣除掉人物內心獨白與意識流動,其作品的複雜與深沈就會減掉許多味道)啊~這也是我想看色戒電影如何拍的原因,只是目前中外文學剛好是帶外國文學的班,11月換到中文班才能在課堂上看到這部電影(我也想看襄師如何帶這種文本與電影的差異對比)不過張愛玲本身是愛恨分明的,越是在乎愛情者,當其人生背景與機緣無法成全時,才越會嘲諷,以反筆或冷筆淡寫之,值得注意是敘述視角的轉換,張愛玲的作品不但維持客觀的冷靜敘寫場景,細膩而重視色調的感覺,另一方面又要寫入主角心情而不介入,甚至此心緒亦是冷然有隔,就像雲端中看人廝殺,渾然置身事外,兩不相干。
這也是其作品難以改拍電影的原因,電影需要引導觀眾走入,而其作品往往敘寫一些偏執與冷漠的事態,這是無法令常人走入的~
wow...風的留言讓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好深入...
那戒指的確使我聯想到跟易太太的對比,他們在戒指店裡四眼相望時,真的跟情侶一樣,佳芝真情流露地要易先生快逃那幕,著實撼動著我......還有那幾幕因為要有性經驗而犧牲初夜給社團中很噁爛的男子,看了實在生氣又難過這樣犧牲的不值...我想告訴風,電影應該不會讓你失望喔...只是有人說這電影有個瑕疵...我覺得倒也還好...畢竟重點不在那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