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樹說故事-幾則成語的故事(新增人質的意思)
哈囉,各位阿樹的好朋友們,大家好啊,終於,阿樹可以輕鬆一下啦。
大前天和前天(星期六和日)兩天,阿樹在考期中考,所以你們會發現,阿樹幾乎很少上來。
現在考試結束囉,所以會經常上各位的格子拜訪的啦。
來來來,請把板凳、椅寮(台語)、好折凳等,都傳乎好,點心和茶水也請自備,阿樹又要來說故事囉。
今天呢,阿樹要來說幾則成語的故事,讓大家知道,成語可不是憑空就有的哦。
一字千金
在戰國時代,比較強大的國家一共有七個,它們分別是秦、楚、燕、齊、韓、趙、魏。
呂不韋原本是趙國人,他很有野心,經商手段很好。
他知道在人質中(晚點再解釋人質),有位叫異人的公子,他想透過異人,來實行自己的野心。
於是他大施銀彈,還把自己最寵愛的姬妾趙姬,獻給了異人。
後來異人順利的回到秦國,也做上了國君,當然就封呂不韋爵位,呂不韋後來還做了秦國的宰相。
等到秦王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即位,他看呂不韋的勢力太大,有如芒刺在背,於是削減呂的權力,還把呂踢到蜀地(現在的四川)去。
呂不韋在蜀地時,召集自己的食客,讓他們編了一部書出來,這部書就是有名的<呂氏春秋>,又稱為<呂覽>。
所以後人有個說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
他為了讓大家讀自己的書,於是就把呂氏春秋掛在城門上,還貼了告示:「有可易一字者,賞千金。」
這就是一字千金這成語的由來囉。
2013.04.23 12:24分新增人質的意思
上面有說到人質,就來解釋一下什麼是人質吧。
春秋戰國時代,如果二國打起仗來,有一方輸了的話,那麼這戰敗國為了求和,就會以人為質(做為擔保),藉此向勝利者保證,不會再攻打(至少是暫時啦)。
而這人質呢,通常都是國君的孩子,而且是最不得寵的,或者是沒啥地位的,各位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因為如果戰敗國想再發起戰事,那麼為了教訓戰敗國,這人質可能會被殺死!
所以你們想,國君有可能會派自己最寵愛,或是自己屬意的接班人去做人質嗎?根本不可能好嗎!
破斧沈舟
在秦朝末年,有個很有名的人,他叫做項羽,據說他天生擁有神力,可以輕易的舉起一個大鼎(綠巨人浩克?!)
他有位叔叔叫做項梁,被秦朝的一位將領章邯打敗,戰死在沙場上。
他為了替叔叔報仇,於是率領了五萬的兵,是滴,各位沒有眼花!的確是只有五萬!而對手的兵力,是有五十萬!可說是實力懸殊啊!
項羽率軍隊來到鉅鹿,他下令要二萬的兵先渡河,只帶了三天乾糧,並要他們在渡河後,把船都鑿沈、斧(可不是斧頭哦,而是煮飯用的器具)都打破。
人真的是會有無限的可能滴,被這麼一逼,士兵們個個奮勇殺敵,大敗了秦軍!
後來,破斧沈舟也變成了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下了很大的決心,不成功決不罷休!
入木三分
東晉時,皇帝在北郊舉行祭祀的儀式,必須更換原本已寫有祝祭文的木板,工人們在削去王羲之寫過的木板時,發現他的筆跡竟然透入木板有三分之深!由此可見王羲之雄厚強勁的筆力。
此事見於南朝宋•羊欣《筆陣圖》。
王羲之在三十三歲時寫的「蘭亭集序」,以及三十七歲時寫的「黃庭經」,一向被譽為書法藝術中最好的小楷範本,後人尊稱他為「書聖」。
而羊欣用來形容王羲之筆力的「入木三分」,後來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評論深刻中肯或描寫生動逼真。
好啦,先說這三則吧,咱們下次再繼續囉。
上一篇:阿樹說故事-倉頡造字
下一篇:阿樹說故事-晉文公的故事
謝謝阿樹老蘇^^"
我只是山寨版的^_^ 2013-05-02 08: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