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您有多久沒回家了?
各位,好幾天不見囉,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我呢?(謎之聲:「你少臭美了!大家才不會想你咧!」)
這幾天,阿樹在忙著準備空大的期末考,好不容易考試過去了,阿樹才有空再生篇文出來。
在準備考試時,阿樹看了一篇小品文選裡的文章,篇名就叫做<北堂侍膳圖記>,阿樹看了之後,很是感動,於是也來和大家分享這篇感人的文章。
朱琦<北堂侍膳圖記>選自《怡志堂集》
原文
姚湘波先生以所繪北堂侍膳圖示余﹔圖廣四尺,縱一尺,修竹古木,翳然庭宇。素衣練裙,怡然坐於堂上者,為其母沈太夫人。面白晢微髭而侍側者,即湘波先生﹔稍左,肩隨而立,為其弟湘舟﹔其右,面微俯,嶷然而秀出者,為其弟湘漁。余曰:「天下之至樂,無有逾於此者矣。人孰不有此樂?然往往當其境者,視為固然,無足異也。」
猶記琦少年時,侍先大夫飯,有饋蒸豚者﹔琦方自墊中歸,先大夫謂琦曰:「汝今日書熟乎? 以啖之」回顧吾弟,牽衣立母旁,先大母年八十,扶杖相視而笑﹔以為人生骨肉,歡聚橫如是。及長,更歷憂患,顛頓狼狽,奔走道途,忽忽已二十年﹔今獨吾母張太宜人在耳!
余又以宦游京師,太宜人以遠道不果來,弟及諸侄,南北乖隔,每於中夜,旁徨卻顧,不獨兒時意像,邈難再得,即曩昔家居骨肉聚處之樂,亦惝然如夢,不可追憶,覽是圖,不能不慨然而嘆也。」先生以某年官翰林,改銓部,奉贈公諱歸江南。今年春,復供職來京。太夫人憚於遠涉,不獲迎侍。先生所處之境,其有與余同者耶。
嗟乎! 世之遠游而不克顧養者多矣!今先生獨睠睠於此,且為之圖以示不忘。余既重先生之誠,且志余感,而又為世之遠而忘其親者戒,乃為之記。
翻譯:
姚湘波先生拿了一張他畫的侍奉母親吃飯的圖給我看,這幅圖寬四尺、高一尺,圖中畫了許多的美麗的竹子和古樹,它們長得很茂密,和圖中的庭園搭配起來,真是相得益彰。
穿著素衣和製作精美的裙子,安然自得地坐在堂上的人,正是湘波先生的母親沈太夫人;臉色有些白晢,留了一點鬍鬚站在一旁的人,正是湘波先生;站在他稍微左邊,和他並肩而立的人,是他的弟弟湘舟;站在他右手邊,臉稍微有些低下去,長得相貌堂堂的人,是他的另一個弟弟湘漁。
我說:「天下最快樂的事,沒有什麼比得過天倫之樂了!每個人不都擁有這種快樂嗎?但是往往處在這種情境時,都會視為理所當然而不去珍惜,這一點都不奇怪啊!」
還記得我年少時,時常侍奉先父吃飯,有人送了一整隻的蒸豬來,我正好從私塾下課回家,先父對我說:『你今天書有讀熟了嗎?來,這肉給你吃。』
我回頭看了一下弟弟,他的小手牽著母親的衣服站在她的身邊,先祖母已經八十歲了,手拿著拐杖看著我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我以為像這樣的骨肉相聚,會一直長久地下去。
等到長大之後,歷經了滄桑、東奔西走……竟然已經過了二十年!現在家裡就只有母親一個長輩了,我又在京城做官,母親因為路途遙遠就不來和我同住,弟弟和那些侄子們又都分居各地。
每當午夜夢迴,時常覺得很徬徨並一再地回想,那兒時的景象,很難再擁有了!即使像湘波先生這樣的天倫之樂,也是好像夢一樣,很難以再去追憶了,看了這張圖,不能不感慨地嘆息啊!」
湘波先生後來官做到翰林(有點像是長官的秘書),又改分配到銓部(應該就是像今天的銓敘部),朝庭封了他,讓他衣錦還鄉;今年春天,湘波先生回到京城上任,他母親也是因為路途遙遠,所以無法常侍在側。
湘波先生所遇到的情境,和我簡直是一模一樣啊。唉!現在遠遊他鄉而無法侍奉雙親的人實在太多了!但是只有湘波先生一直記得這件事,並且畫了這張圖,表示自己永遠不會忘記。
我很重視湘波先生的心意,而且他的心也很讓我感動,再加上,為了讓那些遠遊他鄉而忘了奉養雙親的人引以為戒,我便把這件事寫了下來。
現代的交通雖然比古代更加方便,但是仍然有些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前途,而遠走他鄉,到後來遺忘了自己的雙親。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別讓這遺憾發生在自己身上!
遠方的遊子們,您有多久沒回家探望父母了?
相信阿樹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此時的我深深體會到"子欲養而親不在"
愛要即時!!孝順父母也要即時喔!!!
我就一直在感嘆
也體會到孝順一定要及時
濤大姊晚上好 2013-01-10 19:39:00
樹哥 ~ 晚上好
咿...給雷爸說完了
咿...算了
失聲了我還是少說話
嘻*^_^*晚安
妳說妳的咩
失聲?!
多吃點澎大海吧 2013-01-10 19:36:51
與家人一起生活
是最幸福的事了...
阿樹終於考完試了
這下可以輕鬆一陣子了~
和家人在一起
真的是件最幸福的事囉 2013-01-16 10: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