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0 14:07:48SEAN

台灣人繳稅 中國人享受! 中生來台 學費將相同



學歷認證後… 就業更困難

2009-11-19

教育部宣布將採認中國學歷,讓偷跑者就地合法。圖為民進黨立院黨團日前以推倒大型骨牌的方式,凸顯承認中國學歷的嚴重性。(資料照,記者王敏為攝)

〔記者楊久瑩、林曉雲、李欣芳/台北報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表示,台灣的教育產業已供過於求,開放陸生來台,將威脅本地人的就業機會;且因以前偷跑取得中國學歷的台灣民眾,也將可回台就業、考公職,對就業市場勢將造成排擠。

蔡英文:排擠本地人

佛光大學工學院院長黃仲陵表示,該校資訊系今年應徵一名助理教授,結果來了四十多名博士搶缺,政府同意採認中國學歷後,拿著中國大學學歷的台生,勢必回流和本地生一起搶食教職缺,本地學生應有所警惕。

多 位立委更擔心國家考試會因此淪陷,嚴重影響國人參與考試及服公職的權益,考選部長楊朝祥昨強調,「非台灣人民不可能開放國考」,因公務人員考試依法須具備 中華民國國民身分才能報考,專技人員考試雖可以開放外國人報考,但在兩岸關係條例中規定,大陸地區人民並非外國人,也非中華民國國民,自然不可能開放報 考。

不過,楊朝祥指出,依目前國家考試相關規定,只要教育部未來認可了中國四十一所學校,包括台灣人民取得中國學歷,或大陸配偶取得台灣公民身分,他們的學歷都符合教育部的認證,都可參加國考。

考選部將提升鑑別度

楊朝祥強調,就他了解,目前台灣符合教育部新規劃大陸學歷認證資格的人應該還不多,考選部也會提升國考鑑別度,選出適才適所的人。

蔡英文說,教育部對於中國學歷的採認,要用什麼標準與機制,才能夠確認中國的教育水準已達到台灣可採認的程度,牽涉到兩岸教育體制開放程度與思想自由程度的不同,民進黨執政時期處理這項問題非常謹慎與小心。

此外,針對是否限制國考應考人的年齡及次數,楊朝祥回應,考選部雖展開研議,但尚未成為政策,雖然國外有不少國家限制應考人的次數及年齡,但限縮人民應考權益在台灣推動上確有困難,他個人認為「不應該限制」。

(本文轉載自:自由電子報)

沒繳稅同享資源/陸生與私校生繳同樣學費 不公平

2009-11-19

〔記者陳怡靜、黃以敬/台北報導〕教育部宣布明年將開放陸生來台,第一年雖然 只有開放兩千人,但陸生 學雜費該怎麼收?因無明確標準,讓私校一個頭兩個大。更可議的是,陸生及家長未在我國繳稅,卻能與我私校大專生繳一樣的學費、同享學校資源,對八十多萬私 校生及辛苦納稅的家長非常不公平。

政府每年補助大專校院高達近五百億,三十三所國立大學就要約二百五十億,至於三十四所私大,依據學生數及評鑑績效則每年獎補助約三十三億,每校約兩千萬至一億五千萬不等;技職私校獎補助款則達約三十八億,若再加上學雜費減免等相關補貼,官方一年補助最高可達近七十億。

根據教育部規劃,陸生就讀公立學校需收取私校費用,就讀私校則不得低於私校台灣生。部分學生擔心,就算中國陸生是外加名額,但未來國內學生可享有的教育資源及官方補助經費,勢必會被稀釋,就算是私校,陸生也沒道理與本國生繳一樣學雜費,這太不公平。

私立技專校院協進會理事長、嶺東科技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台灣的大學有政府經費挹注、家長納稅,陸生若來台,收費肯定要比台生高,「國立學校問題還不大,但私校收費不一,就可能成為大問題!」

遠 東科大教務長夏郭賢也認為,教育部應訂出學雜費統一增額比例,再讓各校各自規劃收費。但他不贊成比照外籍生,因國內大學對於外籍生收費標準不一,陸生的特 殊身分恐引發更多疑慮。另名私校教務長則強調,陸生事涉敏感,包括課程人數與宿舍規劃等,大學得特別審慎、避免排擠台生。

一名私校校長則說,中國明年有一千一百萬名學生參加大學考試,但只有五百萬人有機會進大學,「台灣肯定有陸生市場,但收費不一,也絕對有可能亂成一團!」教育部應儘快規劃配套方案,陸生學費必須比台生高,「陸生在台灣沒有納過稅,多收學費是合理的」。

(本文轉載自:自由電子報)

採認中國學歷 擬溯自86年

2009-11-19

綠委痛批吳清基媚中

〔記者林曉雲、曾韋禎、胡清暉、陳怡靜/台北報導〕教育部初步規劃採認中國學歷溯及既往的時間點是民國八十六年十月之後,也就是前教育部長吳京任內公布大陸學歷採認與檢覈辦法後,拿到中國北大、清大等四十一所大學學歷者將獲得承認。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批教育部長吳清基媚中,只要人民用選票作出選擇,民進黨團的防線就有機會往前推進。

教 育部另也規劃溯及既往的兩個備案,分別是自八十一年及八十七年,八十一年是因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開始施行,八十七年則是因為監察院調查糾正,使大陸學歷採 認與檢覈辦法施行後,政府仍未承認中國的大學學歷。三案將並陳到公聽會廣納各界意見,教育部將組成專案小組審議認可學校名冊。

私校憂心加速倒閉

佛 光大學理工學院院長黃仲陵悲觀表示,以前不承認中國學歷,都有台生偷跑到中國唸書,現在要承認中國學歷,加上中國政府也會給予台生獎助學金、採計大學學測 等誘因,台生外流中國情形一定會更嚴重,陸生來台灣也會挑學校,將加速台灣後段私校的倒閉危機,國內大學應該有所警惕。

私立技專校院協進會 理事長、嶺東科技大學校長陳振貴也擔心,承認中國學歷恐導致「台生赴中」多過「陸生來台」,那大學就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台商子女可能是最大宗赴中國讀 書的學生,光是大上海地區台商就有約六十萬,不容小覷。」他認為,兩岸需要管控機制,「兩邊教育部得談好,『陸生來台』至少得是『台生赴中』的四到五 倍。」

台大盼有審查配套制度

台大教務長蔣丙煌則認為,純粹從學術考量,本來就應該溯及既往,外界若有所質疑,可以加上審查制度來配合,台大對自己的教育品質有信心,可吸引優秀陸生來台,不擔心人才外流,但目前僅開放台大申請核定名額的二%,「限制太嚴格、名額太少」,希望逐步開放更多名額。

吳京部長任內曾擬定大陸地區學歷檢覈及採認辦法,承認中國高校學歷,引發社會譁然,不只在野黨有意見,執政的國民黨中央也高分貝批判教育部,當時的李登輝總統緊急喊停,無限期暫緩此政策。

這次開放承認中國學歷、中生來台就學是馬英九的競選政見。在外界的高度疑慮下,教育部承諾絕不會承認中國的醫事相關學歷。但過去鄭瑞城主政下的教育部,傾向不溯及既往;現在的吳清基則改而傾向溯及既往。





(本文轉載自:自由電子報)

高學歷失業潮

2009-11-19◎ 劉競明

教育部長吳清基宣布政府即將承認中國「九八五工程」之後的四十一所重點大學之學歷,且可溯及既往。

若 單憑一紙證書如何鑑定其真偽?教育部如何向對岸政府高等教育部調閱並查證其申請人從中國「高考」分發入學以後在大學及研究所就讀之成績單?如何審慎查核台 生或陸生在該段學習期間,是否真正在該校就讀?又如何證明該項成績單不是教務處偽造的呢?任何物品要成就「山寨版」很容易,且物美價廉!但是辦教育及招生 培育人才,絕對不能用「山寨之心態」,考選部聲稱陸生未來不能考國家公務員或專技人員考試,這是推託權責之外行話。

陸生明年進口國內研究 所,最快約五年就可以獲得國內頒授之「國家法政博士」或其他專業博士,他們可以進入大學任教亦可赴民間機構任職,如何能夠不影響國內學子的工作機會呢?筆 者的判斷,中西醫學歷之承認,一旦成為「氣候」,在兩岸「和平發展」的口號下,遲早也將成為兩岸「和諧社會」與政治號召下之「犧牲品」。這些陸生教授員額 未來將愈來愈多,當「量變造成質變時」,國內的公共政策與高層決策那裡會不會隨之轉向呢?(作者為醫師)

(本文轉載自:自由電子報)

台灣學生出走潮

2009-11-19◎ 高焜源

之前馬政府為何突然說要開放中生來台?不是已經達成大學院校退場機制的共識嗎?一旦開放,不就是給了大學院校退場機制一巴掌嗎?原來信誓旦旦不承認中國學歷的問題才是主角,如今夾帶開放中生來台過關,台灣高等教育的亂景,真是不堪設想。

以 開放中生來台換取承認中國學歷,對台灣高等教育而言,是割肉餵狼、得不償失的事。既然承認中國學歷了,那麼許許多多本來考不上台灣一級大學的學生,在中國 優待台生的狀況下,他會選擇進入中國的一級大學?還是留在台灣的二級大學?依此類推,三級、四級大學的準學生,在考慮兩邊消費高低的情況下,會選擇消費高 的台灣次級大學,還是選擇消費比較低的中國次級大學呢?反正,以後這些次一級的學校也會被承認,不必擔心。這樣看來,台灣除了一級大學以外,其他大學都是 岌岌可危了,這是開放中生來台就能解決的問題嗎?而到時候,大學院校的退場機制剛好派上用場,卻是政府拿來推卸承認中國學歷責任的最好藉口。

更有甚者,採認中國學歷既然還可以溯及既往,不是教育的最差示範嗎?它等於在宣示:違規的是可以原諒的,守規矩的是自討苦吃的。這還能推動品德教育嗎?馬政府的說一套做一套原則,在此又得一明證。(作者為大同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本文轉載自:自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