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15 08:52:48卡丹札蕾雪

【新井一二三.東京人】徵友

「日本女人,三十餘歲,旅行經驗豐富,能操多種語言,風趣,有風格,熱情,少女氣質。尋找成熟、文明的朋友們。有意者請來信寄××××信箱。」

這是我給自己寫的廣告文,最近在加拿大全國性報紙《環球郵報》分類廣告上登出來了。

我決定刊登徵友廣告,主要出於好奇心。每逢週末打開報紙,總會看到好幾十個男女通過這種渠道找朋友、找配偶。我想知道什麼樣的人會答覆這種廣告,也想知道徵友廣告到底有沒有效。我想,雖然幾乎所有的報刊都登徵友廣告,找朋友最好還是找高級一些的,再說我也要考慮到安全問題,於是選擇了《環球郵報》,這應是加拿大最高級的一份報紙了。

登廣告的手續很簡單。某個星期六早上,我花三分鐘時間擬好了上述的廣告文本,把電腦印出來的文本傳到報館去。過幾天,有人打電話來,問我的信用卡號碼,我同意付九十塊錢手續費,下一個星期六就馬上有我的廣告登出了。沒有人查我的廣告寫得是否屬實。回信先寄到報館去,然後轉到我家來,既不用公開自己的地址,也不需要用個人的信箱。

廣告只登了一天,起的作用卻不小。在兩個星期以內,我收到了從太平洋到大西洋,加拿大全國來的三十四封信。

來信者可以說是社會的縮影。最小的二十八歲,最大的則是六十一歲。(信中說:「三十年前在紐約,我看上了一個日本女孩子,她完全改變了我的生活。哎呀!她不願意嫁給我,可是,我永遠也忘不了她。」)

他們的工作也是五花八門,有律師、會計師、醫生、大學教授、企業家、電視製作人、作家、工程師、飛機業務員;也有學生、工人、失業人士。有兩個黑人,兩個來自香港,兩個英國人,也有法國人、美國人、阿根廷人、愛爾蘭人、菲律賓人,當然最多是白種加拿大人。

使我吃驚的是,有兩個人跟我住在同一幢樓。雖然我的廣告沒說要找「男」朋友,但來信的全都是男性。

有這麼多人想跟我(或某一個「日本女人」)交朋友,你也許認為找白馬王子挺容易,實際上並不見得。

首先,多半的信寫得太差,我根本沒興趣看完。除了錯別字、語法錯誤以外,內容也很薄弱,甚至彷彿小學生的作文。這充分表示一般加拿大人的文化素質低落到什麼程度。

其次,有些人找的並不是朋友,而是特殊的性冒險。一個結過婚的企業家想找東方女人,給他們夫妻的性生活「增添刺激」。他寫道:「你要麼一個人,要麼跟朋友一起,來我們的別墅,大家一起好好玩吧!」另一個「五十一歲,愛看電視體育節目」的人寫道:「我喜歡跟年輕女郎在公共場所做各種各樣的壞事情。」這類邀請,我當然只好謝絕。

於是我剩下來的選擇並不多,最後決定跟四個人見見面:三十九歲的電視製作人,五十五歲的廣告商,三十九歲的大學教授,還有四十五歲的工程師。他們都是離過婚的人。

電視製作人是愛爾蘭天主教家庭的老九,曾跟美國人結婚,和她一起開公司,離婚的原因是「她太強」。他開白色小車來接我去吃午餐。我的第一個印象是這個人很矮,站起來,他沒有我(一米六一)高。他主要興趣是電腦,業餘時間自己開直升機。事業上很成功,但生活很寂寞。「我的心好像鎖住了已久,連鑰匙都找不到了。」他說。

廣告商在信裡說自己身高五呎十吋,但實際上肯定沒有五呎六吋。他在信裡說是五十五歲,但實際上肯定有六十五了,十年前離婚(「我公司倒閉,她跑了」),沒有孩子,自己生活,在家裡工作(為雜誌賣廣告),喜歡看書、看電影。他說「對年輕女人有弱點」。當晚,他要我到他家裡去看些美術品,我嚇了一跳,跑回家了。

大學教授雖然自稱年紀才三十九歲,已經失去了多半的頭髮,個子也比我高沒有多少,蒙特利爾的猶太教家庭出身,牛津大學的政治學博士。他在信上說:「假如你想看我的照片,到書店找我寫的書好了。」他曾經跟在英國教書時候的學生結婚,一年多以前分居,現在是單身父親。我跟他吃午飯的兩個小時內,有一個半小時他講自己的婚姻如何糟糕。吃完了飯,他只付了一半的錢,雖然我們吃的是每份四塊九毛五的廉價印度菜。

工程師從阿根廷來,在歐洲讀書以後,二十年前到北美。前妻是大學教授,兩個孩子均是大學生,和媽媽一起住。「家庭生活我已經畢業了。」他說。淺紫色的毛衣,深藍色的襯衫,再加上灰色的圍巾,他打扮得很瀟灑。頭髮雖然全白,但還沒有掉。可惜的是,人長得異常難看。

這四個人都是十足的知識分子,事業上也有一定的成就。除了「對年輕女人有弱點」的老先生之外,我想交交朋友,一起吃飯看電影也許還可以。但同時,我也覺得不大可能會有一個是我的白馬王子。不一定因為他們長得矮,禿頭,或樣子難看,而是因為人和人的關係總是需要緣分才能發展。我通過徵友廣告認識他們,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有緣分?我不知道。其實,見了面以後,他們沒有一個給我打電話。登廣告的是我,但他們也有選擇的權利吧!
不管怎麼樣,花九十塊錢收到三十四封信,見了四個人,是合算的。你要不要試一試?


資料來源--奇摩《新井一二三.東京人》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