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2 16:12:44懋哥

九十五年笨港登山社社員大會主席報告

社長的話十九

吳仁懋

民國九十五年八月十二日下午四點假雲林縣北港鎮青松餐廳三樓召開社員大會,由於當天我參加笨港媽祖文教基金會舉辦的志工基礎研習會,忙到三點下課時才偷偷蹓出來,到書法教室書寫會議程序表,順便看看社長要報告什麼?以及思考一下討論題目及可能被提出的臨時動議,底下是我所準備的報告內容:
首先談到六年來笨港登山社的社務能順利發展進行下來,當然要謝謝大家的合作及幫忙。本次大會後本人即將卸任,上次公文特別提到有意擔任理、監事的山友,請於七月底向總幹事報備,所以這張選票即以此為基礎印就的,請各位在理事上圈選九位、監事圈選三位,在新理、監事選出後,再擇期召開理、監事會議,推選出最好的社長,繼續為笨港登山社服務,開創新的局面出來。在卸任前有些事回憶一下,以與眾社員分享,笨港登山社從八十多年起開始向雲林縣政府社會局申請成立社團,依當時成立登山社團,規定相當嚴格,必須有五位以上擁有高山嚮導證的社員,於是向嘉義縣山協、鹿港登山會等等社團請求幫忙,他們都以必須充當其社團幹部或義工為條件,如此拖了將近半年,都不得其門而入,後經由某同事的介紹,終於申請到五張高山嚮導證,不過由於章程有社長的主張,經由社會局拖拖拉拉的,按照其想像完成這個什麼都不是的笨港登山社章程,社團在申請兩年後,正式同意成立,於八十六年五月假獨立山召開第一次社員大會,相當成功,由於獨立山不高,大家走來都稱心愉快,只是下山時,部分山友跟隨在阿里山當志工的吳文政循鐵路而下,沒有頭燈或手電筒的狀況下,手拉手的穿越進出八座隧道,走出阿里山鐵道通車後,唯一從「獨立山鐵道走回樟腦」的新紀錄創造者,大家在松腳苦苦的等待到下午七點,天也漸漸暗下來,從此以後,這群口中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山友,養成不敢登山的習慣,其實登山社剛成立都沒有經驗,也缺乏憂患意識,以為登山社是這樣容易的社團。在八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兩天「關山嶺、塔關百岳登山活動」,北高老師賴振興臨時有事,找邱萬見老師代替,因路上看到一位登山前輩的紀念牌,邱老師嘴中唸唸有詞,在即將攻頂時身體不舒服,我說你在此休息,大約十五分鐘攻頂後回來才一起下山,沒想到他跟著別隊下山,別隊山友腳程快,當然不會注意照顧,他竟因此遺失,找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清晨為攝影家帶回,大家心情弄壞了,塔關山不去啦!收拾行李回家,從此以後再也不同意任何人找代理的,同時也不再放單任何一位山友,同時邱老師也從此不敢登山了。
當然一個社團的成長不是都能很順利,就以嘉義山協為例,有次稍不小心嚮導就帶錯路,害留守人員找來所有幹部、兵分五路上山尋找,直到第二天早上嚮導才回電話,當時沒有手機,找人十分辛苦,所以在參加各種訓練時,教官都一直交代不可任意答應別隊山友,陰錯陽差隊上找沒有人會很著急的。那次去合歡山北峰,本社就有位社員跟別隊下山,全隊分兩路尋找,才發現他已回車上泡咖啡了。另外九十四年由於各種大自然因素如氣候及地震,登山活動因而取消,幾乎完成不了一半預定行程,山友的藉口一時多起來,如地層鬆動、雨水太多、土石流、山岳走動等等,後來吳校長竟然投保一千五百萬,雖災難不多,登山總是令人驚心動魄,登山社會注意此一偶發事故。笨港登山社的成長可經由下列幾項感受出來:
□ 百岳攻頂證書,登山社成立後第一次參與全國大會師,聽說台南市山協有攻頂證書,想到為了申請高山嚮導證的辛苦,本社也決定發給百岳攻頂證書,將來有更多的高山嚮導。
□ 上次雪山行,徐敏榮全家參加,被其老么一路抓兔子感動,回來特別製作而發給家庭攻頂證書、紀念狀。
□ 每年都製作一年內參與活動的紀念狀,以獎勵社員及鼓勵山友。
□ 登山活動心得文章登上笨港雜誌,廣為流傳。
□ 小百岳攻頂證書如獅頭山、獨立山
□ 與台中秀山莊(登山用品)、北港戶外生活館(已結束營業)、立喜麵包店(麵包、蛋糕)談好優待條件,提升社員證功能。
□ 張瑞振帶領下,蔡得黃、侯炫州、王志郎多次腳踏車活動。
□ 社員張瑞振、蔡慶忠、吳國隆、蘇金蓮、蔡靜壘支持北港高中登山社的活動,成效良好。
登山時社長總不厭其煩的交代:「不准超乎嚮導之前,也不准落後領隊之後。」這規定十分重要,同時領隊也應時時清點人數,比如北高登山社前年玉山前鋒攀登活動,有位同學有超前嚮導,當時天剛破曉,視線並不十分良好,也沒跟嚮導報備,憑著自己的體力往前衝去,結果到前鋒登山口,稍微疏忽衝向排雲山莊,待發覺時已無法喚回,殿後的領隊知悉後,商請上玉山的友隊招呼一下,結果從前鋒下山時,這位山友仍在後追趕,領隊眼尖停下來等候他約半小時,此期間不斷向他喊話打氣,他已大驚失色,見到等他半小時的領隊時,雖沒有哭出來,但已全身乏力,依賴領隊的扶持,護送下山,迄今又失去一位登山好手了。有人說:「登山時要小心在意,如果累了就應停下來休息。」話是不錯的,只是你怎麼會感覺到累?登山就是登山,一路走來都不太有感覺,比如上合歡西峰的回程,一坡又一坡的攀爬,那種不是累的累只想睡一睡,蔡靜壘就跟我說他要小睡一下,我知道最危險的是睡下去,而旁邊無人,在沈睡中可能就從斜坡溜下去,而你一點感覺都無,所以在斜坡上小睡最容易闖禍,上次邱萬見從關山嶺山不就是如此的溜下斜坡,張開眼睛時卻不知到身在何處?如你累到極點,一定要找領隊說一下等你陪你,看著你入睡,看著你醒過來,雖然看人睡很辛苦,自己也會被同化,偷偷莫名其妙的閉上眼睛,不論如何?領隊責任在身,自然警覺性會高一點,同時至少那時殿後的領隊知道你累得想睡。當然這也是社長時常強調的登山最忌一人落單,除了容易緊張外,累了也沒人照顧你(其實也不是什麼照顧,只是看著你在原地睡著的)。那次去單攻品田池有,就在登山口到武陵農場途中,累的眼睛張不開,於是想辦法快速走前頭,然後坐在路中間小睡一下,待後面的陳立甫到時把你拉起來、把你叫醒,這是我去單攻品田山所採用的策略,一路上都是陳立甫把我拉起來,最後回到武陵農場,上車睡到清境7-11吃泡麵、關東煮,當然味道有夠差的。
我從七十八年底在吳豐凱的慫恿下首登大壩尖山,開始愛上山,當然那時跟著嘉義縣山協一個月一座山,有兩個原因,其一是辭掉行政工作,其二是開始研究美學,當然我至今仍不明白何以喜歡登山?「山」給我的感受是由衷的美,雖然有人說美是一種直覺,其實因研讀美學書籍,開始對美的感覺喜歡起來,對於畫畫的時間已有很長的一段距離,那是初高中年代的事,師範大學年代則沈浸在書法中,因遇到宗孝忱、覃淑、汪中等教授的薰陶,薰陶並不是如何教你,而是一種感覺期許,那時進境有限,直到登山時無言以對著大自然美的沈浸,最近我躲書法教室中用心書寫,思考著線條之美,對著書法線條的創作,另生出一種美了,當然登山也是一種美。在登山過程中,我體會了「登山」的心態?那是登山時心絕對要放「慢」,所謂慢就是要把身體「空」下來,所謂「空」就是在登山時,全身憑著感受、觀想,從不想向為什麼來攀登此山,決不是因為百岳;也不是有名郊山,而是將自己身心沉浸在週遭環境中,去引導陽光、讓空氣在有意無意中滲透進身體來,在觀想中融入大自然,在山的小徑行走時,心要先存著感激感恩,這時有節奏且深沈的呼吸,使「氣」在身體周邊,一步一步向前運行,感覺上那股氣就慢慢旋轉起來,一時間肩膀和手臂,彷如有一道輕柔的氣息緩緩流過,一股涼快清爽的鬆軟舒暢之氣,由內心深處揮發出來,這就是「用意不用力」的精神狀態,登山行進中必須調整呼吸,有節奏的調息、伸展中使身體的空間增大;使身體逐漸鬆軟下來,有時甚至不感覺到自己的存在而忘我的境界;這時只覺得雙腿有如兩隻蝴蝶互相吸引、上下左右翻飛,換一種語氣說那就是向失眠時的數羊,如果數到最後尚知數到幾隻時,那就失去數羊的用意;如果數到最後已不知數到幾隻時,冥冥之中就會睡著了,所以登山要以合乎自然的規則的走動,就是讓身體做到不知不覺的走動、換腳方式像水一樣的柔軟,五臟六腑全都在運動,全身平常動不到的地方也能動到,這就是「慢」。「慢」的功夫在時間緩慢中,打開身體的空間,釋放出平日的緊張、焦慮,甚至舒放開身體的穢氣,讓人安靜下來,讓身體頭腦破除狹隘的觀念,開放心胸界線,與宇宙萬物同存,尋找的過程去發現很多變化旋轉的空間,肢體就可以更自由的運動,此時肢體放得下,心也放得下,我就是我,所以登山是自在的,將體外的空氣慢慢導引進來,身體裡面的脈絡就會和外面的磁場相呼應,到達「空」的境界。
很多山友都知道台灣五百公尺以上的高地約佔整座島嶼的45.2%,生長在台灣,每個人內心最期望的接觸大自然、最飢渴的享受到自然之美,由於台灣已高度的開發,所謂大自然也只剩下「陽光」及山岳了。山岳所呈現出來的景色正是「永恆」,維繫著自然和人類的心靈,於是「為何要登山?」慢慢為山友所追求的願景了,之後為了登山安全,人類又開始研究這座山的氣候演變、附近特有之動植物、登山常見傷害之處理、地圖與導航,研究越來越精深,終究一個人研究或信仰到了登峰造極的時候都會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的地步,於是登山不只是登山而已,登山慢慢成為「智慧的養成」的精神境界。民國七十八年底首度跟隨嘉義山協攻上大壩尖山以來,個人開始跌入「登山」的漩渦中後,及醉心於登山行程,到八十六年成立笨港登山社以來,有時要探山路,計畫行程;有時率隊登山,注意山友之安全。忙是忙了一點,那時有山友問起為什麼喜歡登山,我都回答:「登山就是折磨。」副社長吳豐凱很不以為然,認為登山是訓練體能,這種爭執只是一種偏重,雖然我說的折磨是積極的折磨,那是一種喜悅的折磨,但那是沒有達到登山美的極致境界,根本就不是所謂為什麼喜歡登山的答案,後來我經由不斷的思考,想像出一種登山之美如下:
其一:如你以為登山是一種體能訓練,那美的判斷就會產生偏愛,而不是純粹欣賞判斷。美是不涉利害及概念的邏輯判斷,在登山時所接觸的大自然時, 只要你能深入其中即是美,置身山的一切時才是為什麼要登山?增進自身的智慧。
其二:登山時所接觸的大自然能引起想像力和諧的自由活動,到底是你迎著山,還是山迎著你?只要是自由的想像,必然會引起的快感,是屬於登山者的心境,普遍性的使情感轉移,而成為智慧的快感。
其三:快感是屬於個人普遍性的情感,登山當然不只是大自然的視覺之美而已,甚至聽覺、觸覺、嗅覺等等感覺都能引起認識功能和諧的自由活動,是人人共有的情感,所以登山是智慧的養成。
至於如何享受到登山之美呢?請從以下的所見所聞來體會「登山」吧!
□走在山的小徑中,用心傾聽,腳步聲結合碎石雜草或踐踏落葉,自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音響樂趣。
□有看見嵐氣由山谷中奔飛而起,圍繞四周時飄渺之美,置身神仙境界,感受不食人間煙火之美。
□你可從心靈平靜中去思考如何吸取天地靈氣?天地靈氣是從湧起的嵐氣去專注細瞧,同時深深的吸一口氣進入丹田。
□遠山在濛濛飄然之中,也應感受原來就是要表達對天地感恩,這是大愛的一種,嵐氣翻滾,只有美感智慧或能體會其蘊含之美。
□如線般的瀑布直瀉而下時的節奏聲響,幾乎可洗滌全身疲憊心緒,疲憊心緒常因飛瀑泉水而蕩然無存。
□走入叢林中看著矗立昂然的樹,你也會想樹林偉大瀟灑在何處。
□林葉間不知名的小鳥歌唱著醉人的歌曲,你也不其然的想高歌一曲。
□山的微風迎面吹拂而來,那種清涼也能使你如醉如痴,山風飛揚,似乎也只有人才能感受其可愛。
所以登山是一種感覺的修養,行走山路能與大自然分享岩石百態,山雲無窮變化,由衷的生出樂趣、生出莫名的美感,既是如此,登山尚有何苦可言?我所要強調的是登山在相對的美,對山的雄壯優美之感,也需要有這種美感之人的薰陶想起當年我在師大宗孝忱教授上散文課,他不上唐宋古文,上的都是自己寫作的文章,雖然那是歌頌蔣公的豐功偉蹟,但三句不離本行的提到書法之美,在其生活中的種種,上了將近一年的課,我竟不知其散文之美,卻一直私淑其於美術系的書法課,而這消息又從美術系的畢業展作品看出來的,其實五八年起我也臨了他的字帖多年,當然那時仍不懂為何楷書是如是寫法?簡直是篆書脫胎而來?不論如何我開始因此醉心書法,雖然宗老師的寫法是我從來所不曾見的,從小學四年級開始迷糊的摸索書法,那時資訊不發達,只有柳公權和顏真卿而已,還以為臨完這兩家就是名師了,大二開始上覃淑教授的書法課,覃淑是前行政院院長譚延闓的女兒,寫了一手很美的顏體,他上課只有叫我當小老師,所以我再是大四年只有書法課拿了一百分,至於上了一年得到什麼?竟然如今只記得他的太極劍法的表演,以及送我一張法帖,其實大二起上汪中教授的樂府詩,開始沈醉于漢魏六朝的樂府、大三的杜甫詩、大四的詩經,體悟詩詞之美,上課時就醉心於汪中老師的板書,看他在黑板的揮灑簡直就值回票價,說來師大四年汪中老師影響我書法最大,大三時我在牯嶺街舊書攤買到一本趙孟頫的圓通寺碑,被其柔美吸引住,臨了十多年,後來臨汪中老師的和陶詩,被人笑我的書風太尖銳又浮滑,學校美術蔡榮熙老師偷偷告訴我改臨魏碑才能力透紙背,那時又逢吳豐凱老師的相約,他寫一張我寫十張的條件,他才開始下筆寫字,年內我寫了一萬多張毛邊紙,算是我一生中最用功於書法的年代,我之所以如此敘述寫書法過程中人物,說來這些師友並無直接告知我如何執筆?運筆或收筆,直到我開始沈醉登山時,直到有一天忽然警覺到山林之美,想到書法之美,然後登山的感受運用到書法線條之粗細長短、墨汁的濃淡以及水分多寡的滲透乾渴,都有其藝術作用隱隱的顯示出美的生命力,後來從登山所見的大自然之變化,感受到宋米芾蜀素帖活潑生動的富有生命力的線條,揮灑出墨黑的滲透團團,乾渴飛白如畫中米點,簡直如山水畫的在傾訴自己的感受,而山中堆積累贅的怪石,經森林火災後的白木林,也在默默清唱著歸去來兮,自然將心比心,幻化成書法線條之美。
笨港登山社在北港鎮徐鎮長忠徹先生、英山診所洪院長毅一醫師和我的學生雲林地方法院書記官蔡坤達先生、學生林國棟先生,總幹事吳國隆的護持下於八十九年正式成立,如今已九十五年了,本人宣布正式卸任,現在宣布當選新的理監事名單,並移交印信。說著說著,底下社員已開始騷動起來,由於我很想跟社員分享我登山的經驗和心得,但是一提「登山之美」就得慢慢接觸學術,偶然也感到像在上課一樣,這時北港社團聯誼會會長林朝陽輕輕的說了一句話:「下次安排一個演講時間讓你來講。」在此狀況下以無法再分享下去,於是什麼都不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