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31 17:42:32雙全紅茶

三十天養成一個新習慣

三十天養成一個新習慣

文章來源:EMBA雜誌 | 發表時間:2009/08/31 | 推薦數:8 | 回應數:1

EMBA雜誌編輯部/文

想要養成運動的習慣,卻常常半途而廢?想從頭學習一項新技藝,卻每次都三分鐘熱度?

其實你並不孤單。「少一點力量大」(The Power of Less)一書作者鮑波塔(Leo Babauta),在他的部落格指出,每個人都有下定決心的經驗,卻很少人能真正持之以恆。

他建議,採取九個步驟,可以讓你三十天之內建立一個新習慣:

1.一次只管一個習慣。也許你心裡有三到五習慣想要養成,但同時啟動,只會讓你分散精神。挑一個習慣,在一個月內聚焦在這上面,等你的確持續了下來,接下來的幾個月,再專注建立其他習慣,這樣會比較有效率。

2.從小處開始。一天只需投入十分鐘。也許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就是要這樣才能保證你會持續下去。一天先做十分鐘,以後可以慢慢再增加。

3.公開承諾。儘可能告訴所有人,包括你的朋友、家人、同事,你想要建立的這個新習慣,甚至把它張貼在你的部落格或社交網站上。公開的承諾會讓你更有動力,希望維持這個習慣。

4.寫下你的計畫。具體寫下你要建立的習慣,什麼時候開始,你會在一天當中的什麼時間進行,你會給自己什麼樣的獎勵,你會如何克服潛在的障礙。寫下來,會幫助你成功。

5.找一個引發點。先找一項你現在每天在做的事情,例如起床、吃早餐、刷牙、上班、午餐、洗澡等等,把你的這個新習慣和這件事情結合在一起。在你做完這件事情之後,立刻進行新習慣。例如,每天洗完澡後,接著立刻進行你的新習慣:做二十個伏地挺身。

6.持續下來。一天都不要中斷,三十天每天持續。如果你中斷了一天,第二天立刻持續下去。你越是能夠堅持,你的習慣越容易養成。

7.報告進度。每天在你的部落格上,或家人面前,或者寫email給同事,報告你的進度。這會讓你更有責任感,更有動力。

8.激勵。每週給自己一個獎勵。甚至,在一開始的前幾天,每天都獎勵自己,之後才是一星期獎勵一次。

9.積極正面。在整個過程中,抱持正面的態度。如果你發現自己出現了負面的態度,趕快消滅它,然後用正面的態度取而代之。這真的有效。採用這九個原則,三十天後,你的新習慣就會出現。文章來源:EMBA雜誌第274期

------------------------------------------

超級業務員的發達之路 白手當富翁

文章來源:今周刊 | 發表時間:2009/08/24 | 推薦數:32 | 回應數:1

李建興、蔣士棋、莊 芳

有一種工作,它的進入門檻低,幾乎沒有學歷或年齡的限制!它可以獲得時間自由;也是讓人快速致富、翻身的跳板。根據統計,年薪200萬元的上班族,有7成都是業務出身,更有6成的成功人士曾有業務經驗。《今周刊》專訪10位業務達人,看他們是如何白手起家,靠業務工作變富翁。

周三清晨七點,當晨露漸漸散去,成千上萬的上班族,從四面八方湧向忙碌的台北城;住在士林的江政龍卻才剛剛起床,從容享用過老婆特製的早餐後,踏著輕盈的腳步,開著一輛去年最新款、售價二百多萬元的賓士房車,駛向位於林口的高爾夫球場。

名車外形酷炫、流線輕盈,加上內裝配備堪稱頂級,是許多愛車一族的夢幻車型;行駛在台北街頭時,立即攫取了一旁趕著上工機車騎士的目光。身穿一套質感運動服、腳上一雙名牌球鞋的江政龍,正是名車的主人,今年只有三十二歲。

在這失業潮襲擊的年代,許多二、三十歲的職場菜鳥,對前景仍然徬徨不已。但江政龍卻一副自在的模樣,不但沒有失業的恐懼,反而能悠閒地在上班日打高爾夫;甚至今年才過一半,就已帶著太太出國玩了九次,不但擁有財富自由,更是時間的主人。

常被忽略的小業務/不含金湯匙 三十歲也能名車豪宅

然而這個素人更令人稱羨的,是那難以置信的身價。工作不到十年的江政龍,在跑業務的第二年,就入住位於台北捷運永春站的住宅。隨著財富的累積,兩年前闊綽地花了三千多萬元,買下位於士林的兩戶房子。今年,他更積極尋找大直的新房,即將成為水岸第一排的豪宅主人。

事實上,江政龍並不是含金湯匙出生的豪門後代,更不是日進斗金的企業主,而是職場中最被輕忽的「小業務」。

成大工管系畢業的江政龍,其實最早也和一般的六年級生一樣,嚮往過科技新貴的生活;初入社會之際,先後待過致茂、鼎新和鴻海等科技大廠。但幾年下來,科技業忙碌的生活,讓他覺得沒有成就感,也缺乏保障,甚至沒有自己,只能作公司的奴隸,江政龍開始思考:「難道我要這樣過一生?」

於是他開始找尋能讓人同時獲得財富、成就感、時間自由的職場夢想職務。幾經思量後,他發覺,原來強調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獎金優渥,甚至可以讓人快速致富的夢幻工作,竟是職場上最唾手可得的「業務」。

只不過,當他告訴家人想轉行當業務時,卻立即在家族內引發軒然大波,「好好的新貴不當,怎麼會去當要餐風宿露、看人臉色的業務?」擔任校長的爺爺納悶地問著,但江政龍還是擇善固執,在眾人唱衰下,二○○二年毅然決然辭去工作,從基層保險業務做起。

素人的登龍之道/王永慶、郭台銘都曾親自跑業務

然而,江政龍的決定是對的,憑著對業務工作的熱情,他在保險界如魚得水,入行第二年,就獲得素有保險業奧斯卡獎之稱的MDRT(百萬圓桌會員,美國壽險協會認證標準,即年成交保額逾新台幣一百萬元);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那年,還達到千萬業績,而去年更一夫當關,拿下一億二千萬元的業績。

因此,今年在新東家敏鷹保險經紀人成立之際,他立刻被挖角,幾個月內業績又名列前茅。日前當公司頒獎表揚旗下超業時,江政龍激動地說:「沒當業務,恐怕這一生都沒辦法享受舞台的光環!」

業務工作除了滿足其他職場所無法得到的成就感外,也帶來了更多的實質利益。曾有二百五十萬元驚人月收入的江政龍,年薪五、六百萬元已是基本盤,徹底地「名利雙收」。而當談起外人眼中的「奇蹟」時,他總是說:「業務本身就很夢幻,只是都被忽略罷了!」

江政龍所言不假,雖然業務工作向來給人「低門檻」的觀感,但卻有超乎其他職務的價值。

「全世界六成以上的成功企業家都是業務出身!」曾培養出許多超業的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如此堅定的指出,拿前台塑集團總裁王永慶以及首富郭台銘為例,他們都曾親自站上火線擔任銷售業務,說明了業務員的價值。

而一○四人力銀行(中國)獵才總監黃至堯指出,業務是惟一能打破死薪水限制、工作領域障礙和學歷文憑窠臼,並快速累積人脈、財富、經驗的職務,更有業務員認為,業務做得好,「能讓『素人名利雙收、窮者鹹魚翻生、新手功力大增、奴隸悠然自得』。」

突破死薪水限制/上班族最易致富的職務

先從財富累積的角度來看,儘管全台的實質平均薪資正面臨史上最大衰退,每人平均年薪回到十五年前,五十七萬元的水位;但根據一○四人力銀行調查,卻有五三%的企業主認為,業務是未來五年內最有可能挑戰百萬年薪的黃金職務。

另外,在針對高收入上班族所做的調查中也發現,年薪逾百萬元者,居然有六成七擔任業務,而身價二百萬元的則更高達七一%。顯見,在白手起家已成神話的時代,業務工作卻是讓許多人變白手富翁的跳板。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什麼行業都得靠業務人員打先鋒,因此業務的職缺從不嫌少。調查指出,目前企業招募新人的類別,以業務貿易人員最高,將近三成,足足是第二名的二.五倍。

此外,由於業務工作注重的是態度和技巧,往往沒有學經歷的限制,因此堪稱為最沒門檻的「友善職缺」。

以今年來說,儘管目前職場上的求供比(人力需求和供給的比)大約是二比一,即每兩人搶一個職缺。

但反觀業務工作,一○四行銷總監邱文仁表示,在金融海嘯前,每名業務類求職者,至少都有一、二個的工作機會;具管理能力的業務主管,手上更可能有三個選擇。就算是海嘯襲擊,業務職的求供比仍能維持一比一。

素有投信投顧界超業天王之稱的匯豐中華投信執行副總孫煌正也表示,做業務最大的好處是,工作可以被具體量化,「只要有業務record(業績紀錄),就能無往不利。」

孫煌正從美國運通開發特約商店的業務員起步,再到怡富投信、匯豐中華投信,他認為,儘管沒有背景,但只要企圖心強烈就很容易嶄露頭角。

換句話說,業務不怕沒得做,就怕你不做;而對於缺乏背景、學歷卻急需收入的職場弱勢者而言,往往是救命良方。

從中國嫁來台灣的陳靖奇,兩年前接連遭遇離婚、破產的厄運,但如今在太平洋房屋台中市政店擔任不動產投資顧問,晉升超業一族。她,就是弱勢者靠業務成功的經典案例。

來自河南省許昌的陳靖奇,父親是中國國營事業廠廠長,家境優渥的她,認識了來自台灣、西進經商的先生,二十四歲那年就嫁到台灣。

門檻低 報酬實在/外籍單親媽媽 也能藉此翻身

來台後,婆家經濟無虞,陳靖奇足足當了九年的少奶奶,從沒拋頭露面外出工作。但,怎麼也想不到,好日子竟結束得這麼快。

「那天我和朋友在喝下午茶,先生行色匆匆地拿走我的賓士車鑰匙,連車上的名牌眼鏡都還來不及拿。」二○○七年,因幫人背書而負債上千萬元的先生,就這麼賣掉了她的名車。當天晚上,殘酷的事實攤牌,一直被蒙在鼓裡的陳靖奇這才驚覺「完了!」而哭了三天三夜後,兩人快速地辦離婚,沒多久,歷經破產、失婚的陳靖奇就帶著女兒回中國投靠娘家。

只不過,愛面子的她,捱不住親友們一再詢問,加上早已習慣台灣的生活,才待了幾個月,先把女兒留在中國,就一個人悄悄地回到台灣找工作。

回台時身上只剩下一千美元的陳靖奇,工作賺錢成了當務之急。但剛開始謀職的陳靖奇,因來自中國而四處碰壁,到最後只有最不挑人的業務工作肯收留她。

宛如在苦海浮沉中抓到浮板的陳靖奇,很珍惜這個得來不易的職務,從當業務的第一天起,她積極力爭上游。

首先,為了擺脫客戶對中國籍房仲在專業與誠信方面的疑慮,人生地不熟的她,第一天上工就騎著機車,把轄區的街道繞了好幾次,畫了一張詳細的地形圖,以便快速掌握每一起建案、每一處地形。

又為了讓本地客戶卸下心防,還為自己進行在地化的改造,本名陳倩的她,改了個台灣化的名字陳靖奇,並努力矯正捲舌音,遇到客戶時,總主動釋出善意地說:「我來自對岸,但我永遠為台灣人服務。」

而除了毅力與誠意,她賣房子,求精不求多,從不做不熟悉的區域,拿第一個Case來說,還壓下身段特別回到以前風光時住的社區開發物件,挨家挨戶詢問,得到了委託。

後來為了順利賣房子,陳靖奇拿著廣告牌,站在房子的騎樓前,守株待兔地等顧客上門;沒想到這個土法煉鋼的方法,引起路人的注意,招來了許多客戶上門詢問,最後在短短的一周內就順利成交。

值得一提的是,先天不足的陳靖奇,為了補足專業,每天大量閱讀房地產相關報導,也多方涉獵台灣的流行事物,拉近和客戶的話題,由於她總能瞭若指掌、條理分明地分析屋況、增值條件、優缺點,因此往往能快速成交。

有別於許多房仲囫圇吞棗式地帶看房子,陳靖奇從不介紹買家設定條件以外的產品,一遇到客戶看房時面有難色,也立即換看別的物件,「這樣才能節省客戶的時間,精準打擊!」

正因為如此,才入行兩年的陳靖奇,從基層業務連升七級,成為不動產投資顧問,在每坪平均單價十萬元出頭的台中,她一年媒合的業績量高達八、九千萬元。

這位身無分文的單親媽媽,如今不但躋身為百萬高薪一族,還把女兒接回台灣住,也買了車,目前更計畫買下台中七期重劃區的豪宅。...(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54期)

/小檔案/

江政龍
出生:1976年
現職:敏鷹保險經紀人公司經理
學歷:成大工程管理系畢
經歷:致茂、鼎新、鴻海工程業務部門;安泰人壽、永達保險紀經人業務
業務年資:7年
目前薪水:年薪600多萬元
最佳紀錄:曾一年囊獲1.2億元保費業績,月薪達250萬元
業務心法:
1.以客戶養客戶、以其他業務招攬新客群:藉由口碑及朋友介紹,擴充族群,甚至積極結識房仲、直銷等他行業務,彼此交換客戶資訊,轉介,滲透目標族群
2.開發另類族群:每年鎖定不同的族群進攻,以前進藍海為勝,積極搶攻低學歷高收入的族群,如夜市攤商
3.分級、分段說服:客戶按成交機會分ABC、話術也分ABC,因材施教

陳靖奇
出生:1974年
現職:太平洋房屋不動產投資顧問
學歷:中專畢
經歷:美容院店東
業務年資:2年
目前薪水:年薪100萬~200萬元
最佳紀錄:一年媒合9000萬元的成交業績,曾獲香港上市公司來台指定帶看買地,獲2007年房仲業金仲獎表揚
業務心法:
1.在地化:改名、改口音,並熟稔台灣文化、市場資訊,快速拉近和顧客距離
2.精兵化:鎖定並專攻最有把握的物件,全力開發、販賣
3.分工化:請助理分擔發傳單、蒐集資訊雜事,自己則負責談判、分析等工作

方寶玉
出生:1967年
現職:麗舍衛浴業務部副總
學歷:實踐企管系
經歷:房屋仲介業務員
業務年資:18年
目前薪水:平均年薪200萬元
最佳紀錄:年度業績上億元
業務心法:
1.努力、努力再努力,可以讓自己成長的事物都要學習
2.了解競爭對手的產品特色,才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3.展現熱誠服務的一面,再辛苦的任務也不推託

5年內想獲百萬年薪 業務機會好——2009新鮮人5年內最有機會躋身百萬年薪職務

業務/貿易53.7%
研發26.3%
金融25.8%
行銷/企畫15.1%
資訊軟體系統12.3%

--------------------------------------------------

職場練功坊-10個特質 讓你有主管緣

文章來源:時報資訊 | 發表時間:2009/08/28 | 推薦數:8 | 回應數:0

工商時報【翁靜玉】

老闆與部屬之間永遠存在距離,因為雙方對彼此的期待與實際總有落差。部屬期望主管有能力、擔當、格局,能成為自己最佳的職場教練或貴人,指導專業之餘也能拓展人脈、官運亨通;主管則期盼部屬做事用心、細心,做人貼心,除了達一定水準的工作能力之外,更要懂得當一個「討喜」的人,內外才德兼具。

不過我發現,很多部屬往往只記得在老闆面前突顯工作能力,藉此佐證足以坐上大位,卻忽略了讓自己擁有更多「討喜」的特質,增進自己的人際好感度,於是隨著工作年資增加,卻停滯升遷,職涯曲線原地踏步,甚至大嘆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憤慨世界為何如此不公?

其實,老闆與部屬共事相處,看重的不只有學經歷以及專業能力,彼此的磁場是否合拍、想法與思考邏輯是否有默契等無形條件,也都是影響彼此關係的關鍵。其中,「討喜」有時比工作能力重要,早日學會當一個討喜的部屬,即是為自己的職涯藍圖鋪路,贏得更多內部人脈,提高個人附加價值,等機會來敲門時,可以一舉衝破升遷瓶頸。

以下是討喜的部屬可能具備特質:

1.聰明機伶、舉一反三

老闆喜歡做事聰明的部屬,凡事一點就通、迅速舉一反三,懂得因應時局和事態而變,做事方法靈活有彈性,不會死腦筋堅持己見。

2.善於察言觀色

部屬應時時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留心老闆的情緒、想法及肢體語言,在對的時間、對的場合說對的話,才不會誤踩地雷。

3.見人多眉開眼笑

沒有人喜歡成天看到一張苦瓜臉,愉悅的工作氣氛需要集體創造,逢人就笑、主動問候關懷,試著多放鬆臉部線條,提升自己的親和力,整個人也會散發討喜的氣質。

4.減輕老闆負擔

最笨的部屬是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徒增老闆的困擾。釐清輕重緩急及完整脈絡,盡量在有限時間內將事情簡單化,才能為老闆分憂解勞。

5.不計較個人功過、樂於跨部門合作

過於個人主義,計較功過私利會讓自己孤立無援,看在老闆眼中,更是個格局不夠大的人。反之,懂得整合並善用跨部門資源,團隊合作、全力以赴,甚至樂於替他人抬轎,展現氣度及雅量,才能讓老闆另眼相看。

6.創意思考

凡事依循往例或常規,事情有做就好,只會原地踏步。老闆期待聽到部屬的創意思考,勇於開創新局,不斷發想新的商品模式,開拓公司發展利基。

7.懂得禮尚往來

除了日常噓寒問暖,贈禮致謝的禮貌也不可忘記,就算只是小小一句「謝謝」,也能反映你是否懂得做人基本禮數,是不是一個飲水思源的人。

8.EQ高

情緒管理是職場必修學分,切勿將喜怒哀樂寫在臉上,公司付你薪水、請你做事,你沒有權利擺臉色給老闆看,老闆更沒有義務承受你的情緒垃圾。

9.不以離職作為威脅籌碼

三天兩頭把離職掛在嘴邊威脅老闆的部屬,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對老闆而言,沒有人是絕對無法取代的,拿離職當談判籌碼,只會凸顯你為人處事的不成熟及情緒化。

10.反求諸己

老闆最討厭聽到部屬找藉口,沒有自省能力,不會見賢思齊,走到哪裡都會顧人怨。

-------------------------------------

【趨勢解讀】-T-shirt之異想世界

文章來源:時報資訊 | 發表時間:2009/08/26 | 推薦數:0 | 回應數:0

工商時報【劉育呈】

一件T-shirt能代表什麼?T-shirt的生產背後可能如皮翠拉瑞沃莉在「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那樣錯綜複雜、各方勢力角逐的戲劇性及生命力,但在消費端的呈現亦不亞於生產端的精采。

Pine and Gilmore在《體驗經濟時代》提出各緟經濟形態的演進過程,從自然界中挖掘出來的「貨物」,經過廠商標準化生產銷售變成了「商品」,為了提供更完善更差異化的商品,必需加進「服務」選項,服務是為特定顧客提供的無形活動,為了滿足消費者潛在更大的需求,於是邁入體驗經濟時代,使每個人以個性化的方式參與其中的事件,當事件消失,體驗的價值卻保留延續。

因此T-shirt已經不只是一件遮蔽身體的衣服,下面更將列舉一些為滿足消費者需求而演奏的狂想曲:

1.紀念性或個性客製化

很多人的衣櫃中多少都會有些紀念T-shirt,它們不是用來穿的而是紀念一些事件,如團體T-shirt、景點T-shirt、球賽T-shirt或明星T-shirt等,特定的紀念T-shirt即使在二手或拍賣市場,依然有好價錢;現在市場也常能見到客製化的T-shirt噴墨印刷,消費者只需提供設計圖片或文字,商家即可為顧客提供個性化或紀念性的T-shirt。

2.我的T-shirt我宣言

據報載,大陸流行一種獨特情侶裝,重點在於衣服上的字樣,如男生穿的是寫「我只賺錢不花錢」,女生寫著「我只花錢不賺錢」;或一個說「你今天好酷喔」,另一個低調回應「一般般啦」,逗趣的一搭一唱讓情侶裝件件熱銷,還有經過設計的胸前圖案,詼諧反應出兩人愛的表達。

創意發想不只情侶裝,更蔓延至親子裝,如爸爸穿的胸前寫著「我只洗碗不吃飯」,媽媽的是「我只吃飯不洗碗」,小朋友的衣服則寫上「我要吃飯也要洗碗」。總之,T-shirt的創意在文字或圖片表達上是無止盡的。

3.創意行銷平台

T-shirt可以拿來創作,也可以拿來當作創意行銷的平台,不限於服飾業,許多非營利單位、社團、教育單位、社群網站或創意產業,常會藉著T-shirt創意設計大賽等活動行銷,集結人氣、眾人創意發想,創造出令人驚豔的作品,利用視覺辨識企業形象的方法使顧客更容易烙印心中,T-shirt就變成了動態的展示平台,如JNT-8在2008年舉辦T-SHIRT設計大賞,StreetVoice社群網站、巨匠電腦、台北當代藝術館都舉辦過T-shirt創意設計比賽。

4.交友溝通平台

美國T-Shirt製作公司Reactee允許顧客訂做特殊字樣的T-Shirt,表達自己心中的話,還提供簡訊服務,如果陌生人想要知道穿衣者的「想法」,可以將T-Shirt上頭的「關鍵字」傳送簡訊到一組號碼至Reactee,便能收到穿衣者想表達的完整訊息。現代社會,衣著其實是一種替代性的溝通,不只彰顯自己,還能傳遞訊息。這種「隱形卻真實」的互動,未來當會是都市人交流的重要方式。

5.舒適清爽體驗

拜纖維技術進步,市面上可見以排汗吸濕為訴求的T-shirt,在不同環境中,透過纖維的特性,可以保持很好的透氣度,或流汗時可快速把汗排出,避免濕黏不好的感覺,為的是讓穿著T-shirt的人有更輕量、舒適的新感受。

T-shirt隨著時代演進,從商品經濟時代進入服務經濟,甚至體驗經濟的時代,再平凡的產品經過人的巧思與創意,不管在品質機能的發展或型態的設計,都可以引起消費者共鳴,雖然T-shirt不像其他產品可以提供實體的空間實行體驗活動,但把穿著T-shirt的體驗溶入生活,是另外一種型態,相信未來還會有智慧型T-shirt,具生理感測或隨身娛樂等功能,將帶給消費者耳目一新的體驗。(作者為紡織所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