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30 10:53:26 馬克林

[我知我覺] 洗客人



  這幾日在博克萊訂了幾本書,因某本特價書籍遲遲調貨不到,並超過了訂書日十天,於是我忍不住寫了封電子郵件過去詢問進度,雖然得到合理的回覆「兩週內都是合理的調貨期限」,但我想這產生了某些可能的嫌疑,我也趁此機會,來讓大家知道什麼叫做「洗客人」。

  一般而言,台灣人都有網路作功課、上街比價的習慣,因此往往會先預設購買標的,了解市場合理價格,然後上街貨比三家,找到最便宜的店家與之購買。這本無厚非,然而這種心態,卻往往被狡猾的店家拿來利用,賺取你心理上的盲點,讓你被啃了仍不自知。

  之前有位網友正是這類的範例標準,他在NOVA購買數位相機,比了幾家店家的價格後,發現某家店報的價位異常便宜 (與網路最低價相比),於是便興高采烈的跑到了該店櫃台,錢一掏便要買了,並且也順便指名要購買其他的配件。但此時,店家突然在(故作)翻找了櫃子一陣子後,說道:「抱歉耶,剛剛賣完了!」或是以各種理由推說沒貨。

  怎麼辦?一般客人的作法可能是那就算了不買了,轉身欲走,可是這時舌功神奇的店員就會拉住你,開始表示他有多抱歉與遺憾,然後很快掏出一台別的品牌的機子,開始口沫橫飛的介紹這台規格更好,性能更讚,然後因為剛剛的事很抱歉所以這台以超級特價賣給你。

  許多的人就這樣買了。

  殊不知,他成功賣給你的這一台,往往是店內囤積賣不出去的貨,再者由於你並未於事先上網研究,對這台的市場價格並無所瞭解,所以他賣的「特價」往往不是如此……或者真是特價,但從賣給你的副件再賺一大筆回來。

  以我之前買家俱為第二例,就遇到過類似這樣的不愉快事件。我訂購了數萬元的家俱,包含了衣櫥、床具、斗櫃、書櫃等等……由於量多價高,自然而然我就對店家殺價,此時店家故作為難地給了我超級特惠斗櫃價,所以我也答應這交易了。誰知在送貨的前幾日卻打電話來告訴我該斗櫃沒貨了,若仍要的話可能得等個幾週讓工廠製作或進口,還「很抱歉」地問我「要不要」換一個?換給我也有「優惠價」的另一個優質斗櫃。

  這時產生了三個問題:
  1.若我換了斗櫃,誰知道那新的斗櫃的實價為何?我沒第一時間看到實體,他說的優惠價誰知道是真是假?若要去查詢它的實價和品質又得耗上不少時間,上網又不一定找得到它(無品牌),跑家具行又很遠(通常倉庫型家俱行都很偏遠)。唉,因為很麻煩,所以一般人就在電話中折服,換了!

  2. 若我取消斗櫃,那其他購買的家具仍然有交易效力,結果變成我並沒有殺到任何價的情況之下購買了該店的許多家具。這時你若要硬凹其他的折扣,店家通常會採低姿態、誠懇地回覆你:「抱歉,其他都已經是特價品了,真的沒有折扣空間了!」。你跟他硬殺,或是揚言全部都不買了,他也不會絲毫讓步。為什麼?因為店家也是看上你已經花了一整天到處趴趴走,比較各家家俱,最後才挑選了他們店的這麼多的家具要購買,若決定因此而取消全部交易,損失的其實是消費者你──昂貴的時間成本。

  3. 或是如他說的,等個幾週讓工廠製作或進口?唉唉,算了吧……不會真的有到貨的那一天的,還不懂嗎?那只是漂亮說詞的拖延戰術。

  最後往往,他們得逞了,你買很多卻沒殺到價。
  因為你想用金錢來買時間,你不想把之前的的辛苦白費掉。

  他們以這種方式,來規避掉客人的殺價,並以宣稱超低價來當作吸引客人「進門」購物的手段,但「出門」後,結果常常是你沒享用到他說的低價,反而買了其他本來不是你規劃內的東西。

  除非,你有足夠的時間籌碼,跟店家慢慢玩,不然輸的通常是消費者。

  這些動作在網路上本來有術語叫做「洗商品」,意指趁機把囤積的貨以此方法賣出去,形成流通。我卻認為這種動作叫「洗客人」,也就是利用心理上的盲點,來讓客人不斷進出自己的店家,以完成「洗商品」或是「殺價無效」的最終目的。

  回歸到我在博克萊訂的書,正是優惠價的書籍,可是遲遲調不到貨。就如同前例的相機、家俱一樣,店家有一套標準的說詞:「調貨時間為兩週,若您訂的商品無法於正常期限內出貨,我們將通知您調貨狀況,如商品無法順利出貨或缺貨,為避免您久候商品,也將主動通知您並取消該品項……」

  兩週過去,誰會想再繼續等?東西是買來用的。
  商品無法順利出貨或缺貨?我就是因為看到那本書特價中,才進去買的阿……其他的書則因此順便一起買而已。被優惠吸引,卻未享受到優惠而進行了消費,如此一來,我豈不是就等於被「洗」了?

  上面的說法當然是較極端的被害聯想,博克萊是頗大型並知名的網路店家,所以應該是不會做這種事情的。我想他們缺貨只是因為單純優惠價大家搶購的關係。然而,針對他們調貨時間(優惠品)過長一事,以消費者的角度,還是會感到他們有點「洗客人」這樣的嫌疑。也在此讓大家有這樣的觀念,真正優質的店家,不應該在販賣優惠品時卻沒有準備足夠的貨,讓消費者久待難買,否則就會有點「洗客人」的嫌疑噢!